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艺术审美的继承与创新

2024-11-14 00:00朱建强
艺术大观 2024年23期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价值,重点强调从传统文化风格中分析艺术审美的特征,并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促进艺术审美继承与创新的建议作为切入点,对深入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培养艺术审美素养以及弘扬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以此来加强传统艺术继承与创新,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3-0-03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邃的内涵,滋养了无数艺术瑰宝,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审美理想,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价值

(一)“天人合一”论

源起于西周时期天命观念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石,引发了历代思想家的深入探讨与诠释。孟子提出,透过极致地发挥心性、认识天性、理解天命,可以实现人与宇宙和谐共融的理想状态。境界,这一概念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之巅峰,是中国美学探究的极致目标。该思想体系不仅诠释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涵盖了关于人生追求和人类最高认知的阐述,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对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通过最完美的形式,体验“境心相遇”“风景与人为一”的园林境界,这正是历代古典园林追求的艺术目标,体现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服饰的形态构思中,显著特点是体现了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模仿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理需求。表象特征所体现的,是人体所掩盖的精神实质和根源所在,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影响之深,旨在实现人体相得益彰的整体和谐。

(二)自然适中、和谐的“情理美”

在诗文与绘画中,常能看见园林建筑艺术的审美精髓;反过来,园林建筑艺术亦受到诗文和绘画的深刻影响,从而蕴含了诗意画境。在设计艺术领域中,以“自然至美”理念为主导,对室内装饰和器物设计产生了显著影响,其核心在于倡导简洁素雅和实用性的设计思想。传统服饰在中国文化中承载了深邃的内涵,其多样化的展现形式,成为文化底蕴的显著外在表达。文化基调由追求内在和谐的统一心理、简练风格和独到的五色概念共同塑造,这些元素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和与协调的思想,同时揭示了情理之美与含蓄之美的审美内涵。王序先生在其设计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留白的策略,以背景的“虚无”来突显主体形象的“实体”。该设计理念彰显出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交织共融。

当然,空间留白与实态、虚态的存在彼此依赖、互为映衬。腾出的空间留白,为观者提供了视线穿透的通透感,并激发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观赏者在比较空白与实体的对照时,能够领悟到超越形状的更高境界,那就是所谓的意境之美,并体会到画面内气韵的流转。

(三)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在传统中国美学领域,“气韵生动”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深奥的概念,它汇集了民族对于艺术创作、特性、批评以及鉴赏的哲学与美学理念。“气韵生动”是指绘画内在的生命洋溢,是气与韵味交融后的显现,被视作六法中的精髓。艺术创作、批评与鉴赏中,常以生动体现人物生命和精神内在的“气韵”,来揭示物态的深层含义与神韵。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意境美作为一种表现技法受到追求,画家通过创作将自然精神融入其中,追求自然的情趣美。

作家则将意境美渗透到文学作品的深层,从而体现思维的深度和情感的升华。无论是文学绘画还是艺术设计,意境美的体现都显得至关重要。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设计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摒弃了过往模仿西方、单纯追求视觉冲击的做法,设计不再只是追求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而是在形态与色彩的结合中探索东方的美感,重视中国艺术文化的深厚内涵,强调修养的传承。这种设计充满活力,同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个性独特的品格。在著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的现代书籍设计作品中,能够观察到其对气韵意境的深刻把握。

二、从传统文化风格中分析艺术审美的特征

(一)传统建筑艺术的特征

传统建筑艺术,深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中,其审美特征鲜明而独特。它不仅是居住空间的构建,更是历史文脉、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的物化表现。传统建筑讲究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生,飞檐翘角、青砖黛瓦间透露出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与敬畏。对称布局,中轴贯穿,体现了古人对平衡美感的执着追求,以及尊卑有序、和谐共融的社会理想。木雕砖刻,繁复精美,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匠人的巧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色彩运用上,偏爱原木色与青灰,辅以朱红点缀,既质朴又庄重,彰显出含蓄内敛的东方美学。

(二)传统家具的造型美

传统家具,作为传统文化风格的瑰宝,其造型美深邃而典雅,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审美特征。它们不仅仅是生活实用品,更是匠人智慧与审美情趣的结晶。传统家具讲究线条流畅,形态饱满,以简约而不失精致的造型,展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的东方美学。其结构设计往往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既注重实用功能,又兼顾审美享受。雕刻工艺上,细腻入微,花鸟鱼虫、山水人物跃然其上,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对生活的热爱。色彩搭配上,多以原木色为主,辅以淡雅的漆饰,展现出自然与质朴之美。总之,传统家具以其独特的造型美,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更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图案装饰艺术的意蕴

