团队协作莫做旁观者

2024-11-28 00:00:00
前线 2024年11期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也是广受认可的团队协作理念。然而,在有些情况下,人多未必就能促进团队高效协作,相反还可能出现“人多事难成”或“人多不负责”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团队协作中,个体的责任感往往会降低,甚至成为旁观者或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消极现象,最终影响整体工作的完成质量。这种现象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也叫“旁观者效应”。

在推进事业发展过程中,团队协作需要每个成员跳出“旁观者效应”的束缚,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只有人人发挥作用,团队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个体才能激发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构筑愿景,提升个体责任感。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因为顾忌他人看法而更加小心地评估自身行为。如果身边大部分人袖手旁观,那么自己也会如此。但这种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旁观”,只能“但求无过”,无法激励人们在团队协作中履职尽责。其实,这往往源于内驱力不足。“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作为团队管理者,要在团队中设定合理愿景,通rDonLvbPAgtn/rdh/3wDJPUm5wtade/7mUiQDAQOnlA=过文化建设引导成员认同愿景,形成团队凝聚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才能不畏惧、不退缩。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持续正向的内心信念是最好的自我激励,它可以让我们无惧外界压力,将内在的责任感外化于行,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

明晰责任,厘清任务边界。旁观者效应的产生源于责任分散。当群体共同面对一件事时,我们往往认为其他人会采取行动,导致自身责任感降低,误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人人有责”成了“无人负责”。因此,当团队执行一项任务时,管理者应将权责分工落实落细,明确每一项任务的直接责任人,让“人人有责”的口号变为“责任到人”的指令。明晰责任能够让团队成员确认自己的职责,更有动力持续地学习和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迎接挑战考验的信心本领,为团队贡献更多智慧。

适时激励,让沟通直抵内心。再美好的愿景,落实不力,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团队管理者要通过有效沟通,让成员付诸实践。工作中,要精准传递信息,点对点沟通到人,提升沟通实效;也要随时跟进工作进度,通过有效反馈及时调整方法、推进工作;更要建立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适时激励主动承担责任的成员,让更多人受到鼓舞,不再袖手旁观,主动向前一步、担当作为。

在共同的目标下,团队成员的每一次努力都能让彼此更加接近成功。当我们面临工作挑战时,只有构筑起共同愿景、明晰个人责任、持续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合力,汇聚起干事创业的最大公约数。

责任编辑 / 陈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