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干事创业,也离不开遵规守纪。现实中有些人却认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会束缚手脚,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对遵规守纪与干事创业之间关系的误读和曲解。法治社会,干事创业,遵规守纪是底线。那些把底线当作对立面的思想言行,破坏干事创业的生态环境,阻碍改革创新的发展进程,不可不察,不可不纠。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秩序是一切社会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社会有序运行,有赖于人人遵规守纪。试想,如果歪门邪道成风,违法乱纪盛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势必荡然无存。大家自觉遵规守纪,把心思用在正道上,干事创业的环境才能风清气正。遵规守纪不仅是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更是对自身长远发展的负责。可见,遵规守纪非但不是干事创业的绊脚石,而是助其成功的坚实保障。
倡导遵规守纪,绝不是让人故步自封,更不是把人管死。事业发展、社会进步,需要创新创造,需要探索突破。我们要积极营造鼓励干事创业、鼓励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但也要杜绝那些打着“求新求变”幌子的违法乱纪行为。我们既不能借口遵规守纪而躺平,也不能因干事创业而违法乱纪。我们党不断加强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目的就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毋庸讳言,当前把遵规守纪当作不担当不作为的“挡箭牌”、堂而皇之拿“守纪律”说事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借口“严格管理”的一刀切式懒政,披着“忠于政策”外衣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没有规定好事也不能办”的推诿怠政等。这些不负责任的表现,会伤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发不良社会影响。
对于党员干部来讲,遵规守纪既关乎个人修养,也关乎政治态度。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大任面前,应遵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召唤,抵制“无事就是本事”的“太平经”,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发扬勇于担责的好作风,提升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相关举措,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让更多党员干部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
遵规守纪是立身之本,干事创业是价值所在。今年,党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们要自觉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遵规守纪、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科学看待遵规守纪和干事创业的关系,既是对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思想巩固,又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