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治理方面,杨浦在服务群众中更好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件加以解决,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汇聚起共建人民城市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杨浦充分认识到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党员干部放到基层一线真刀真枪磨砺,锤炼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能有效破解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等难题,促进干群融合、系统磨合和体系整合。
近年来,在杨浦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的“四敢精神”为内核的杨浦“一股劲”。“这股劲”与中央、市委提倡的党员干部要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要求一脉相承,是杨浦干部队伍独特的精神特质和宝贵财富,也是杨浦在未来始终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底气和保证。
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杨浦区全力推进的“三篇大文章”之一。杨浦“一股劲”,是驱动杨浦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始于2005年的“一线工作法”,是杨浦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的特色品牌。当时,结合先进性教育,杨浦区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杨浦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出发,推出了“一线工作法”,组织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定时定点联系街镇和居委会,解难题、办实事,并建立长效化联系服务制度。全区2.3万名机关干部、党员集中走进区内300多个居委会、8842户困难家庭,定人定点定时地面对面服务群众。
这个工作方法,连起了党心民心,创出了过得硬、立得住、叫得响的群众工作品牌,曾荣获首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奖、第十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市优秀基层党建创新成果“特别奖”。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和系统完善,“一线工作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近年来,杨浦一直在不断深化党员干部普遍走访、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干部在一线考评。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和系统完善,“一线工作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近年来,杨浦一直在不断深化党员干部普遍走访、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干部在一线考评。
今年的“贝碧嘉”和“普拉桑”两场接踵而至的台风,给四平路街道锦西路30弄的不少居民带来了烦恼。这个已经建成40年的老旧小区内,很多屋顶的瓦片被吹落,房屋出现严重的漏水。居民说,家中几乎变成了“水帘洞”。“当时楼道、入户门处甚至房间内都出现了漏水现象,家里的木地板也没能幸免。”居民杨阿婆回忆,“我们只能用脸盆、浴盆接住漏水,防止更多雨水渗入。”
为此,四平路街道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寻求区房管局、区财政局等部门业务指导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快速决策,按照《街道小型工程管理办法》中的应急维修流程启动立项程序。同时,为保障应急维修工程满足质量标准高、推进速度快的要求,街道工作人员化身工地管理员,在周末期间紧急召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概算评审单位、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参建方,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开会探讨。经过多部门联合行动,8栋居民楼的屋顶在24天内全部修缮完工。
近日,杨浦区领导带头开展“人民城市五周年‘四百’走访到一线”暨“一线工作法”集中行动,带队来到小区实地察看屋顶修缮成果,并听取居民们对美丽家园建设、社区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一位居民激动地说:“我太高兴了,以后刮风下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谢谢领导和街道对我们小区的关注,为我们解决了心头一件大难事。”
近期,区委书记薛侃带队区人民法院、区房管局一行来到四平路街道和平花苑小区,开展“一线工作法”,参加业委会换届改选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
据和平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敏介绍,小区业委会的“改选难”由来已久。和平花苑第三届业委会于2019年3月22日选举产生,任职期限5年。2020年初,三位小区业主与业委会之间因知情权纠纷,诉至杨浦区法院;杨浦法院经立案受理后,在审理过程中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然而,后续小区业委会未按《调解书》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三位业主向杨浦区法院提请申请执行,杨浦区法院依法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执行人名单。