图案不仅是视觉上的美化,更是民族历史、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及生活智慧的生动体现[1]。它们以简练而富有张力的线条,勾勒出各种寓意深远的形象,如龙凤呈祥、祥云瑞兽、花鸟鱼虫等,每一个图案都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色彩运用上,图案装饰艺术往往鲜艳明快,对比强烈,既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又蕴含了人们对吉祥、幸福、和谐生活的热切期盼。同时,图案中的对称、均衡、节奏等美学元素,也体现了古人对形式美感的独特理解与追求。总之,图案装饰艺术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创作与审美观念。

(四)“五行”说的传统色彩观

五行——金、木、水、火、土,不仅代表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也映射出古人对宇宙万物相生相克、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在传统色彩观中,五行各对应一种基本色:金为白,象征纯洁与高贵;木为青,寓意生机与自然;水为黑,代表深邃与神秘;火为红,彰显热烈与活力;土为黄,则体现稳重与包容。这些色彩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绘画、建筑、服饰等艺术领域,更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通过五行色彩的巧妙搭配与运用,传统艺术作品展现出一种独特而和谐的审美意境,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

(五)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

传统服饰,作为传统文化风格的绚丽篇章,其审美意蕴深远而丰富[2]。它们不仅是遮体保暖的实用之物,更是身份地位、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的直观展现。传统服饰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剪裁和丰富的图案装饰著称,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色彩运用上,传统服饰讲究和谐统一,以自然色彩为主,辅以金银线绣饰,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热爱,也展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同时,服饰上的图案装饰,如龙凤呈祥、牡丹富贵等,不仅寓意吉祥如意,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审美追求。

三、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促进艺术审美继承与创新的建议

(一)深入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在全球化浪潮与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促进艺术审美的继承与创新,关键在于深入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3]。这要求不仅要深刻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哲学思想、美学理念,更要将其视为不竭的灵感源泉与创意宝库。通过系统性的整理与研究,可以发掘出那些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艺术元素与表现手法,如传统服饰的雅致韵味、书法绘画的笔墨意境、戏曲艺术的程式美感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与审美符号。

而在继承的基础上,应鼓励创新思维与跨界融合,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审美趋势、科技手段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例如,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重构传统图案,使之焕发新生;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复原古代建筑风貌,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是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现代音乐、舞蹈创作中,拓宽艺术表达的边界。

总之,促进艺术审美的继承与创新,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深入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勇于探索与实践,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灵感。

(二)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

在推动艺术审美发展的过程中,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当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时,这一策略更显得尤为重要[4]。这意味着不仅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将现代科技、设计理念、审美趋势等新鲜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新艺术形式。因此,可以在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如通过几何图形的重构、色彩搭配的创新、材质选择的多样化等手段,使传统艺术作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观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让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艺术世界中自由穿梭,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此外,跨领域的合作也是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与设计、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可以探索出更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宽艺术审美的边界。例如,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音乐作品;或者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既实用又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活用品等。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出发,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是推动艺术审美发展的重要策略。它要求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勇于创新,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培养艺术审美素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培养艺术审美素养是促进艺术审美继承与创新的关键环节。这不仅关乎个体对美的感知与理解,更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需要从教育体系入手,将艺术审美教育融入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传统艺术欣赏、历史文化解析、艺术创作实践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和人文精神。

同时,社会层面也应加强对艺术审美素养的培育。各类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应定期举办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为公众提供接触和欣赏传统艺术的机会,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媒体和网络平台也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宣传报道、在线课程、互动体验等形式,普及艺术知识,传播艺术之美,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此外,还应鼓励跨领域的艺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相互学习、借鉴与融合,从而拓宽艺术创作的视野和思路。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让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因此,培养艺术审美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创新精神时,才能真正实现艺术审美的继承与创新,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四)弘扬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出发,弘扬文化自信成为促进艺术审美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石。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与自豪,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5]。为此,需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通过教育普及、艺术创作、文化传播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艺术领域,文化自信意味着要敢于创新,勇于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这要求艺术家不仅要精通传统技艺,更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突破自我限制。

同时,还应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通过举办文化节庆、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正因为如此,弘扬文化自信是促进艺术审美继承与创新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深刻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并勇于将其发扬光大时,才能真正实现艺术的创新与超越,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措施和具体情况,从而进行有利方案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把各种继承与创新措施整合在一起,以此来加强传统文化发展,使其满足现代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慧.汉服饰文化审美视角下中职服装设计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融入[J].大众文艺,2022(19):199-201.

[2]马硕丹.当代审美文化视角下江南民间舞蹈的创作研究[D].江南大学,2022.

[3]陈文婷.现代审美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创作研究[D].苏州大学,2021.

[4]汤婕妤.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服饰艺术审美教育模式构建[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0(05):52-56.

[5]李鸿明.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艺术审美的继承与创新[J].学术交流,2014(03):2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