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美育活动中的应用

2024-11-26 00:00:00吴美婷
家长·下 2024年10期

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美育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幼儿审美能力,还能为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育活动时,教师应在以幼儿为本的基础上,从历史情感出发,结合本土资源开展情感向美育活动;从传统技艺出发,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实践性美育活动;从地方艺术出发,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审美向美育活动;从自然环境出发,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创造性美育活动。通过以上策略,本土资源的合理运用将助推幼儿实现艺术审美与文化认同的全面发展。

美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注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的塑造。将本土资源引入美育活动,幼儿在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接触艺术,能够更自然地形成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本土文化的熏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艺术体验,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其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同时,本土资源中蕴含的丰富历史、艺术与自然元素,为幼儿园美育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通过具体而感性的文化体验,逐步形成对美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美育活动,能够有效拓展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使美育过程更加生动、丰富,并且更具地方特色。

一、本土资源融入幼儿美育活动的意义

本土资源的基本构成是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这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广泛分布在当地人周围。所以,融入了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活动也能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世界。幼儿的年龄小,去过的地方和接触过的事物都不算多,即使是在当地,也很少有幼儿对身边的自然和人文建立了全面的认识,而不够关注就是缺乏了解的主要原因。从这一角度出发,本土资源在幼儿美育活动中的应用就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引导,即引导他们去关注身边的世界,进而建立对当地自然与人文的完整认识。

幼儿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民族文化和国家精神的传承人,而教育能决定幼儿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在民族延续、国家凝聚的需求下,教育需落实到对受教育者文化认识、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上,从幼儿教育时期就开始引导幼儿了解本土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然后再借着长期的熏陶和灌输来驱动长大后的他们参与到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工作与传承工作中。从这一角度出发,本土资源融入幼儿美育活动的文化传承意义就充分体现了出来,即助推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二、梧林古村落资源的美育价值

梧林古村落作为闽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凭借其源自明清时期的丰富资源,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性、传统性与多样性。村落保存完好的石砌民居、古井等传统建筑,以其材质、结构和雕刻工艺彰显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精湛的匠人技艺。同时,村落中仍然活跃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庆、民间工艺等,生动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体现了社会组织形态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共生。梧林古村落集历史、文化与艺术于一体,是具有深厚教育价值的文化景观。

(一)传承历史文化的审美教育功能

梧林古村落作为闽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幼儿美育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梧林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民居布局以及雕刻装饰等元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美学教育素材,使他们在感知历史文化的同时,培养对传统美学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村落中保存的传统工艺,如木雕、石雕、漆艺等,展示了传统技艺的精湛与审美的精细,能够激发幼儿对手工艺术的兴趣与审美创造力。此外,梧林古村落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情景剧、专题文化活动等多样化的美育活动,使幼儿能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体验和学习,从而深化他们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这种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艺术素养的提升,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二)营造地域情感的文化认同价值

梧林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村落格局以及生活习俗等,都是闽南地域文化的生动写照。带领幼儿在古村落中开展美育活动,如绘画创作、手工制作以及文化体验,能够让他们在接触和感知这些传统元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地方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同感。此外,梧林古村落中的传统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村落的历史传承,更凸显了闽南文化的独特性。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感的形成,对幼儿而言,不仅是对故土情感的深化,更是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的开端。

(三)激发创造表达的艺术启蒙作用

村落中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雕刻艺术等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感官刺激,这些直观的艺术元素成为其艺术表达的源泉。通过在梧林古村落中开展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美育活动,幼儿能够将所见、所感、所思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梧林古村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素材和表达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模仿和再现传统艺术形式,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基于真实文化场景的艺术启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意识,更促进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与热情,鼓励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我。此外,梧林古村落中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也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使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能够融入更多的情感和文化思考,从而在艺术启蒙的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体验与文化认知。

三、本土资源在幼儿美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与需求,落实本土资源在幼儿美育活动中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幼儿教师从教育视角出发,对本土资源进行系统的筛选与开发。教师应深入探讨本土资源的内涵与教育价值,挖掘其中能够为幼儿美育提供支持的关键元素。随后,以实践为导向,结合幼儿在美育活动中的兴趣、偏好与能力表现,设计出不同侧重点的美育活动,以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从而提升美育活动的整体质量。