今年3月,和平花苑小区第三届业委会任期到期,即将卸任改选,却面临无人愿意担任业委会主任的窘境。小区也出现了楼栋漏水、路面破损等情况,亟待启用维修资金进行修缮。“业委会不成立,我们小区的维修资金动不了,很多修缮项目没办法开展,急!”有居民说。
改选之际,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的重要作用,动员社区党员积极参与业委会改选。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沟通交流业委会改选的相关事宜,并由党员带头成立小区业委会改选小组,力求解决业委会改选堵点、难点,推动改选工作顺利进行。
但由于之前小区业主与业委会之间的知情权纠纷案件,按照2020年杨浦区法院判定,新当选的业委会主任将被限制高消费,委员们一致认为不合理,没有委员愿意出任业委会主任。
小区业委会的改选事关居民生活点滴。这次座谈会现场,区人民法院现场询问居委会、居民意见后,表示会协调有关部门,解除对小区第四届业委会主任的限制,帮助小区业委会改选进入正常轨道。
“业委会改选是我们小区现在最关注的事,今天一上会,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太高兴了。”现场与会的居民代表坦言,“之后,我们会加速推进第四届业委会改选,把小区里的难点问题加快解决。”“我们很开心,压在心头好多年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小区的各项事宜又能正常推进了!”四平路街道和平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敏激动地说。
连日来,杨浦区领导还先后到启迪孵化器、四平路街道等处调研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和民生项目落实等情况,并就企业、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开展现场办公。同时,还化身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业一证”窗口“帮办员”,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群众服务。
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帮办服务区,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与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杨浦区四平电影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目前硬件设施即将升级完毕,投入使用前需办理电影放映许可证、行业综合许可证等证件,希望可以通过“一业一证”窗口尽快完成许可证等事项办理。
了解到企业这一需求后,经过仔细核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为企业讲解审批流程,确认无误后经过后台流转顺利完成审批,周海鹰当场为企业代表颁发了相关证件。“一直担心影院重新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会很繁琐,没想到这么快的时间就能办齐所有开业手续,‘杨浦速度’真是实至名归!”四平电影院有限公司负责人昌女士感叹道。
据悉,为破解企业“办证难”“跑多次”“耗时久”难题,今年以来,杨浦区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拓展“一业一证”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改革范围拓展至12个行业39个业态,其中就包括电影院业态。依托“一业一证”专窗,对行业涉及的审批项目进行模块化、标准化的分解归纳,整合审批要件、简并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强化数据共享,实现一窗收件、一窗受理、一窗发证,大大减少企业跑动次数和材料申报数量,降低企业办证难度和开办成本,让改革红利第一时间惠及市场主体,努力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无论是为企业营商环境,还是为群众日常生活,“一线工作法”向来不是喊口号、做样子,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聚焦“怎么办、怎么干”,倾听基层一线声音,了解基层一线发展所需,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帮助补短强弱,以实干实效让“一线工作法”真正落地。
“一线工作法”也从来不是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多个部门的“凝聚一心”。特事特办、专事专办的工作机制,也让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城市理念变得更有温度。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办成执政为民的“暖心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区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石和前沿阵地,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地方。只有走好新时代群VlpG4rirSzi9RV6hPYeZ7XeDlXnzN4cslQIWUkZ0Kb8=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以民声定民生、让“民意”变“满意”,在服务群众中更好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才能汇聚起共建人民城市的强大合力。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杨浦正把“人民建”和“为人民”贯穿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强化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推动“三驾马车”各尽其责、协同发力,加快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通过积极地探索实践,一批批社区治理的杨浦新样本出现在居民身边。
五角场街道的国定支路睦邻街区,全长约550米,道路虽短,但沿线分布有菜场、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疗点、学校等公共设施,周边有3个居委、4个老旧小区、近7000户约1.2万居民,是一条自带“烟火气”和人流量的街坊道路。
