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翻过古朴的屋脊,将积累一夜的温暖倾洒而下。在小巷的一角,有一座飘着淡淡药香的房子。房子里,药香与陈木香交织在一排褐色的柜子上。柜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抽屉,它们不停地被打开,关上。药房里,一把木称,一纸处方,一双巧手,在其间来回穿梭。
树影轻摇,漏下斑驳的光影。童年时,我总喜欢坐在一张大大的摇椅上,望着爷爷佝偻着的背,在一个黑兮兮的药罐旁不停地忙碌着,直至药罐底泛起灼灼火光,罐口冒起了缕缕白气,弥漫在整间屋子里。而我总是会被这中药味呛得哭闹起来:“爷爷!这药太呛了,我不喝药!中药一点儿都不好!”爷爷轻轻拍了拍我,说道:“喝了药身体才结实。”可任性的我还是无法接纳这闻起来苦得呛人的中药,最后哭闹着将药碗打翻。破碎的碗片上,徒留爷爷无奈的叹息声。
直至一次,爷爷无事,拿出他珍藏数年的《中药大典》给正躺在摇椅上的我翻阅。我好奇地接过这本满是尘灰的典籍,泛黄的封面,褶皱的页脚,一看就很有年代感。我一下子就来了好奇心,轻轻将其翻开,大大的“中医药”三个繁体字映入眼帘。渐渐地,在爷爷的指导下,我对中药不再排斥,而是开始学习相关的中药知识,将白芍、半夏、沉香等一系列中药品名默默记于心间。爷爷说:“中医药文化有它自己的精神标识:慈怀济世、调和阴阳、治病求本、守正创新……这些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处世智慧与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
慢慢地,我开始跟着爷爷学习中医药文化。一根草、一束花是药,一缕阳光、一阵清风同样也是药。抓药、捣药、熬药,每一步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弥漫的药香在空中交织着,旋转着,升华着……不知不觉中已氤氲进我的生活中。这缠绕在身边且挥之不去的药香也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熟悉的味道,我终是接纳了它。
诗人北岛曾说:“不懂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文化是深植于来处的根系,有了它,才能让我们远行千里,同时也不会迷失方向。作家白先勇也坦言:“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我真正的故乡。”而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我们应去接纳它们,了解它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们发扬光大。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指导教师:璩艳霞
吉吉工作室
从排斥到接纳再到喜欢,作者对于中药态度的变化是本文的线索。儿时,作者总是觉得中药气味呛人,难以忍受。直到有一天,爷爷无意中拿出了珍藏数年的《中药大典》,那泛黄的封面、褶皱的页脚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的目光。就这样,作者开始跟着爷爷学习中医药文化,不仅熟记了白芍、半夏、沉香等一系列药品名字,更是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独有的精神标识——慈怀济世、调和阴阳、治病求本、守正创新,而这些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处世智慧与优秀品质。
随着对中药文化学习的深入,作者不仅彻底接纳了它的味道,更是由此及彼,开始思索青年一代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我们应去接纳它们,了解它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们发扬光大。
【适用文题】为了这份繁华;连起来;请让我来…… (高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