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运用

2024-11-14 00:00戈璇 张怡
艺术大观 2024年23期

摘 要:数字艺术作为新兴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为促进该艺术形态持续发展,需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与运用在数字艺术设计中。而这种融合与运用的基本思路是从设计维度、设计重点和设计方式三方面考量,做到取材传统、再造文化,重生理论、回归人本,数字孪生和虚拟原生并重。基本流程是要分析受众需求,明确艺术设计的功能与风格,汲取同类型项目经验,并提取和转移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不同设计项目的特点应用实践措施。以文旅系列数字艺术设计为例,就需要利用传统文化元素烘托虚拟旅游场景,使用数字艺术手段复刻传统文化代表,并对线上游览流程进行优化,最后基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设计更多的衍生文创产品。

关键词:数字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融合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3-0-03

数字艺术也被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使用图像、影像、声音等数字信息技术呈现视觉艺术、设计学领域作品的艺术形态,包括但不限于动画、信息传播、虚拟现实、人机界面。而数字艺术设计即对以上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包括静态、动态、互动三种,如数字绘画、3D动画、交互电子游戏。该艺术发展经历了设想萌芽期、技术初创期、多变探索期、产业化初期,已经进入了产业发展阶段,具有更突出的共享、及时、民主等特点。而设计的门槛愈低,愈加呼唤高质量设计作品的呈现。对我国该项艺术的发展而言,更需要从业者深入挖掘和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文化的表现和内涵注入数字艺术设计中,以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

一、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运用思路

(一)设计维度:取材传统,再造文化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又有庞大的受众群体,所以将传统文化与元素融入数字艺术设计中,需要拓展设计的维度。即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再依托现代社会价值观、艺术审美理念和艺术产品使用需求,对传统进行再造。比如,《王者荣耀》在推出新设计时,就从中国绘画、雕塑中汲取灵感,并考虑到年轻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喜爱,引入飞天、昆曲人物设计游戏角色皮肤,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二)设计重点:重申理论,回归人本

数字艺术设计是以技术理论为基础的,但技术不能够物化人本身的性格、自由,所以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艺术设计时既需要重申设计的理论,也需要回归人本,捍卫人性,使设计是有温度的。比如,麦当劳在2022年推出的线上虚拟体验活动——十二生肖馆,其技术理论就是元宇宙。通过打造虚拟的线上世界,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不受现实物理边界限制的活动体验,但产品没有过多的技术硬味道,而是有文化的软温情。例如,场馆主体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形态中常见的圆形、方形;场馆外部点缀了大小不一的红灯笼;场馆主题配色是红色与黄色;场馆入口又见春联这一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给人以尊重国人的良好感受[1]。

(三)设计方式:数字孪生,虚拟原生

数字技术是在循序渐进发展的,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艺术形态有其体现艺术特点、设计思路的不同作用,所以还需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再现、融合需求,应用差异化的设计方式。条件充裕,就可以再复刻,即数字孪生之后,通过虚拟原生手段完善设计方案。例如,《玩家的崛起》首映礼就给影迷们发放免费的NFC收藏品,其作为虚拟世界的入场券,可以引导影迷进入虚拟月球,在月球露天汽车影院中观影。影迷在跨纬度交互体验中会获得升级版的视觉、听觉,并且和跨越千里物理距离之外的主创团队进行面对面交流。

二、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运用流程

(一)分析受众需求

数字艺术产品最终要服务于某一特定群体,所以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产品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受众的需求。比较多种形式,可以看到问卷调查是较为快捷的、目的更精准、结果更易显示和整理的一种调查方式。在设计问卷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受众对民俗项目等的关注点,对数字艺术的接受程度,使其包括大致如下四个部分:了解受访者大致情况;了解受访者对数字艺术的认知;了解受访者对虚拟展览体验等的态度;了解受访者对民俗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关注度、喜好倾向,对该类虚拟产品的接受程度。发放问卷时要考虑到受访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选择线上线下两种渠道进行发放。在整理问卷结果时要按照预设逻辑对结果进行分类,如有多少群体注意到了同类项目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多少群体希望类似项目中出现传统文化元素,并形成统计图表和调查报告[2]。

