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就是要引导中华民族各族儿女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同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至此,标志着我国新时代民族观的确立。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民族地区考察工作,不断将新时代民族工作向纵深推进。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1840年以后,在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更加凸显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意义,在百余年中国人民和国外强敌的斗争中,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走向了自觉的联合。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民族、血缘、地域、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56个民族群众却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相互交融中走向了民族共同体,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强调整体性与共同性。从分散到整合,形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具有民族认同意识的共同体。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只有各个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会有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轨迹,凸显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走向繁荣昌盛的重大意义。新的历史时期,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决策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有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凝聚全民族力量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稳定民族关系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各个民族之间进行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打破了以民族身份划界的社会格局,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呈现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局面,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由此可见,新时代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将民族工作都聚焦于此。当前,我国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要顺应时代变化,积极分析民族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有效应对民族工作的新问题新挑战。
过去百年,我们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实践证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道路有效凝聚了各族人民的力量,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大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形势,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繁荣和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是明确实践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通力协作。二是要重视和培养民族地区干部。统一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三是要深化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潮,从而汇聚各民族力量和智慧,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使得各族人民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发展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一是自治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团结奋斗,共同繁荣。二是不断完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根据各民族发展的具体实际,加强民族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民族政策,以制度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三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化解民族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进一步保证各民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切实将各项民族制度政策落到实处。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一是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关键,因此要促进各民族文化广泛交流,使得中华民族成为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同时,要正确处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各民族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二是要传承好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有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奋进意识逐渐增强,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的民族思想观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建设。三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通过各个民族之间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使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根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各民族共同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关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是要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把准发展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和发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二是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因此,要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准备充足的物质保障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