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病变较为严重,通常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早做康复训练。那么,哪些人适合做这个手术?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如何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这些情况不能手术
膝关节置换主要是以人工关节置换病变关节,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功能。膝关节置换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进行手术前,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确保没有手术禁忌症,方可进行手术。
1.适应症:
(1)退变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一般是老年性膝关节炎的表现,常会出现局部组织的硬化,是比较常见的膝关节置换适应症。
(2)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通常由于自身免疫性所导致,常在晚期使膝关节出现严重病变,引起局部畸形,可考虑膝关节置换。
(3)创伤性骨关节炎:可能导致局部关节面未能修复,通常要进行膝关节置换。
(4)大面积的膝关节骨软骨坏死:局部软骨发生坏死后会导致膝关节功能的永久性损伤,通常需进行膝关节置换。
(5)感染性关节炎:发生膝关节组织细菌感染后,如局部出现化脓性炎症,往往会造成膝关节内部严重破坏,无法恢复正常运动功能,也是膝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之一。
2.禁忌证:
(1)膝关节处存在感染性病灶:膝关节置换术最易出现的并发症就是感染,如手术部位存在感染性病灶,手术后并发感染的风险更高,还可能使病菌进入血液系统,出现脓毒血症,对身体的危害较大。因此,不可进行膝关节置换术,需先控制感染再考虑手术。
(2)下肢动脉栓塞:当下肢存在动脉栓塞病变时,血液循环不畅,继发下肢坏死的风险较大。如出现下肢坏死,即使进行膝关节置换术也无法正常活动,做手术无意义。
(3)偏瘫:膝关节置换术主要改善膝关节功能,偏瘫患者存在中枢神经功能紊乱、肌张力异常等问题,肢体无法活动,膝关节置换术无法改善上述问题,术后依然无法正常活动,也无手术意义,所以偏瘫是膝关节置换术的禁忌症。
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1.术后的3天内
(1)踝泵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脚做向上勾、向下踩的踝泵训练。具体操作是脚掌与床面保持90°,脚部先用力上勾,然后再用力下踩,每个动作坚持3~5秒。踝泵训练主要是收缩小腿肌肉,有节奏地上翘和下踩足部,患者可反复多次重复该动作练习,每5~10分钟就可以锻炼1次。
(2)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健侧腿弯曲,患侧腿伸直,患侧脚掌与床面呈90°,患侧绷紧大腿肌肉坚持3~5秒钟,再放松。
通过踝泵训练及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2.术后第4~7天
(1)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在家属的辅助下做屈伸运动,家属一手握住患者的脚踝,另一只手托住患者的膝关节,做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
(2)主动屈膝屈髋训练:待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幅度达到能让患者双手抱住膝盖下方时,可以让患者自己进行屈膝、屈髋练习。训练动作要轻柔,每个动作保持3秒,每隔1小时做10下。练习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可以逐渐增加屈曲角度,但要避免过度弯曲,以免引起不适。
(3)坐位屈膝练习:坐在床边或椅子上,高度尽量达到可使双脚悬空,早期锻炼时,可将另一只脚放在术侧脚跟后方作为支撑,然后缓慢屈膝到最大限度,保持5~10秒。在适应屈膝练习后,可将对侧小腿置于术侧小腿前方,辅助施压屈膝,增大屈膝角度。每次锻炼可重复多次,直到腿部感到疲劳。
3.术后1~2周后
若下肢肌力基本恢复,可进行短距离的步行和日常活动。这种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身体全方位的康复,有助于膝关节力量和活动度的恢复。但早期必须有人看护,以防发生跌倒。
(1)步行训练:刚开始运用助行器或拐杖辅助步行。随着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提高,可延长行走时间和距离,并逐步增加下肢负重的程度。当可以走路和站立超过10分钟,且不需助行器或拐杖分担任何体重,可开始使用单根拐杖辅助行走,健侧手持,术侧膝关节不要偏向一边或跛行。最后逐步过渡到脱离拐杖步行。
(2)上下楼梯:刚开始需要扶手支撑,一次一步,用健侧引导上楼,患侧引导下楼。在恢复大部分体力和灵活性之前,可能需要他人辅助上下楼。后续逐渐可尝试一步一步地连续爬楼,爬楼的频率和强度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以免对关节或假体带来过多磨损。爬楼梯是一种锻炼肌力和耐力的活动,但不要尝试超过标准高度(18厘米)的台阶。
术后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伤口管理:早期加强伤口护理较为重要,术后需要保持敷料干洁,敷料渗湿时及时换药。伤口干洁后,每2~3天换药1次,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2)饮食管理:术后早期进饮、进食是快速康复的重要举措之一。患者恢复饮食后,可以进食鱼肉、鸡蛋、水果、蔬菜、牛奶等食物,保证营养元素的摄入。
(3)预防感染:如果身体受到感染,细菌可能会随血液回流进入关节内,导致关节发炎。因此需要预防和治疗身体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尿道炎等,预防感染。
(4)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查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恢复情况。
家庭科学·新健康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