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转型“阵痛”,让教育数字化回归正途

2024-11-20 00:00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4年45期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大规模推广与实践,教育数字化已经深入校园、深入课堂、深入人心,在近期人工智能有关技术的加持下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用持续的投入和积极的实践基本填平了显在的数字鸿沟,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设备为桥,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建设了高效协同的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共享机制,推动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数字化框架和技术赋能的平台,让学校收获了巨大的管理效能,教师获得了开放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拥有了精彩多元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须看到对数据管理的依赖消解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出现了见技术见数据不见人的怪象;数字技术的滥用束缚了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窄化了学校全面育人的作业面;不少教师和学生产生了“给数字打工”“被数字支配”的不适与焦虑。

百年树人,人的主体性是教育发挥应有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数字化是手段,是“教育+”的助力元素之一,不是所谓包打天下的奇门神功,任何对数字技术的依赖都存在将教育降格为技术的风险;学校是育人的园地,立德树人只有在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场景中才能真实发生。工具应用不能取代言传身教,解锁教育难题可以借力人工智能,更需集思广益和“推心置腹”。人类从未放弃对技术迭代的追求,也从未放弃对人与技术关系的追问。技术的演进和对技术自身有限性的确认,都明明白白地指向技术服务的主体——人。

当下,面对层出不穷的数字技术和应用工具,我们常常陷入选择困难症,这时要扪心自问,我们习得了更多的知识吗?学生的作业量和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吗?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高了吗?我们比以前更快乐了吗?本期“专题报道”,我们直面教育数字化,关注那些带给我们便利,也带来转型“阵痛”的方方面面,一起探讨数字化如何让教育更好,让世界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