围绕这条充满“人间烟火”的城市小路,五角场街道通过打造“人人讲堂”“人人会客厅”“人人食堂”等多个“人人系列”项目,连同既有的四个党群服务微空间、党建微花园,进一步完善街区读书、交友、助餐、亲子、养老等功能,建成全龄友好的“党群服务圈”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双圈融合新载体,全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的幸福样板,获评“2023年全国社区党建创新入围案例”“第六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提名案例”。
在国定支路睦邻街区建设过程中,五角场街道牵头建立睦邻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通过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方式,将业委会、居民区党总支、物业等汇聚一堂,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国定支路的改造方案形成共识,同时积极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鼓励居民踊跃参与到街区建设和运营中来,让居民的“金点子”成为人民城市实践地建设的“新引擎”。比如建在菜场边的“人人讲堂”, 外观设计、功能定位、活动内容等都由居民投票决定。
大学路是五角场街道的“网红街区”,商铺集中、业态复杂、人员密集,对街区运行治理提出了不小考验。街道通过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大学路街区自治模式,变部门分散管理为协同创新治理,打造居民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安全感、满意度,走出了一条有大学路街区特点的治理之路。
五角场街道牵头成立了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除大学路物业管理外,将商家代表和街区居民代表纳入自治核心,借助街区“百脑汇”议事协商平台,广泛听取街区内党员骨干、居民和商户代表等各方意见建议。街道还充分发挥网格工作站作用,利用站内派出所、市场所、综合行政执法队等执法力量,加强街区日常问题的巡查处理,同时将多方清洁、特保人员等岗位力量整合成为街区平安志愿者队伍,做到综合施治,群防群治,做强街区安全共同体。
此外,五角场街道还通过为街区商户提供企业“服务云”加强数字服务,用大客流监控预警系统加强数字管理。下一步将相继落地智能停车、自动缴费、智慧导视等应用场景,完善消费者投诉维权的智能化式服务,推进探索智慧治理模式,确保更加有力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针对住宅小区物业治理难题这块“硬骨头”,2019年起,杨浦创新探索社区大管家工作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区资源,让小区“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实现居民反映的问题一口受理,全流程闭环,有效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大管家的工作理念体现在“大”“管”“家”三个字上。“大”指的是针对的是住宅小区物业治理中共性的、跨界的、需要专业支撑的疑难杂症。“管”指的是对住宅小区物业治理中的疑难杂症通吃,来者不拒。“家”指的是用“家”的思维化解矛盾和问题,变“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管家能断家务事”。
在大管家的人选上,街道培育孵化了专业第三方社会组织,聘请富有住宅物业管理经验的“老法师”担任大管家,分别联系四五个居民区。街道在不断梳理总结基础上,提出住宅物业治理“三权”支撑的理念,为大管家充分赋权增能。其中,监督权由居民区党组织负责,对住宅小区治理主体进行日常监督。决策权由业委会负责,对小区日常工作进行决策。执行权分离赋予大管家,由业委会向其颁发授权书,保障大管家在授权范围内协助业委会开展实务操作层面工作。
截至2024年9月中旬,社区大管家工作模式五年多来共收到居民反映的小区各类问题4163个、已解决3820个,问题解决率达到91.76%。大管家横向上有效弥补了党建引领三驾马车联动缝隙,纵向上提升了职能部门工作效能,更为居委会减负增能提供了助力。
杨浦还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战略,成为凝聚协同治理新合力的又一个缩影。在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通过与复旦、同济等高校合作,杨浦形成了社区政工师、规划师、健康师,社区党建顾问、法治顾问、治理顾问的“三师三顾问”协同治理机制。
依托社区政工师,在扩大思政传播范围中教育、引导、凝聚广大党员群众;依托社区规划师,把背街小巷、工业遗存打造成“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人人屋”滨江党群服务站等精品治理样本;依托社区健康师,构建起多部门联动、跨领域协同、全周期合作的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党建顾问、治理顾问、法律顾问,则发挥了在建构基层和谐中的方向性、战略性、基础性作用。
从2023年开始,杨浦从建章立制抓体系、整合资源聚合力、集成创新促发展等三个方面持续发力,用好、用活“三师三顾问”制度,加快形成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主动走基层,做到丈量民情在一线;主动干实事,推动解忧纾困在一线;主动破围墙,达成汇聚力量在一线;主动有作为,实现干部成长在一线。党的十九大后,杨浦区委就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深化拓展“一线工作法”的决定》,坚持以“四个一线”,不断提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
如今,通过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四下基层”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推广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结合扎实开展“四百”大走访,主动担当作为正成为杨浦党员干部最具竞争力的精神标识。
新民周刊2024年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