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不断地“确认”

2024-11-22 00:00胡建新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4年12期

手机没电了,匆匆插上电源后,便去忙别的事了。过了大约两个小时,估计电已充满,便去拔手机电源线。可拔的时候一看,居然一点电量也没有。原来,刚才插电源时,电源线插头松动,电根本没有充进去!此后,我每次充电都会确认一下,手机是否处于“正在充电”状态。

周末与妻子一起外出,走到小区门口时,妻子突然问:家里的门锁好没有?我竟一时答不上来,感觉是锁好了,却又不敢确定,只好又折回家。一看,锁得好好的。于是两人说定,以后外出都要当场确认门有没有锁好。

上述“问题表现”,主要症结在于没有当场“确认”所做之事是否进入正常状态,以至于事后不得不重新进行“确认”而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工夫。据说,许多强迫症患者也是因为没有及时“确认”事物所在状态而产生怀疑、担忧甚至恐惧,于是来回去想本来可以不去想的问题,反复去做本来可以不去做的事情。对此,心理医生支着儿:只要养成每次做事都当场“确认”的习惯,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

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常常记不清以往做过的事情,辨不清已经抵达的地方,看不清今后努力的方向。个人或集体的许多事情之所以落空、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确认”进展情况,听之任之,不了了之。而当场“确认”的好处,在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补救问题,促进工作落地、落实。因此,人生在世,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不断地“确认”。

首先,“确认”有利于认清方向。生活和事业之路充满岔口,经常面临选择,倘若不予及时“确认”,很可能迷失方向、步入岔道。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曾经历无数次失败,但她每次都能从失败中“确认”研究的误区和实验的重点,终于为全球疟疾防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次,“确认”有助于认清现实。有些人面临顺境时得意忘形,遇到挫折后万念俱灰,就是因为不能认清现实进而把握未来。苏轼一生遭遇无数坎坷,但他始终清楚自己在逆境中的状态和面对逆境应当保持的心态,“确认”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把对生活的热爱融入诗词之中,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不朽作品。第三,“确认”有益于认清自己。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可能发生变化,通过不断地“确认”,可以及时校正“三观”,调整对自己行为及其结果的认知,使人生之路走得更好。《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意即通过经常不断地反省、“确认”,保证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其实,“确认”并不难,有时甚至只需举手之劳,关键在于及时不断地“确认”。

及时“确认”前行的方向和目标。明确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下一步想做什么、欲达到何种目标,自己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应当做出什么样的成绩,等等。在此基础上,着眼中长期任务目标,细化和落实短期工作指标,以免在迷茫中失向、在怅惘中彷徨、在犹豫不决中浪费时光,从而保持正确无误的前进方向和坚定勇毅的奋斗信心。

及时“确认”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明白自己究竟擅长什么、能力如何,优点和不足之处在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在事业上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自己是否具备抢抓机遇、直面挑战的勇气和智慧,应当在哪些地方聚力攻关和重点突破……当你“确认”了这些之后,便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进而游刃有余地将理想的事业进行到底。

及时“确认”工作的效益和成果。对照业已设定的目标,经常检查和审视工作进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效果,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估工作绩效、反馈意见建议,并据此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做事机制。一旦发现背离目标任务的问题和缺陷,就要立即进行纠正、补救和调整,使之沿着正确轨道继续运行,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有力促进事业发展。

(编辑 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