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假期,消费电子市场得到了刺激性的增长,智能投影行业却陷入了广大消费者选购热情退潮的危机中。曾经风靡一时的智能投影仪正在遭遇市场的冷落,极米科技首当其冲。
事实上,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极米科技已连续6个季度出现营收、扣非净利润双双负增长。
放眼国内的投影仪行业,于2021年上市的极米科技无疑是其中的“老大”。根据IDC数据,2018年,极米首次成为中国投影设备市场年度出货量第一品牌,连续六年保持第一;2020年,极米销售额首次登顶,此后连续四年保持国内出货量及销售额第一。
投影仪市场的领头羊,却交出了史上最差的成绩单。这不由令人怀疑,在国内消费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这些曾在家用智能投影浪潮中站起来的国产新秀们,还撑得住吗?
种种数据都在指向一个事实:极米的投影仪卖不动了。
今年9月,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的一篇文章指出,在黑色家电行业的上市公司中,极米科技是唯一一家存货周转天数超过百天的公司,说明极米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存在滞销。
而据极米2024年半年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9.59亿元,占期末资产总额比例为18.06%,公司存货占资产总额比重较高。这已经是一种去库存之后的局面。
相应地,极米的存货周转速度也越来越缓慢。2020年,极米的库存周转天数为108.87天,到2023年第三季度,这一数据飙升至209天。最新财报则显示,今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63.19天。
库存积压已成为极米的一大突出问题。
为了提升销量,极米不得不采取降价手段。有媒体报道,2023年一季度,极米对旗下多款主力产品进行降价促销,其中,H3S从4999元降至4299元,Z6X从2799元降至2599元。
过去一年,极米亦多次推出百亿补贴。笔者注意到,9月中旬,淘宝官方百亿补贴频道中,极米Z6X的价格为2399元。而H3S在官方旗舰店的价格已跌至3899元。
降价促销的结果之一,是利润的持续走低。
Wind数据显示,极米的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自2022年起就不断下跌,其中毛利率从2022年的35.98%下降至如今的29.08%,销售净利润更是从两年前的11.87%下降至如今的0.24%。
事实上,极米的毛利率不算低。
上述文章指出,29.08%的销售毛利率,在今年上半年的黑色家电上市企业中是最高的,但销售净利润如此之低,可能与极米接近20%的销售费用率有关—其他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均低于10%。这从侧面反映出,极米的促销活动带来的效果有限。
投影仪难卖,极米的股东也坐不住了。
就在极米发布年中报的前三天,极米公布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股东百度网讯与百度毕威分别减持占总股本1.4%、0.34%的股份,减持后持股比例为5.04%与0.49%。此前,“百度系”已数次抛售极米股份。极米科技IPO前,百度网讯与百度毕威共计持有11.61%的股份,短短两年时间减持到5.53%,剩下不到一半。
2021年3月,极米科技登陆科创板,发行价133.73元/股。上市当天,极米股价暴涨,收盘股价高达530.01元,涨幅296.33%,创下当时新股收益的纪录。
这无疑是极米科技的高光时刻。
极米能在过去能取得成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定位准确,极米从原有的商用投影仪领域中,精准地开辟出家用投影仪市场;二是行动敏捷,极米在早期迅速占领了该细分市场。
极米开创了家庭智能投影仪之先河,也享受到了率先抢占用户心智的红利。
2013年,在“未来电视没有实体屏幕、像科幻电影里一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愿景驱动下,曾经从事电视芯片研发的钟波辞职创业,成立极米科技。
投影仪技术是将接收到的图像或视频数字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并投射到幕布,过去的投影设备主要用于商用场景,不能连网,没有音响,更像显示器。钟波则认为,投影技术可以大量应用在家庭视听当中。
极米科技成立后一年,首款产品Z3上线,和传统的投影仪相比,它接近于一个互联网电视,搭载了安卓系统,支持Wi-Fi无线连接功能。
极米开创了家庭智能投影仪之先河,也享受到了率先抢占用户心智的红利。2018年,极米凭借57.5万台出货量在中国投影仪市场中排名第一,将爱普生、明基、索尼等在投影仪行业耕耘数十年的跨国公司甩在身后。
接下来,整个投影仪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洛图科技数据表明,在2019—2022年期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的销量与销售额双双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极米的崛起也契合了这一市场周期。
家用智能投影仪是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因此,处在上升通道中的极米,选择加大营销比重。2021年,极米在销售费用上花了6.23亿元,同比上涨75.79%。
营销上的投入带来了直接的销量效果。2022年,极米科技的业绩达到顶峰,实现营收42.22亿元,归母净利润5.16亿元。