(二)明确功能与风格

获得了受众的需求,还要明确本产品设计的功能和风格,找到产品定位。以使用数字图像技术,运用地方建筑文化元素设计民宿为例,艺术设计的功能定位应当有四点:一是体现民宿的空间功能。即其要具备不同于酒店的多重人居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短时居住、公共社交、公共餐饮和休闲娱乐。二是表达明确的空间主题,而主题要与空间本身紧密相关。三是满足受众情感需求,即要使情与景融合在一起。比如,民宿房间设计中使用壁画、声光互动装置,帮助入住者理解不同房间的设计主题,让单一空间单元耐人寻味。四是传承建筑场所精神。比如,重新利用老旧房屋的金属网,打造新式朋克、重金属和科技感更强的场所[3]。

(三)对比同类型项目

传承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手段交融,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为了体现文化的积淀,避免数字艺术流于表面或过于浮夸,还需要对比同类项目,借鉴好的经验或方法。比如,数字化非遗保护产品设计,就可以借鉴开放遗产、佛文化元宇宙社区、曾侯乙编钟文化虚拟空间等同类型项目,了解项目的设计理念、运用的技术、创新点。以湖北大学主创的沉浸式曾侯乙编钟文化元宇宙虚拟空间为例,首先,其是面向全球游客开放的,目的是让游客通过在线赏钟、敲钟、听钟多元感受中国传统编钟文化、艺术文化的魅力。其次,为最大化发挥元宇宙技术形态的优势,其设计了虚拟探索、编钟互动等多个模块,基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再创作。在此基础上又利用数字技术,对编钟文化资料进行记录和保存,实现文化保护与开发同步。

(四)提取并转译文化元素

从同类产品中借鉴了经验之后,设计团队要集中提取目标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尤其是视觉艺术元素。挖掘元素的艺术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数字艺术设计的转译。比如,要融合和运用地域民族服饰文化,就要提取童装、青年女子服饰、老年妇女服饰、特殊节日服饰、人生礼俗服饰中的色彩元素、图案元素。分析这些元素表明了本地或本民族的哪些审美观念、民族信仰,生活类、动物类图案、纹样的构成形式、法则,这些元素呈现了怎样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特征。再从中选取特定的文化主题,按照哲学思想、道德伦理、人文精神、美学原理的维度,从故事性、叙事性、情感化、环境塑造四个方面,依托场景意象,对其进行空间、时间、互动、光和声音的转译。

三、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运用方式——以文旅系列数字设计为例

(一)虚拟旅游场景的烘托

以数字技术进行文旅产品的艺术设计,是数字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的典型形式。而这种设计的切入点往往从搭建虚拟场景入手。即使数字音画、数字拼贴等手段与历史文物、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重现历史的、文化的场景,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比如,元宵这一传统佳节是中华节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都会举办各类的节日灯会。而各种各样的元宵花灯点亮夜晚的景象,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地基于该文化元素设计虚拟旅游产品,首先就可以选定夜晚作为不变的文化氛围,使用unreal engine灯光系统点亮城市、村落的夜晚;或者赋予游客玩家身份,让其在通过人脸识别后,带着新皮肤进入主场景中,游客或者成为灯会中的一员游览灯会,或者作为灯会的组织者,参与到猜灯谜等各种灯会小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中,用方言与“游人”互动,让人置身在更真实的场景、氛围中,被激发深入探索该场景的兴趣。

而在氛围或场景的烘托时,需要注意按照建筑资产积累、制作的过程,将提取到的典型房屋、传统村落等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展现出来,增强虚拟环境中的体验感。首先,要通过数字扫描方式收集典型建筑资料,再按照建筑类型、艺术材料、运用色彩、装饰图案等将资产打散、分类。其次,按照数字建模思路,基于本场景塑造的要求重组墙体、瓦片、门窗、小飞檐,贴铺纹理图案。再次,使用统一纹理建模方式将各部件组合在一起,塑造风格统一的建筑资产。之后给资产添加烛光,注意要模拟夜晚月光,调整灰蓝色调,使光源更加自然、生动,并巧妙点缀路灯、烛光、车灯等辐光,强化光影效果。最后,根据元宵节城市、乡村夜晚的不同特点,添加大气物等更多细节[4]。

