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应急准备“先手棋”打好防灾减灾救灾“主动仗”

2024-11-13 00:00石玉成刘丽萍李旭东
发展 2024年8期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对各级政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甘肃瓜州安置滞留旅客事件为例,分析梳理其在应急处置中的经验做法,为答好甘肃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卷”提供做法参考。

2024年春天,默默无闻的甘肃瓜州通过政府与群众全力合作、守望相助,在风雪夜中完成了一次高效有序的滞留旅客应急处置工作,它的背后,是当地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出色的应急能力、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也无不彰显着人民群众之间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应急处置“超能力”,为我们答好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卷”提供了甘肃样本。

一、瓜州安置滞留旅客事件背景

2024年2月17日,正值春节假期返程的高峰,甘肃进入新疆的关隘星星峡遭遇暴雪和沙尘暴的双重袭击,当地交警部门临时关闭从甘肃前往新疆的连霍高速、京新高速等高速公路,并引导驾乘人员和旅客就近驶离高速避险。附近的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瞬间涌入了2.5万人。事件发生后,瓜州县委、县政府迅速反应,立即对境内星星峡、马莲井路段拥堵车辆开展疏导工作,同步统筹调度县内宾馆、学校等各类场所为滞留旅客提供免费食宿,动员群众邀请滞留旅客在家中留宿。2月18日13时,G30连霍高速瓜州至星星峡路段双向全线恢复通行,滞留旅客在公安交警指挥下有序驶离。据不完全统计,瓜州县城93处临时安置点共安置滞留旅客1.3万余人,教育培训机构、餐厅、托育机构等地共安置4000余人,居民群众家中安置6200余人,柳园镇区共安置1300余人,城镇常住人口不足5万的瓜州县,用最短时间累计妥善安置2.5万余人。

二、瓜州高效安置滞留旅客的主要做法

通过梳理分析此次应急处置事件,不难发现城镇常住人口不足5万的瓜州县之所以能当机立断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进入应急状态,调动各方资源有力有序高效开展应急工作,离不开政府层面长期以来的充分准备,也离不开社会动员工作中人民群众与政府管理的共情共鸣。

(一)政府层面

1.直面困难、担当作为的扎实工作作风。近年来,甘肃省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即“三抓三促”行动,对干部抓学习、提能力、转作风、出效能、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三抓三促”行动深入推进,甘肃各地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此次安置滞留旅客事件便是一场对当地政府工作作风与工作能力的大考。事发前一天,瓜州县两办根据天气变化提前向各乡镇、部门发布了大风降雪预警,通知各单位提前做好防范应对。事发当天,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极端天气道路应急保畅预案,通知全县各乡镇、部门结束休假,县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安排部署、调度指挥,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下沉一线指挥,公安、交通等部门全员到岗,全力打好疏堵保畅、应急救援“主动仗”。细节背后,是当地广大党员干部知重负重、担事任事、敢为善为的深刻践行,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坚持,无不展现着当地政府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主动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

2.当地政府日常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充分。应急,功夫在平时。针对降雪、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现象,酒泉市委、市政府提出“抗大震救大灾”的要求,瓜州县严格部署落实,细化各类应急预案并按照要求储备了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为此次安置滞留旅客物资供应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应急状态下各类不同突发事件的无缝衔接。此次事件发生后,瓜州县教育、商务、文旅等部门第一时间对全县寄宿制学校、酒店、宾馆可容纳人数进行摸排,紧急调度宾馆、酒店床位6000余张,开放政务大厅、学校、体育馆、会议室、餐厅、健身房等,设立93个临时安置点;发改部门同步进行床铺、棉被等物资保障,紧急调拨1000余件棉衣、折叠床、棉被褥送往安置点,免费为滞留旅客提供泡面、面包、牛奶等食物,还紧急调配电源和油料,为滞留游客的车辆充电加油;医护力量也同时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宣传部门加大信息推送力度,有序引导滞留旅客。种种情景都生动展现了应急处置的速度和力度,速度和力度来自平时一次次对于应急预案的打磨、一场场应急演练的进行。近年来,酒泉市政府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形成了“1+43”预案体系,全面覆盖了辖区内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本着救灾物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建立起了政府储备为主、商业和企业储备为辅、社会力量储备和家庭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并持续推动各层级应急演练常态化,使得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落实落地,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

