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的情绪拉扯,把自己搞得手忙脚乱,越急越出差错,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结果反而是事倍功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踏入隐蔽的下水道的,往往是那些只顾着埋头赶路,忘记给自己留一些缓冲空间的人。
如今,“加倍”二字侵入大部分人的生活:金钱加倍,房子翻番,地位飙升。于是,很多人不停催促自己加快步伐,快一点再快一点,似乎慢下来就会被淘汰。
有个网友分享了她的卷王经历。
寒窗苦读考入名校,大学疯狂刷绩点、积累实习经历,毕业后过关斩将,排除万难进入知名企业。她就像陀螺,转个不停,在升学、找工作、换工作之间拼命奔跑、冲刺,争取把更多的人甩在背后。
好不容易跑到前面,她也不敢放松,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一懈怠,就失去“坐上下一趟车”的资格。为了不被人挤下去,她想尽办法完成业务指标,忙到错过朋友的生日、侄女的满月酒。跟家人联系还是上个月的事,屏幕上一条又一条来自家人的殷切问候,回复只有寥寥几句。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在跑道上慢跑,多长时间没有看过落日余晖……
固然,在人生赛道上风驰电掣,可以快速抵达一个个目标,早早积累能力和财富。但欲速则不达,一味贪快,匆匆忙忙,易埋下隐患,持久力可能下降,早早就力竭,难以看到后面的好风景。
为什么大家都鼓着劲,想过快节奏、速溶的日子呢?表面上看是外部压力的驱使,外加自身不甘于平庸的心态。实质上是内心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觉得难以应对时代的变化,试图以早期的疾驰来避免后期被淘汰。却不知,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争强好胜、苛求完美,只会让你离烦恼更近,离幸福更远,甚至可能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失去真正的成长契机。
想起一位40多岁的博主,视频里,她脸上总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很治愈,很有力量。她骨架偏大,很难挑选到合适的衣服。看着别人轻松驾驭各种款式的裙子,她毫无艳羡之色,而是仔细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得知比自己晚入职的新人业绩遥遥领先,她不会陷入挫败,而是学习取经,精进自己。
听说以前混得不如自己的朋友,现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她由衷地为对方感到开心。这一切源于,她不跟他人攀比,看得透,想得开,知足常乐。
她的事业虽未风生水起,但下班后她能有时间去散散步。她穿的衣服虽不是大牌,但舒服透气,干净合体。她目前的视频剪辑技巧单一,不如别人那般花样迭出,可每日都有进步。很快,她凭借独特魅力,成为颇受欢迎的博主,实现经济小自由。
再天才的人,都有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要为一时的失误怀疑自己,也不要因别人的提前登峰就否定自我。与其耗损韧性,止步于某一处低谷,不如接受自己偶尔的短路断电,跌倒了就爬起来,拍拍灰尘,重新出发。如此,你生命的护城河才会越发稳固,不惧生活的惊涛骇浪袭来。
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助我们快速养成“间歇性强化”思维。
1.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通往荣耀的路上,若想凯旋,需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但也要学会休息,懂得放松,才不会中途折戟沉沙。
每一个人都是俗人,都要吃五谷杂粮,都会觉得疲倦,会生病,不必对一时的止步感到愧疚。累的时候就歇一歇,缓一缓,困的时候就睡一下,心情不好就出去走走。偷下闲,透口气,让心灵得到抚慰,方能充满活力,健康地前往下一程。
2.降低过高的期待值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感到失望,觉得丧气,费力追赶“早班车”,源于期待值太高,总觉得能够马到成功。
开始努力前,准确评估自身能力,制定合理的计划,把目标分解成小步骤,逐级去实现。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充足的准备,一时的乌云,不代表今后不会晴空万里。
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记得嘉奖自己,买个新手机壳,去网红餐厅吃顿大餐,点杯热量高的茶饮。即便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无妨,尽人事,听天命,该是你的,还会是你的,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回馈给你而已。
3.无论如何,都要学会接纳自己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不必耿耿于怀自己不够优秀。要知道,人生是用来体验的,而不是来演绎完美的。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小缺陷有时也会成为闪光点,让你绽放别样的光彩。认可自己的精彩,更要容纳不足,把重心更多地放在自我成长上,欣赏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勇敢尝试新事物。最后的成果,不是学到就是赢得。
余生很短,我们想方设法爬过一道道坎,越过一条条河,所求不过是一日三餐,良人相伴,家人幸福安康,自己晚年无忧。卸下过强的好胜心,把松弛还给自己,归还停下来的权利,享受清风拂面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