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婆一家世代居住的村子里,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女孩子从出生开始,家里人每年都要串一串桃核手串,一直串到十八岁,寓意着平安长大,团圆美满。看着眼前我抽屉里的十二串桃核手串,眼前忽而浮现出熟悉的一幕。
正午,骄阳似火半空悬,炙热熏蒸六月天。不高的身子,佝偻的背,一个瘦骨嶙峋的身影——那是我的外婆。她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双脚微微踮起,站在桃树下。竹竿一挥,一个个青桃就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那些表皮青涩的桃子仿佛刚落地的娃娃,满是稚气与可爱。
傍晚,半遮半掩的余晖带走了孩童爽朗的笑声,也带走了花甲老人愉快的交谈声。此时,外婆开始了忙碌,我则笑嘻嘻地坐在外婆身旁。她先是煮了一锅热水,柴火烧得旺旺的,听着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我的心里感到一阵踏实与温暖。
外婆将洗干净后的桃核一股脑儿地倒进沸水中,耐心煮上半个时辰,再捞出来晾干,就可以准备做桃核手串了。桃核事先要钻好孔,然后外婆就会坐在台灯下,取一根长长的红线,用两指将红线的线头搓紧,俯下身,对准桃核上的小孔,微微眯眼,小心翼翼地将红线穿进去。那是我第一次仔细端详她的手:那是一双与细腻毫不相干的手,深深的皱纹爬满了手背,关节处凸起,黝黑而沧桑。随着穿针走线,随着外婆脸上的一颦一笑,一个手串就这样诞生了。捧着外婆精心制作的手串,我心中暖暖的,亮堂堂的,前所未有的满足。
夜晚,几点疏星映朱户。朦胧中,外婆悄悄地来我的床前,轻轻地抚了抚我的额头,捋了捋我额前的发丝,将那串桃核手串戴在了我的手上。每年端午节的清晨,天还未全亮,一串带着满心祝福的手串就这样被戴在我的手腕上。就这样,外婆年年岁岁呵护着我的梦境,呵护着我的生活,呵护着我的童年。淡淡的桃香,透出的是外婆无尽的关怀与呵护。
一个个艳阳高照的晌午,一个个余晖傍山的黄昏,一个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不知道外婆豆蔻年华之时是怎样的娉婷,我只知道她花甲之年时是多么的辛劳。
呼吸间,手串散发的阵阵木香沁人心脾;抬眼间,外婆那白发苍颜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指导教师:付琳
吉吉工作室
阵阵木香带来的,不仅仅是关于桃核手串这项古老习俗的回忆,更是“我”对外婆深深的眷恋与感动。那十二串桃核手串,十二年的重复劳作,承载着外婆无尽的爱与关怀。
文中对外婆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她在骄阳下打青桃的身影,到傍晚忙碌煮桃核、做手串的场景,再到夜晚为“我”戴上手串的温柔举动,每一个画面都那么生动而真实,让外婆的慈爱变得具象可触。她那双粗糙的手,在做手串的过程中,穿针走线,变得灵巧、神奇,当饱含深情的手串诞生后,已不仅仅是一串饰品,而是倾注了外婆对“我”成长的一份期盼。
手串带着外婆的爱,一如那淡淡的木香,一直萦绕在“我”身边,给予温暖与力量。尽管时光流逝,外婆青春不再,但她的爱却愈发珍贵,让“我”无论何时都能找到回家的方向,找到那份最纯粹的心灵依靠。
【适用文题】照亮我的爱;守护;感动盈怀岁月暖;祖孙情……
(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