所有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只是环境变化的速度比以前更快。随着智能投影仪行业从爆发期进入调整期,极米的业绩也一落千丈。
根据IDC数据,2023年中国投影仪市场总出货量473.6万台,同比下降6.2%,销售额14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6%;今年上半年,投影仪市场销售额47.6亿元,同比下降10.2%。
出货量下降6.2%,销售额却缩水超四分之一,这对走中高端定位的极米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打击。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最近在节目上表示,消费者偏好正在经历从“有用没用,全都装上”,到“可用就行”的转变。投影仪市场上的表现也是如此,有媒体统计,2023年,平均一台投影仪的售价约在3200元上下,2024上半年,这个数字不到1700元。
这意味着,卖得最多的主流投影仪,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宜。
人们娱乐方式的变化,始终是盘旋在整个投影仪行业上方的乌云。当今,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平板等设备,获取娱乐内容。这种消费习惯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娱乐设备的需求。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同比下降6.6%,中国电视出货量已经连续7月同比衰退。定位相似的投影仪自然难以幸免。
一位极米消费者告诉笔者,她由于租房住,不想买电视,曾在2021年购买了一款5000元左右的极米投影仪,但“基本上是吃灰的”。
她依旧更习惯在手机上看视频,至于投影仪,“一年打开不超过10次”。
智能投影仪,整体上,是一个由需求决定的市场。如今,国内需求萎缩,如果不主动进行破局,便只能被迫卷入残酷的价格战,导致行业平均利润急剧下滑,越来越多商家赚不到钱。
极米接下来的棋子该落到何处呢?
极米科技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副总裁郭雪晴对笔者表示,目前,国内消费者消费偏好谨慎,投影产品需求阶段性承压,但公司的产品和技术仍然在持续突破,同时公司也在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去年6月,极米与坚果两大品牌爆发过一次光源技术之争。坚果投影CPO(首席产品官)Will认为,三色激光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极米方面认为,三色激光目前存在散斑、彩边等缺陷无法解决,极米没有选择三色激光,“不是开行业倒车,是对用户负责任”。
而在今年初,极米推出了搭载护眼三色激光技术的RS 10 Ultra。极米官方资料显示,Dual Light 2.0护眼三色激光技术是公司“宽光谱+窄光谱”光源技术路线的最新成果,可以让三色激光拥有更加护眼的体验。
笔者在电商平台上注意到,该款产品的定价在5000元以上。
人们娱乐方式的变化,始终是盘旋在整个投影仪行业上方的乌云。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DLP光源方面,还没有能兼顾亮度、画质和成本的技术出现,不同光源技术产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共存。
短时间内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或许并不容易,但对于智能投影仪企业来说,一条可预见的道路是出海。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投影产品较为传统,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极米位居全球投影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二。
事实上,极米年中报里并不只有消极信号,极米在海外市场的发力渐显作用,海外市场上的营收增长开始抵消国内市场的下滑。
2023年,极米营收下降15.77%,缩水明显,但今年上半年总营收与去年同期基本保持持平。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极米科技境内收入11.3亿元,同比下降10.31%,但海外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公司整体营收的28%。
财报中提到,公司产品已进入欧洲、日本、美国等区域市场,布局了亚马逊、日本乐天等线上渠道。目前,极米在海外智能投影研发方面已累计投入8909.07万元。
极米财报透露的在研项目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车载光学业务。
财报显示,极米针对品牌车企以及产业链需求,定制开发差异化车载投影产品,预计投资6416.25万元。
郭雪晴告诉笔者,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智能座舱、智能大灯等车载投影新业务,在宜宾设有占地280亩的生产制造基地,组建了车载投影产品生产线,目前已完成多款车载产品的研发与送样工作。
今年1月份起,与钟波同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极米科技副总裁田峰,担任极米科技车载事业部总经理,极米对于车载投影业务的重视可见一斑。笔者注意到,在脉脉平台上,极米正在招聘多个与车载相关的研发、管理岗位。
不过,无论是出海还是瞄准车载业务,极米同样要面临来自其他企业的激烈竞争。
智能投影仪的战场在改变,角逐在继续。
责任编辑何子维 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