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之美

2024-11-24 00:00:00杨金善
科学之友 2024年11期

多媒体教学展示数学之美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教师可以运用更加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出发更好地感知数学魅力,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在积累学习经验的同时积累较多的审美经验。例如,在讲授“小小设计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精美图案,让学生在感受图案之美的基础上思考图案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结合学习过的轴对称、平移等知识拆分精美的图案。这样学生便能在感受美的基础上慢慢加深对于图形变化基础知识的认知,并能够在学习中积累更多的基础图案素材。

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精美图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各种基础图案进行创造活动,让学生运用图形变化基础知识进行图案设计与组合,并在创新之中设计更具艺术性的图案,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对于美的认知感受也有所不同,在自由创新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基础图案和图形变化知识表达自己对于美的认知,展现自己的审美品位。借助多媒体,教师能够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展示设计作品,让学生在展示中主动分享自己的审美感悟。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强化自身对于几何图形变化知识的认知,并能在组合图案的过程中增强创新能力,还能通过设计图案积累更多的审美经验,感受独属于数学学习的魅力,产生更强的数学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传统图案,让学生结合图案鉴赏寻找数学的影子,感受蕴藏于数学之中的艺术文化,充分感知数学的文化艺术之美。

情境教学凸显数学人文美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与实践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之中感受数学学科中凝聚的人文之美,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理解“真善美”的含义。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知识时,教师可以“环境污染”这一生活情境为基础,开展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数据收集活动,让学生结合实际的数据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环境治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运用两组数据以及统计图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对比数据和统计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逐步意识到环境污染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并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环保建议。结合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作用,设计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感触共同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科中的人文之美。

在继续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可以从环保单位组织的相关活动出发,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数据内容,让学生在分析统计数据的过程中认知社会责任的含义,运用人文之美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引导学生感受人文之美的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以环境保护数据分析学习活动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配合,让学生在掌握数据统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合作,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互相体谅,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受属于数学学科的人文之美。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数学家故事,用数学家的生活故事和学习故事引导学生,用数学家的美好品质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家故事、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学科的文化历史,感知数学学科的人文美。在数学人文之美的指引下,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更强的数学学习动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全面成长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并运用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感受数学文化魅力。在引导学生认知数学之美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感受蕴藏于数学知识中的人文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较多的人生道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以数学教学活动为基础,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较好的价值观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创新与优化,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感受与想法的了解,用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兰州东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