(一)从历史情感出发,结合本土资源开展情感向美育活动

开展美育活动是幼儿教育阶段培育幼儿正确审美观的主要方式和有效方式,而正确审美观指向的是广义上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全面理解与体验,所以美育就应当分别从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三个角度出发。在本土资源中,当地的发展史就是社会美的基础载体,历史情感就是社会美的内涵,所以教师可以从历史情感出发开展情感向的美育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梧林古村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一场“古村寻根,感悟乡愁”的主题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梧林古村的古建筑、古井等历史遗迹,引导他们观察建筑物的独特风格与精美雕刻,感受其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这些实物遗存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通过与古迹的近距离接触,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方历史的独特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述梧林村的历史沿革及其背后的人文故事,如村民的迁徙历程、农耕节庆活动、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等。这些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通过具体的历史细节和生动的叙述,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增强他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教师的讲解应注重对情感的引导,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叙述,帮助幼儿将历史事实与个人情感体验相结合,使他们在感知历史的同时,体悟其中蕴含的乡愁情怀与人文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画出心中的古村”艺术创作活动,将幼儿的情感体验延伸到艺术表达的层面。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可以将自己在古村中的感受与想象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情感的具象化和审美的升华。艺术创作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还能深化其对梧林古村的情感认同,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在创作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古村的观察、感受与再现,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美观念,理解美育不仅是对美的感知,更是对社会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传承,使美育活动真正达到育人育心的效果。

(二)从传统技艺出发,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实践性美育活动

在幼儿教育阶段,美育活动不仅是提升幼儿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文化体验来深化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认同的关键手段。实践性美育强调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与理解美的内涵,从而实现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而传统技艺作为地方文化的精髓与社会美的具体表现,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活动,使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深刻感知传统技艺之美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而提升对幼儿对社会美的认同与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梧林古村落中传承已久的技艺,如木雕、制陶、编织等,设计一场“传承匠心,感悟技艺之美”的主题活动。教师通过邀请当地的手工艺人来到幼儿园或组织幼儿实地参观手工艺作坊,引导幼儿近距离观察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感受手工艺品制作中凝聚的精湛技艺与文化内涵。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亲自尝试制作简单的木雕或绣花作品,体验制作过程中的创造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这些传统技艺在梧林古村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幼儿在实践中理解这些技艺背后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我的工艺创作”展示活动,让幼儿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与制作心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一系列实践性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提高动手能力与艺术表现力,还能通过对传统技艺的亲身体验,深化对本土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社会美观念,实现美育的实践性目标。

(三)从地方艺术出发,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审美向美育活动

艺术是一个大概念,有着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常见的就是音乐和美术,而在美育的载体中,音乐和美术也是最多人接触和感兴趣的两种载体。所以,幼儿教师在引入本土资源设计与开展美育活动时,就可以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或美术作为主题,从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两个角度出发,落实对幼儿艺术审美的培育。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聆听古韵,绘出乡情”的艺术审美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地方艺术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在音乐方面,教师可以选择梧林古村特有的闽南传统音乐,如南音和木偶戏配乐等,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音乐播放和教师的引导讲解,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到地方音乐独特的旋律与韵味,还能够初步了解这些地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手段,帮助他们从听觉上感知和理解地方音乐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在美术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梧林古村中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和壁画,特别是那些具有典型闽南风格的建筑装饰和雕刻艺术。通过实地观察,幼儿能够直观地接触到地方艺术形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色彩运用、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这种实地学习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视觉感知能力,还能使他们从地方艺术的审美中获得直观的感受和启发。为了深化这一感知,教师可以进一步组织幼儿参与“绘出古村之美”的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在古村景观的独特体验进行绘画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所见所闻转化为个人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音乐和美术两个角度的综合体验,幼儿不仅能够深入感知梧林古村的地方艺术之美,还能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培养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这种活动设计符合美育的根本目标,即通过艺术审美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地方艺术进行感知、理解与创作,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在情感、认知和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审美向美育的教育目标。

(四)从自然环境出发,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创造性美育活动

自然环境从来都是各个国家、地区、城市最重要的本土资源,也是所有本土资源中唯一带不走的资源,青山绿水、广袤平原、荒漠戈壁和黄土高坡造就了当地有着不同表现形式和深层内涵的思想、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在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环境也是重要的美育资源,所以幼儿教师可以立足自然环境开展创造性的美育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梧林古村落的独特自然环境资源开展一场“自然探索与艺术创作”主题活动。梧林古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中,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这为开展美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自然寻宝”活动,让他们在梧林村的田野、河流和树林中寻找不同的自然材料,如树叶、石子、花朵、泥土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自然材料的形状、颜色和质地,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思考如何用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这些收集到的自然材料进行“自然画板”创作,将叶子拼贴成树的形状,用石子摆出河流的样子,或者用泥土绘制大地的纹理。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在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中感受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还能通过创造性地组合与再现自然元素,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向幼儿讲解梧林古村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使他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类创造性美育活动,幼儿能够在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结语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对知识的教学,也是对思维的拓展、视野的拓宽和思想认知的完善、思想境界的提升。在教育已然回归育人本质的环境和生态下,借助本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载体来引导受教育者观察、探索、认识身边的世界就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对幼儿教师来说,不论是地方的历史、技艺、艺术还是自然,都可以被应用到幼儿美育活动中,融入本土资源的美育不仅有着更强的生活属性,也有着更宽泛的内容和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幼儿思维的开发和视野的拓展都能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本土资源需要被更多地融入美育活动。

注:本文系晋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基于梧林古村落背景下的本土资源融入幼儿美育活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1452-1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