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

2024-11-24 00:00:00李秀忠
科学之友 2024年11期

选取蕴含家国情怀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感悟民族精神

教师应有意识地选取蕴含深厚家国情怀的史料作为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重大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杰出历史人物的事迹。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感人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这些素材,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深刻感悟到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担当。下面以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课为例进行阐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广大群众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体现这一时期进步青年爱国激情和革命行动的素材,如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的相关资料、陈独秀的《敬告青年》等。通过解读这些素材,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青年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了解他们为唤醒民众、改变国家命运所作的努力。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认识,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民族命运是休戚与共、密不可分的。

联系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当下相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增强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可系统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等,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坚定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同时,可重点讲解我国在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嫦娥探月”“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神威·太湖之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此外,教师还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当下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举措,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命担当,增强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通过联系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勇担时代重任。

开展情景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情景教学和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在实践中升华情怀。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九课“辛亥革命”为开展情景教学和社会实践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参加纪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辛亥革命的历史,在沉浸式体验中培养爱国情感、升华家国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通过文献、图片、实物等展品,生动再现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和爱国情操。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如聆听专家讲座、参与主题演讲、重温革命誓词等,引导学生在仪式教育中接受爱国主义洗礼。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启发学生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勇担历史使命,为国奉献青春。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祭扫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缅怀先烈、感悟初心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这需要广大历史教师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定能培养出无数个胸怀家国、立志报国的时代英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肩,用历史的智慧启迪未来,用家国的情怀点亮人生,共同谱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作者单位|新乡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