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她是一名优秀士兵;在商海,她是一名成功老板;在农村,她是一名基层干部。退役女兵、青年创业者、村总支书记多重身份的叠加,给她的履历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而无论在哪里,她都脚踏实地、挺膺担当,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她就是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书记李春燕。
走出大山。“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就要做不一样的人”。1990年出生的李春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峨嵋村人,家中排行老五,村民称其“五妹”。10岁之前的李春燕,天天背着竹篓上山砍柴、割猪菜,穿的都是两个姐姐穿旧的、打着补丁的衣裤。落后贫穷的窘况,让生性好强的李春燕打小就暗下决心:要走出大山。2007年,李春燕年满17周岁,高中刚毕业的她看到村口张贴的征兵宣传,经过跟父母反复“斗争”,李春燕如愿参军奔赴军营,成为一名武警边防战士。
难忘的军旅生涯。入伍后的李春燕一下子找到了施展身手的舞台,逐渐成长为军中“霸王花”。别人不干的脏活、累活她抢着干,训练中更是和男兵较劲,800米障碍、实弹射击、武装越野……训练科目样样出色。2009年,李春燕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挑选优秀士兵奔赴陷入战乱的东南亚某国参加维和行动。军政素质拔尖的李春燕成为了维和队伍里的一朵“霸王花”。经历了战火淬炼,李春燕内心变得更加强大。2010年7月,在维和的异国他乡,李春燕光荣入党。寒来暑往,李春燕在部队收获着成长,她学习了计算机操作,取得大专、本科文凭,工作之余还学会了越南语。边防线上的见闻、部队的教育,也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她看问题的眼界。
回归大山。2015年12月,李春燕退役回到峨嵋村,眼前的景象让她又惊又喜:昔日荒芜的山野密密麻麻种满了龙眼树,一串串滚圆金黄的龙眼挂满枝头。望着成片的龙眼树,她有了自己的想法:打造一个属于博白人自己的桂圆品牌。她说:“不能让乡亲们的汗水白流,家乡的桂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但村民们却谈“果”色变,纷纷摇头。原来,因地处深山,走不出去,果子价钱低,刨去成本,几乎不赚钱。
8年的部队生活,锻造了李春燕敢想敢闯敢拼的坚韧性格。筹建公司、组建团队、考察市场、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怀着“打造博白人的桂圆品牌,复兴客家桂圆产业”的愿望,李春燕与一众好友成立公司并创立“客家桂圆”品牌,把以往因价钱低、大多要烂在山里的桂圆做成了明星产品。李春燕的公司获评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成功申报桂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通过研发“模拟自然干燥技术”,解决柴火烧制给当地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烟熏问题,推动了当地桂圆产业的升级,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创造了社会价值。
退役不褪色。回到家乡,李春燕勇挑重任,发展产业,像一只不畏严寒的小燕子,把共同富裕的春天带到家乡。2021年,李春燕被授予“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组委会给李春燕的颁奖词是:春燕衔泥,反哺乡亲,你从青山绿水中走来,在军营冲锋陷阵;返乡致富不忘百姓,你以青春之芳华、铿锵亦柔情,助力乡村之振兴;回首处,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穷乡僻壤变富饶家园。
女兵,把女孩的温柔、美丽和战士的粗犷、威武集于一身。李春燕就是这样一个人,当兵时她冲锋陷阵,退役后她果敢坚毅,在另一战场上勇敢出击。李春燕说:“作为退役军人,我一直希望自己不辜负部队的培养,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现在的年轻人传递正能量,这次当选‘最美退役军人’,对我是种特别的激励,我一定再接再厉,争取成为大家常说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2020年4月,一封来自峨嵋村党总支部盖章、按着数十名群众代表手印的推荐信递给李春燕,希望她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改变峨嵋村的局面。性格开朗、阳光活泼的李春燕沉默了。“一介女流之辈,突然要去管一个村,心里没底,况且自己的企业正在上升期,现在退出势必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五妹开奔驰、住高楼,村干部的工资,还不及她供货利润的零头,傻子才会回来!”“五妹有想法,有魄力,有良心,更有能力,一定能让峨嵋村变个样!”不同的声音传入李春燕耳际。2020年8月,经过组织考核,李春燕被任命为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成为峨嵋村历史上第一个女支书。
为尽快融入村支书的工作,李春燕没日没夜地加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等政策理论学习,并坚持实地走访,了解村情民情。但农村工作远没有李春燕想得那么简单。村里总有几户村民因为对政策的不理解而对李春燕恶语相向。生性好强的李春燕气过、痛过,也曾捂着被子大哭过,甚至爬上山顶任凭山谷的风吹干辛酸的眼泪。但李春燕擦干眼泪,勇往直前。上任不久,就面临一场考验。为解决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问题,广西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可是改造线缆经过一户村民家时,这户村民就是不同意。李春燕认为还得将心比心,她一次次来到这户村民家做工作。在李春燕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村里电力增容顺利完成。
