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重新改编并且编配的古筝演出作品《白桐曲》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其创编版本的深入研究,阐述作品创作背景、音乐内涵,分析其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音乐风格、旋律等,并结合演奏实践,对曲目的技术技巧、音韵音腔、音色以及情感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本文旨在为古筝演奏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白桐曲》;作品内涵;作品分析;演奏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3-00-03
《白桐曲》是河南筝派的一首典型代表作,也是现代筝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由秦筝代表人物周延甲先生所作,后由周展先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改编和编配,有古筝与钢琴协奏的版本,也有古筝和交响乐团的版本。因在实际演奏中,古筝和钢琴版本受众面最广,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改编的版本。河南兰考为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曾饱受风沙、盐碱、内涝等自然灾害,焦裕禄书记任职期间,带领着兰考人民大量种植泡桐,改善兰考地区的生态环境,造福了兰考人民。如今泡桐树都已成材并且成为制作古筝的原材料,对于古筝材料、艺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作曲家以此题材为创作内容,在传统定弦的基础上运用了西方的借调记谱手法进行乐曲谱写,作品创作上不仅大量保留传统的河南筝曲的音韵特点,还在演奏形式上、作曲技术上等突破传统,具有浓厚的创作创新意识。作品大力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红色音乐文化的重要体现,有着丰富的思政育人作用。作品的创作不仅具有时代意义,并对筝曲今后的创作发展与筝乐的技法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筝曲《白桐曲》的介绍
《白桐曲》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筝作品,是由已故秦筝教育家、演奏家周延甲先生创作于1964年,后由古筝演奏家周展改编为古筝与钢琴的协奏版本,不仅保留原作品的音腔音调,还加入大量的技术技巧,并融入钢琴的协奏。细腻的情感,丰富的音乐色彩,让其更具时代审美特征。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既有对古典美学的致敬,也有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白桐曲》通过对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其音乐中流露出的情感和哲思,使得作品在艺术上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首作品不仅是音乐创作的结晶,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融合[1]。
二、《白桐曲》的作品分析
《白桐曲》在创作中严格遵循河南筝曲的乐律特征,大量保留传统河南筝曲的音韵特点和演奏技巧,以浓郁的河南音乐风格基调为基础进行创新和发展。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是深入了解作品、演奏作品的前提条件。对《白桐曲》的作品分析主要包括作品的调式调性、多声部中和声与复调的运用、音韵特点的分析、技术技巧的运用等。
(一)曲式结构
《白桐曲》的曲式结构,外部框架是复三部曲式,次级结构是由传统的多段体结构组成,极具中国传统句式结构特点,各段落间又是对比、交替、变奏相连的,主要分为引子、慢板、连接部、快板、尾声。
引子部分:主要为1—11小节,采用自由速度,引子前半部分音乐激情富有感染力,后半部分音乐深情,缓慢深情,为慢板的进入奠定良好的情感铺垫。
