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运用游戏是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新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数学是一种抽象、难以理解和很难用语言描述的学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我们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就可能体会到数学家们所拥有的探索精神。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不断地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周围世界,以及对数学材料进行分类处理。这些都为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提供了创造性思维条件,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和理解概念。
用游戏导入新课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数学游戏。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还能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新方法和新技能。数学游戏的种类较多,能够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在玩中学。教师要做好游戏设计,创设趣味性与知识点相融合的教学情境。数学是最具活力、最有创造力且学生最为熟悉的思维领域之一,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起对所学内容的整体认识。基于此,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把一些简单且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概念或规律导入新课中。
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游戏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直观易懂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使用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变得更加形象和活泼。在利用情景模拟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立足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目的。
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起来,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思维发散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游戏
四年级是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个分水岭。四年级之前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比较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到了四年级以后,小学生的思维逐渐转向抽象思维,对游戏的兴趣降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相应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动口动手、空间想象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游戏。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图形进行想象,并在生活中寻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然后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选择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制作一些有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由于小学生对字母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字母,然后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游戏教学的评价
数学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每个组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某一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对这些答案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分析并对各个小组进行及时评价。
注意适度原则和游戏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注意游戏活动设计。同时,教师不能只注重游戏的结果,而忽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之间存在着的联系。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必须把握好游戏进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形式,它不是毫无规则可循的,也不是无序之教。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游戏化教学,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教师不能盲目追求高难度、高要求,这样只会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让学习变得乏味枯燥,使得游戏化教学收效甚微。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