“扎根土地,同乡亲心贴心,干工作就会更有力量。”李春燕找到了些门道。乘着政策的东风,她又想方设法为村里修桥铺路、开渠引水,村里还修起了文化休闲广场。很快,峨嵋村发生了明显改变。“以前我们村的道路坑坑洼洼,如今,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村里的路、水、电等设施和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峨嵋村发生的变化,让村民接纳了这位美女支书。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甜才是真的甜。”当脱贫攻坚战鼓擂动时,在商界努力打拼的李春燕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初心和使命,她带领团队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之中。不分刮风下雨走访、不论白天黑夜工作,李春燕从当初肤白貌美的女强人变成了“黑天鹅”,她却乐此不疲,笑称:“黑夜里工作的支书才是最美的。”2018年,李春燕又先后注册成立了博白县桂圆产业协会、博白县思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桂圆产业链,辐射带动60个行政村加工桂圆肉,扶持123户贫困户就业,带动峨嵋村36名困难群众就业,每人月收入不低于2800元。
奶水牛是李春燕为村民谋划的另一条致富之路。“隔壁的钦州素有‘奶水牛之乡’的美誉,我们便想趁着钦州的东风,也去发展奶水牛产业。”经过多方调研,她在村里开办起奶水牛养殖场,找到有养殖经验的村民参与其中。如今,峨嵋村的部分土地用来种植奶水牛牧草,奶水牛的粪便又成为土地的天然养料,形成一条有效的循环链。仅此一项,便可为村民一年带来2万到5万元收益。
“靠山吃山,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立足峨嵋村实际,李春燕发挥自身创业优势,带领村两委班子推动产业发展。“只要对集体有利的项目就要干”。群众收入的提高,得益于峨嵋村产业的发展。只有产业兴旺了,群众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带着如何更好地建设峨嵋村、更好地为村民谋福利等问题,李春燕访民情、搞调研、抓项目、强班子。最终,他们确定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针对村里产业现状,李春燕发挥自身创业优势,一方面,面对峨嵋村地势山高水少、不便于灌溉施肥的现状,通过设计水肥一体化,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针对村里无专人管理村级集体经济、果树无专业人才维护的问题,提出“村委合作社+第三方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引进第三方公司,加强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
2021年,博白县启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峨嵋村被列为试点村。如今,峨嵋村的龙眼、脆李、青柚等水果种植产业发展迅速,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果园村,成为村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
参军为国家,创业为社会,返乡为农民。从保家卫国到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在不同的时代续写辉煌,在不同的征途建功立业。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李春燕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如今,李春燕又有了新身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28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李春燕意气风发再次启程,继续带领乡亲创造幸福生活,一幅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峨嵋村发展图景已在这位客家妹子心中绘就,峨嵋村的美丽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李春燕将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助推村集体经济借力发力,多点开花。目前,峨嵋村形成了以生产菠萝蜜、果干为主的菠萝蜜种植和深加工系列产品示范基地,村里还引进奶牛养殖、青柚种植等产业。凤山镇素有种植杨梅的传统,全镇杨梅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值超2000万元。峨嵋村抓住这一机遇,开辟杨梅产业示范区,种植杨梅1200亩。“杨梅是我们村的保留产业,家家户户都有,一年可为村民增收超80万元。”李春燕又为村民拉来几项副业。首先是芒竹编。芒竹编是博白县特色传统产业,以竹和芒为原材料,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这项技艺成本低,场地不限,村里的老人、妇女都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编织,按件计费。”李春燕找厂家接下订单,拿货回来发放给村民,编织完后再统一交货。目前村里大概有80多人从事这一行业,有些人一个月可以增收一两千元。
强举措创品牌,拓宽销路带民富。乡村产业多点开花,村集体的账本和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自李春燕担任村书记以来,峨嵋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万元提升到64万元,村民也各自拿到了分红。为了做大做强桂圆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博白县正在规划打造中国桂圆之乡田园综合体——桂圆乡村旅游示范区,这标志着博白龙眼产业正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将有力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她从乡村而来,又往乡村而去,把青春献给了陪伴自己长大的一方土地。让村民增收,使村庄富裕,是李春燕回乡创业的初心。她说:“作为一名‘90后’,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非常荣幸,同时深感责任重大。”首次参加全国两会,李春燕精心准备了产业发展、义务教育、关注留守妇女等3个方面的建议。她说:“带着村民们一起铺就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也会为此继续努力奋斗。”
新时代新征程,春燕归山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李春燕表示:“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我们要勇当乡村振兴领域的排头兵和生力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在这个广阔舞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