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的思考

2024-11-24 00:00:00王永祥
科学之友 2024年11期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有助于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此背景下,想要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高效掌握,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为今后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教育的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到创设的情境中去,通过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互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基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真实情境的创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容易从自身经验出发,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连接起来,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在进行“从网上搜索文字资料”内容教学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五一去哪旅游”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不同城市、景点和食宿等内容的收集。要想实现资料的获取,学生需要明确网络搜索引擎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去获取所需信息。接着,学生需要合理确定关键词,明确搜索技巧的运用,以便合理筛选所需信息。最后,学生需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理,以精简信息,得出最符合自己要求的方案。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实际需要去进行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在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重点,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确保问题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问题创设,强调问题引导而非直接灌输知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和构建知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在进行“编辑加工文字”内容教学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在word中看到过哪些文字形式”,借助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回答“加粗、斜体、下划线……”,接着教师可以提问“你知道如何在word中修改这些文字形式吗”,这时,学生就遇到了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本课时内容。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促进学生理解吸收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交互式的教学氛围,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接收信息,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高效掌握。

情境创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还能在丰富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建构能力,有助于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以及多媒体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卓尼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