(二)传统文化代表的复刻

复刻的基本思路是先提取代表物的文化元素。如上文所述,要了解代表物的经典配色,颜色的文化背景、寓意和使用规则。了解代表物的主要图案,图案的构成方式、结构布局和规则。如果该代表物是技艺作品,还需要了解其制作方式,不同部件的结构。比如,上文提到的元宵节虚拟旅游场景中,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事物为元宵花灯。主创团队要在网上搜集尽可能多的花灯图片,涉及多个角度和图案搭配,并提取其中的所有元素,实现花灯的数字孪生,以展现游客童年记忆中鱼灯等的真实样子。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再创作。比如,手绘鱼灯的火苗纹样,并将其运用到鱼的各个部位中,做侧身、背部的加强点缀;将原本只出现在鱼尾、鱼眼处的花灯纹样拓展到鱼的嘴部,以丰富画面[5]。

(三)线上游览流程的优化

为进一步提高游客对文旅虚拟产品的满意度,还需要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线上游览的流程。比如,要结合元宵灯会的文化背景,不同地区灯会出灯的顺序讲究,参考线下灯会的游戏方式和游客的交互体验诉求,将展览和游览结合在一起。即可以将整个虚拟灯会的游览路程,围绕着中心区域设置成一个环形,规避物理视距上的游览不足,并通过终点起点衔接触发游客第二轮的巡游体验。整个路线上包括花灯出口、主要建筑群、动态海报区、花灯视频展示、播放区,以及花灯换色区几个部分。游客从第一个主题建筑群进入主场景,通过触发语音讲解的交互模块可以了解本地元宵灯会、特色花灯相关科普知识,再按照系统提示收集建筑不同角落的花灯制作材料。对应着花灯制作步骤,沿着中心区慢慢行进,在建筑、民俗风情中了解传统手工艺品工艺和背后故事。进入动态海报区,可以通过全息屏幕或裸眼3D等回顾本地元宵节赏花灯的历史,追寻文化印记,并获得随机掉落的惊喜材料。收集该材料,来到虚拟展览馆,可以看到等比例展示的花灯,花灯游动嬉闹的影像,并获得行进提示,选择到换色区为花灯或自己换取新皮肤。换装成功即集齐了所有材料,来到中心区域制作花灯,制作成功获得触发第二次游行的神秘钥匙。

(四)衍生文创产品的设计

为持续增强数字文旅项目的影响力,还应当在动态交互产品的末端增加静态产品内容。即设计衍生文创产品,让文化元素可以留得下来、带回家去。例如,在第二次花灯游行结束之后,游客点击线上虚拟展览馆就可以看到本文旅主题的文化衫、纪念票册、明信片、贴纸、冰箱贴。各类衍生产品在其应实现的现实功能基础上,充分融合本主题下的文化要素。以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主题的八音盒设计为例,其就可以按照本地传统村落、民居等功能构成,分为前厅、起居室等几个小的类型。每一类建筑八音盒中都设置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意义的家具,并有代表本地建筑特点的门窗、篱笆、小路、雕塑、平面图案。拉开房门、拨动院落石块,就可以触发播放本地民谣、歌谣。扫描八音盒窗、扇等位置后的二维码,又可以再次进入本文旅项目的数字媒体空间,了解该类建筑的理念、主要材料、人居精神、代表故事,以唤醒游客线上线下参与元宵节灯会的记忆,深化其对文旅项目、项目中文化要素的感知[6]。

四、结束语

数字艺术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至今,已伴随技术革命和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要使该艺术更具产业化,艺术产品质量更高,就需要侧重于多维设计与表达,多元开放与融合,找到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所以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从业者,应当基于非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大背景,探寻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客户需求找准产品设计的切入点,用提取到的传统文化图案、颜色等元素丰富艺术表达,拓宽产品表现路径。

参考文献:

[1]许鑫.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元素推动动画艺术设计表现研究[J].电影文学,2024(16):83-87.

[2]赵玺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纺织报告,2024,43(03):94-95,113.

[3]卢晓梦,钟苡君,汤橡.数字女红刺绣技艺中的传统艺术元素设计表现[J].湖南包装,2024,39(02):140-142.

[4]王文杰.传统壁画艺术设计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审美重构与文化传承[J].绿色包装,2024(07):94-98.

[5]左卓.中国传统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思考[J].艺术科技,2023,36(04):163-165.

[6]王健,王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的融入探索[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