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开展提质增效的课程教学活动,还要进行高水平的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强观念、进取思想,使其成为有担当、有能力、有追求的高素养人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有助于对小学生进行思想点拨、觉悟提升、品德淬炼、心灵陶冶,使其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推动班级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具备非常高的育人价值,对于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大有裨益。
以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导引
教师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承载者与实施者,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的层次感与品质感。教师需要融入更多、更好的人性化设计、科学化考量、智慧化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美丑意识、是非观念、自律思想以及自省能力,帮助小学生逐渐拥有良好的自主成长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生活素养。例如,教师为小学生设计“无值日生自习”活动,引导小学生适应没有教师盯班、没有值日生守候的开放学习环境,一点点地激发小学生的自尊观念、自觉意识、自律能力。教师会暗中观察小学生的自习表现,并进行中肯评价,奖励遵守纪律、自觉自律的小学生,以此创设出遵守纪律、淬炼自我的优良班风。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拥有较高的纪律意识、服从观念、自律能力,从而成为思想进步、严格自律、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基于此,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以文明公约为班级管理准则
班级纪律是小学生学习行为、班内活动、人际交往的评价标准,只有真正信服,小学生才会乐于遵守班级纪律。教师应组织小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在班级纪律内容中融入集体意愿,有效提升班级纪律的亲民感、信服度与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在主题班会上组织小学生研讨班级文明公约的内容架构,包括知识学习、自习纪律、值日活动、服饰穿着、文明礼貌等。班级文明公约如果能够体现小学生的心理诉求与主动意愿,就会获得全员支持、提高执行效度,充分体现出对小学生的心理暗示和行为引导作用,从而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实效价值。这样的班级文明公约能够使小学生自觉遵守,具备较高的亲民感与实效性,彰显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智慧,引导小学生融入到自我管理和自主成长中。
教师应深度挖掘生本活力的最大发展潜能,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更高价值的生本活力支持,确保各项管理活动务实高效地得以科学落实,实现科学育人。
组建自主管理委员会
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人人信服的班委会,以此提升班委会的号召力、影响力。班长与两名副班长组建三人工作小组,在集思广益中共同处理班里的日常事务,并将当天的事务内容、处理结果汇报给教师,由教师进行查漏补缺。各组的组长实施区域负责制,遇到具体问题,积极汇报给三人工作小组,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三人工作小组就能够与区域组长形成较好的层次关系,初步架构起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锻炼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自觉意识。由此形成的以小学生为群众基础的自主管理委员会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机会以及实践锻炼空间,有效推进班级管理工作。
实施一日班长轮流制
教师不仅可以组建小学生的自主管理委员会,而且可以实施一日班长轮流制,按照小学生的座次排序,确保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担当一天的临时班长,并在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与协助下处理日常事务。另外,教师还应每周评选出一位最佳临时班长,进行口头表扬,并为其多提供一次担任临时班长的机会。一日班长轮流制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强烈的荣誉感与自觉性,是一种隐形的思想教育方式,激励每一位小学生“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日班长轮流制能够成为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高水平活动模式,激励小学生自觉自律、积极上进,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范。
核心素养理念指引教师科学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设计标准、活动品质、育人效率,为小学生创设高品质的智慧管理、心理疏导、人文施教。教师智慧是班级管理的品质保障,生本活力是班级管理的能动支持,二者在相得益彰中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实现提质增效。愿小学生都能够在人性化的班级管理中自尊自爱、严格自律,自觉遵守文明公约,融入互敬互爱、亲密友好的大家庭,在互帮互助、精诚团结中实现成长、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