3.基层应急救援能力的不断提升。滞留旅客事件发生后,瓜州全县各乡镇、部门结合工作预案及应急演练,各项救援工作全面展开,乡镇、部门协同配合高效有序,展现了出色的基层应急救援能力。近年来,酒泉当地政府把提升基层救援能力作为重要抓手,整合28支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组建了全市应急救援力量联盟,形成国家救援队伍为主体,政府专职、企业专业、社会组织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新机制。建成酒泉市应急演练指挥平台建设项目,组建“平战结合·应急支援”志愿服务体系基层应急救援队伍232支8254人,构建了市级储备为支撑、县级储备为依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储备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了基层物资储备点112个,储备应急物资35115件(套)。各乡镇、街道均成立应急管理机构,依托现有基层党建、社会治安、政法综治、安全生产等微网格,整合组建多网合一的应急管理“网格长”管理体系,有效将应急管理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体现了多级多口的协调联动和自上而下的理性调度,全面提升了“最后一公里”应急救援能力。

(二)群众层面

1.以网为桥,社会力量助力应急处置。瓜州县全县星级酒店、宾馆72家,可容纳旅客5300余人,面对2.5万人的滞留旅客,仅靠政府救助难以消纳。瓜州县委、县政府借助网络力量,通过融媒体中心发布相关宣传信息,社区“网格员”线下积极转发发动群众,以网为桥,搭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形成宣传合力,充分发挥了宣传优势,动员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救援,小县城几乎每家每户都打开了大门,成为应急事件处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从政府到民间,为滞留旅客撑起了安心、舒心的保护伞,有效缓解了安置压力。

2.百姓、滞留旅客与政府在城市管理中产生共情与共鸣。风雪中的暖人故事,同样发生在玉门、敦煌、酒泉、张掖等地,陇原人民的淳朴与善良,温暖了滞留旅客的心,也生动诠释了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2月18日,交通管制开始解除,滞留瓜州的旅客陆续驾车离开。瓜州居民和志愿者为滞留旅客送上食物,并发出邀约:“请待春暖花开,再次光临瓜州。”送走滞留旅客后的瓜州县还发出了一封充满人文关怀的致歉信:“因为风和雪的浓情相遇,让瓜州这座小城迎来了2.5万滞留群众。如果昨夜您也来了瓜州,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向你们表示歉意,请多包涵。”道歉信虽短,但无不体现着这座小城在城市管理上的温度与温情,更是政府与百姓、滞留旅客在情感上的共鸣与共情,让应急事件处置不再冷冰冰而是流淌着暖意的人文关怀。

三、对答好甘肃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卷”的经验启示

同样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防震减灾造福人民”,就是要下好应急准备的“先手棋”,打好防灾减灾救灾的“主动仗”,此次瓜州安置滞留旅客事件为我们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对答好新时代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卷”,有以下几方面经验启示:

(一)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工作作风

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防震减灾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健全保障机制,做足应急准备“平时功课”,推动关口前移

发挥好地震系统的专业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综合优势,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无缝对接。通过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制,提升抵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

要坚持未雨绸缪、靠前指挥、打主动仗,坚持把风险研判在前、措施制定在前、隐患整治在前,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灾害事故特点、安全风险程度等因素,充分做好预案、力量、物资机制、保障准备,在全省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衔接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推动关口前移,要靠树牢风险防范意识和底线思维,“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还要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明白防震减灾工作“为了谁”“依靠谁”,应急演练为“谁”而练。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通力协作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应急联动,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甘肃省作为市县防震减灾机构较为健全的省份,具有较好的基层防震减灾基础,增强基层防灾减灾管理能力,常态管理是关键,要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将防震减灾治理能力纳入基层治理能力进行统筹考量,管在平常、理在日常。

(四)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用好融媒体传播影响力,凝聚防震减灾社会共识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要共情共享,想民所想,做民所望,以回应性为导向,通过传统媒体引导、融媒体推送、自媒体参与等形式,发挥和动员群众力量,切实提升为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