慢板:主要为12—75小节,并列式单三部组成,旋律与钢琴相互辉映,互诉衷肠。其中,12—30小节为慢板第一部分,速度为40,非方整型两句体乐段;31—54小节为慢板第二部分,速度为40,为方整型的两句体乐段。55—75小节为慢板第三部分,速度为60,为非方整型的两句体乐段,速度与前两段产生对比,旋律情绪上有了一些变化,更为积极一些。旋律先上后下落在C徵。
连接部:主要为75—91小节,速度自由。连接部分情绪更加自由,钢琴先带入,古筝泛音跟进,古筝与钢琴构成高八度的呼应,最后刮奏的推动,推动音乐进入快部分。
快板:主要为92—223小节,共分为四个部分。第I段102—143小节,以F宫、C徵音展开,144—147小节为短暂的连接句。第II段148—189小节,这里没有明确的句数划分,开始C徵、F宫以切分音型展开,以F宫、D羽、G商为主要音型,做上下运动的旋律进行。第III段为190—223小节。
尾声主要为224—263小节,224—245小节为自由的节奏,但是情绪较引子部分更为丰满,这里动力化再现首部中第I段的旋律,却不同于第I段的情绪,旋律通过拉长使得情绪广阔豪迈。结尾为246—263小节,这部分是中部主要旋律的紧缩再现,使得乐曲具有回归的意义[2]。
(二)旋律特点
《白桐曲》取材于河南地方戏曲,旋律主调运用了河南地方音韵的旋律特点,乐曲在抒情的基础上又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音韵风格。
1.引子与慢板
引子与慢板部分旋律主要以抒情为主。引子部分一开始旋律就比较激昂,有开门见山的感觉。然后音乐层次逐渐拉开,钢琴和古筝配合,相互烘托,将音乐思绪逐渐拉长。慢板每一句提句多使用一些四度跳进,而每一句的中间旋律音比较紧凑,这是典型的河南筝曲起板音型。左手的滑音以及Xi音和Fa音大量使用,都充分体现了河南方言中升降语调的特点。引子和慢板的音乐语言既有河南语言中豪迈的感觉,又有着浓浓的深情诉说。句句娓娓道来,听起来很亲切,这与表现缅怀革命先烈、表达思念之情的情感是贴切的[3]。
2.快板
快板旋律激情又富有情感,句子干劲利落,但是左手补韵又不失韵味。河南筝派的滑音技法如同河南方言声调的抑扬顿挫,有时以按滑前的音为旋律音,有时以按滑后的音高为旋律音,速度较快,发力直截了当。大量的密集音型也为此段音乐所想展现的激昂,振奋人心的情感有着较强的铺垫作用。快速双音的劈托也是大量保留河南筝曲的音韵和技术要点。
3.尾声
尾声摇指部分的旋律宽广、豪迈、深情,最后结束乐句的旋律激昂澎湃,将音乐推到一个高潮结束。此段音乐前半段抒情,音乐舒缓富有张力,后半段音乐层层快速推进,有振奋人心的力量感。
(三)节奏特点
1.三连音节奏
在规则的节奏中不论是古筝部分还是钢琴部分都大量融入三连音,这种紧凑型音型的使用,在作品中不断推进,极具力量感。打破规则节奏的稳重、沉闷,让音乐进行更具多变性和多样性(见谱例1)。
2.装饰音节奏
在这首作品中,很多装饰音节奏是通过左手滑音呈现的,如谱例2所示的47小节和48小节后半拍。
这种节奏和音型的使用,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往往活泼、抑扬顿挫且有豪迈随性之感,让河南传统筝曲音乐元素得到充分体现。
三、《白桐曲》的作品演奏研究
从乐谱分析,其乐句组成极具中国传统句式结构特点。演奏中要特别注重河南筝特有的音韵特点和钢琴之间的互相配合、每一乐段所需要表达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左右手技术技巧的掌握、音乐强弱处理等[4]。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研究
引子部分的演奏以一个长刮奏开始,紧接摇指,力量感非常强,演奏时必须坚定而有力。气口换气也要非常干脆,不拖拉。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结构形式相似,充满力量感的同时不缺深情。第三个乐句,演奏速度要慢下来,力度整体都弱下来,句子明显拉长,与第一、第二句有着强烈对比,有诉说的感觉,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慢板的演奏研究
