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180年非凡历程

2024-11-22 00:00黄祺
新民周刊 2024年42期

1844年

雒魏林创办了仁济医院的前身“中国医院”(CHINESE HOSPITAL),并于1844年2月正式开业。1846年迁入麦家圈(即山东路),新院改名为“山东路医院”,亦称“仁济医馆”,取“仁术济世”之意。这是上海建立最早的西医医院。图为1846-1861年早期仁济医院外观。

雒魏林

仁济医院创始人。1844-1856年为仁济医院主治医师,院长。

1851年

清朝咸丰年间,仁济医院出版国内首部西医著作。合信(Benjiamin Hobson)翻译的医书著作《西医五种》,标志着西方医学理论正式输入中国。

合信

伦敦大学医学专业的学生。后来成为雒魏林的助手,并在其离开医院后负责起医院的管理工作。

1854年

黄春甫

1854年,黄春甫进入仁济医院,跟随雒魏林学习。他以本地外科医生的身份在仁济医院服务长达 43 年之久,是仁济医院最早的华人医生。

1873年

英国旅沪著名建筑师雷士德负责仁济医院男病房设计工作。这幢楼一直使用至 1927年,因建造新住院楼而被拆除。

1907年

仁济医院重建女病房。

1914年

1914年护理长柯雅丽(Alice Clark)女士创办仁济私立高级护士学校(简称“仁济护校”)。这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护校之一。图为1945届仁济护校毕业照。

1932年

仁济西院老楼(雷士德先生捐赠)于1932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并历时3年建造完成。1994年被上海市政府定为“优秀历史建筑”。

1937年

1937年,因为战事不断升级,伤员增多,仁济医院开设了骨科病房,这是上海最早设立的骨科专业病房,叶衍庆任骨科主任。图为20世纪40年代仁济医院骨科病房。

1954年

1954年2月,兰锡纯、黄铭新、冯卓荣带领医护人员实施了全国第一例闭式二尖瓣分离手术。

1956年

上世纪50年代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仁济医院黄铭新、江绍基等首创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锑剂中毒所致的阿—斯综合征,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作出卓越贡献。

1961年

仁济医院与上海医疗手术器械厂合作研制我国第一台上海II型人工心肺机,极大推进了我国心脏手术的发展。

1972年

1972年4月,由王一山主刀,孙大金、秦亮甫等协同实施世界上首例针刺麻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76年

肾脏科在国内首先开展选择性蛋白尿测定及尿蛋白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测定技术。

1982年

心胸外科开展国内首例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手术。

1991年

泌尿科在国际上首次应用金蒸汽激光光敏治疗膀胱癌。

1992年

心内科完成国内首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2006年

神经外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长时程亚低温脑保护方案。

2011年

2011年起,仁济医院肝移植年完成量居全国首位。

2013年起,医院儿童肝移植年完成量居全球首位。

2019年

2019年起,仁济医院消化科连续四年在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名。

仁济医院四院一所

仁济西院区是上海开埠后第一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的发源地,位于黄浦区山东中路145号,地处中心城区中央商务区,毗邻外滩。

1999年10月18日,占地78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仁济医院东院建成启用,为上海浦东新区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2010年10月,仁济医院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实现“院所合一”。

2012年12月,作为上海市政府“5+3+1”工程之一,仁济医院南院正式开业,建筑面积82590平方米。

2013年7月仁济医院北院正式启用,建筑面积 17350 平方米,是国内最大辅助生殖技术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