慢板部分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I部分和第II部分的速度为40,第III部分速度明显发生了变化,为60。这一段的三个部分音乐所阐述的音乐形象和内容是有区别的,因此在演奏上方式和形式以及情感也要有所区别。慢板开始,演奏的状态还是紧跟引子尾声的感觉,婉转细腻,深情诉说,娓娓道来。其和钢琴配合演奏时要相互倾诉,互拉家常,音乐体现朴实而哀婉。到了第II部分,音乐较第一部分整体还是较为明朗和清晰一些,音乐张力也要大一些,因此演奏时也要有明显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在47—48小节左手快速滑音,演奏时左手不能拖拉,声音干净利落,有典型河南语言快速上扬的特点。第III部分,速度发生了变化,整个音乐较跳动,表达较第I和第II部分的情绪,倾诉欲望更浓烈一些。最后泛音让音乐又回到平静,尾声用一个刮奏推到快板部分。
此段左颤音和滑音的运用是极具特点的,轻颤音、重颤音、上滑音以及下滑音的运用让整段音乐极具色彩。轻颤音演奏时,左手幅度非常小,靠轻微惯性完成,让这段旋律有倾诉、哀婉的情绪。重颤音幅度较大,但也是根据具体旋律表现来决定幅度大小,尤其在二变之音7和4上的使用,让音乐风格更加独特。上滑音速度快,干净利落,突出表现出河南筝特有的豪放、高亢的旋律风格;下滑音恰恰委婉,强调滑音的过程韵味,让旋律易于表现凄凉、困苦的感情色彩。左手在此段的作韵产生的音效突出体现河南筝曲的特点和音韵,而具体演奏时,要视演奏的状态和对音乐的理解而有较大的个人展示空间。
(三)快板部分演奏研究
整个快板无论从速度、力度的对比、技术技巧上都有很大的突破。整段富有激情,一气呵成。快速指序的运用与钢琴相互交织,让整个音乐极富感染力。
在92—98小节,钢琴丰富的和弦先入,带动古筝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指序,这时古筝的进入不能犹豫,要果断干脆,收句清晰。进入102小节后,每一个乐句到下一个乐句的起头音,音阶跳动都很大,因此在演奏时要快速反应,既要句子和句子保持紧密关系,又要有清晰的分句感觉。这种句子衔接音的大跨越,使得整段的情绪热血沸腾,充满激情。147—150小节,句子强弱对比,铺垫后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指序。这种结构的句子在之后还有一些重复,让音乐层层推进。
此段为技术技巧最难的一个段落,指尖接触琴弦要快不要太深,发力干净利落,所用到的快速劈拖严格参考河南筝的传统演奏技巧,音乐风格上不走偏。
(四)尾声部分演奏研究
尾声部分大量的摇指的运用,深情悠扬的旋律,要以满怀思念为基调去演奏。钢琴三连音的大量使用,与古筝对位,让古筝有了更为自由和宽广的感觉。这段的技巧主要体现在摇指技术难度上。演奏时巧妙运用摇指,采用多变的力度、音色等对这段音乐的表现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此段的四个摇指的句子也是主题旋律的展开再现,四个句子彼此诉说,音乐情绪不断叠加,让观众有着对焦裕禄书记先进事迹无比的感动,以及对他深深思念的情感(见谱例3)。
摇指后,再次回到快速演奏的十六分音符上,最后以激情的方式结束,让人振奋人心。因此,最后乐句的演奏必须强劲有力,突出焦裕禄书记的先进事迹以及革命精神对人们的强有力的鼓舞和影响。
四、结束语
《白桐曲》通过对传统河南筝曲与现代创新的巧妙结合,成功地实现了艺术表现的突破,成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还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方向。《白桐曲》以焦裕禄书记的真实事迹为题材,使得这首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政美育作用。如泣如诉的音调以及高难度技术的运用以及和钢琴的完美结合,使得作品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创新精神,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家宝.筝曲《白桐曲》音乐创作及演奏“意韵”表达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23.
[2]韩建勇.先烈植桐事业兴白桐一曲赞英雄——写在河南风格古筝曲《白桐曲》创作56周年(下)[J].乐器,2020(05):46-48.
[3]牛一帆.《白桐曲》演奏特点及时代意义的分析[D].河南大学,2019.
[4]李晨曦.筝曲《白桐曲》中河南风格的运用与演奏解析[D].沈阳音乐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