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之地,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宛若一把金钥匙镶嵌在河西走廊门户。近日,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省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组,赴天祝县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调研,实地察看32个项目点,与县乡村干部、农民群众、企业家等面对面交流,并召开调研交流座谈会,深入了解基层实情,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天祝发展彰显幸福美好景象
在调研中了解到,天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奋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天祝实践之路,取得了高海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效,呈现出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景象。调研中我们感受最直观最真切的,就是天祝县的“速度”与“激情”,到处都呈现出热气腾腾的建设场面和生机勃发的发展景象。正可谓,千年华锐春潮涌,雪域藏乡焕新颜。
(一)整体发展提速进位。从纵向看,天祝县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48.8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5.79亿元,增量26.94亿元,增长55.15%,年均增速8.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年均增速2.7和3.3个百分点。从市域看,近三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排名武威市第一,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增速排名武威市第一。从省内看,在全省86个县区经济总量排名中,天祝县从2020年的第57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48位,提高了9个位次。在全省7个民族自治县中,天祝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从省外看,在全国117个民族自治县中,2022年、2023年天祝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排名第6位、第8位,总量排名从第82位升至第80位。
(二)特色产业集群成势。文化旅游作为首位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天祝县正在成为重要的高原藏乡生态旅游目的地,很多群众吃上了“旅游饭”。2023年接待游客14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分别增长36.5%、38.1%。天祝县的同志说,“青山绿水彩云间,诗和远方在天祝”。高原夏菜、食用菌、牛羊、藜麦藏中药材4个10亿级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天祝县特色产业的“四朵金花”。2023年,高原夏菜种植面积15.6万亩,产值达到7.7亿元,产品远销天津、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袋栽食用菌8000万袋,产值达到7.5亿元,逐步形成西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牛羊养殖分别达到26万头、200万只,产值达到16亿元;藜麦、藏中药材分别种植10万亩、5万亩,产值达到10.3亿元。生态工业集聚发展,通过碳化硅提质增效延链、农产品精深加工补链、新材料迭代升级强链,初步形成以碳化硅冶炼及精深加工、煤炭开采洗选、新型建材、新能源、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现有工业企业71户,其中规上企业40户,碳化硅产量达到47.3万吨,占到全国产量的56%,天祝高性能碳基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列入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三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4年以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项,总投资71.44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9.55亿元,同比增长243.92%,特别是他们大打“乡情牌”“感情牌”,以热心诚心开展“天商回归”行动,引进天祝籍在外企业家投资10.06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工业硅项目,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1.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当地许多群众说,“现在有这么多的产业,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三)生态底色更加鲜亮。天祝县64.4%的国土面积位于祁连山和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十分重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天祝县绿色底蕴厚植显效。全县林木绿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4.8%、94.5%。实施石门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水利工程18项,国控、市控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县域内水质优良率100%,金强河创建为首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河湖长制工作获评国务院督查激励县。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管护人员说,“这几年明显感到野生动物多了起来,尤其是濒危珍稀动物雪豹现身马牙雪山,高原精灵岩羊成群出没峡谷草原,这边的生态是越来越好了”。我们切身感到,天祝县自然风光神奇秀美,蓝天白云、巍峨雪山、苍茫林海、广袤草原、幽静峡谷、淙淙流水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
(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天祝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已建成美丽乡村115个,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市级和美乡村7个,工作实践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典型案例,如今的天祝县乡村正发生着可喜变化,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风景变“钱景”,“推窗见绿、出门游园”成为现实图景。特别是结合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推进整村、整组、整山头、整沟壑、整流域搬迁,计划5年内实施搬迁5101户18457人,已完成搬迁1566户5551人,2024年计划实施搬迁1015户3451人,剩余2520户9455人计划两年内完成搬迁。建成的每一个安置点,供水安全、电网改造、道路硬化、改厕改暖、污水处理全部到位,展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土色土香”的特色风貌,实现了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我们了解到,天祝县投入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费用达到户均21万元左右。正如村民所说,“以前是土墙土路土房子,现在建了新房子和水泥路,还配套小游园、小广场,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生活从来没有这样舒心”。我们还了解到,天祝县高度重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及省里“10+5+N”资金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减轻搬迁群众自筹压力,特别是把搬迁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群众就业结合起来,建设日光温室、养殖暖棚、产业用房,支持群众在搬迁项目上务工,实现了就近就业和生产经营两不误,群众参与搬迁的积极性很高,情愿搬新、情愿拆旧,从原来“要我搬”转变为现在“抢着搬”,很多人都提前预交了自筹搬迁款。事实证明,省委省政府实施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搬出了安全、搬出了美丽、搬出了幸福,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
(五)城乡居民稳定增收。在产业与就业双管齐下的带动下,天祝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27736元、8844元,分别增加到2023年的33133元、11419元,增长19.5%和29.1%。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感到这一数据不能完全反映天祝县农村居民收入情况。比如,在松山镇达隆村,我们详细了解村民产业和收入情况,有群众说当地有天然草场,可以放养牛羊,养殖成本相对较低,有的村民一家2口人,养了160多只基础母羊,每年产100多只羊羔,一年收入有8万多元;有的村民一家4口人,种植食用菌6年,有10个大棚,每个大棚1万个菌棒,去年行情好收入30多万元,往年行情一般也能收入10多万元;还有的村民承包70多亩地种植中药材,一年也能收入10多万元。不久前,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开展了天祝县农民收入入户调查,抽取3镇4村的18户农户,其中包括原有的样本户9户,经测算,18户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达到37988元,其中非样本户人均达到48925元、样本户人均达到25394元。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天祝县农民收入情况,非常令人欣慰。
(六)民族团结亲如一家。天祝县作为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藏、土、回、蒙古等28个民族。调研中了解到,天祝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人心凝聚、精神相依,天祝县多年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营造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天祝县的同志说,“生活在这里的28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之路越走越宽广,手足相亲共建和谐大家庭成为各族群众团结交融的生动写照”。在天祝县城广场上,各族群众晚上自发地唱民歌、跳锅庄,歌唱祖国、感恩党,从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能切身感到真是民族团结一家亲。
二、天祝发展重在全域统筹实践
作为高海拔少数民族地区,天祝县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重要指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文旅活县、依法治县”,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把当下和长远衔接起来,把外力和内力整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在调研中体会到,“全域”是天祝推进县域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五个全域”:
(一)全域做美生态空间。绿色是天祝发展最亮的底色。天祝县把生态立县作为“命根子”,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全力做好生态建设“三篇文章”。做好保护文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巩固拓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成果,着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公益林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修复、草原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宣传贯彻、林草资源保护、通道绿化、祁连山生态修复、黄河流域天祝段生态保护、园林城市巩固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绿色单位创建“八大行动”,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做好治污文章。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组合拳,实施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石门河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统筹推进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19户碳化硅企业23条生产线二次环保提升改造。深入开展垃圾、厕所、风貌“三项革命”,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5.4%。做好兴水文章。统筹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文化建设,深入实施“五赋两转一打造”工程,推动河湖赋魂赋文赋美赋能赋制,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转向有能有效,打造全流域美丽幸福河湖。编制实施水系联通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以河湖水系为重点的防洪抗旱水网、清水生态网、水资源配置网,将河、库.塘水系和农田灌溉网、渠系联通,实现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联控联调,着力解决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难题,全力保障生态、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据了解,天祝县正在建设的干渣子调蓄水池项目,设计库容706万立方米,总投资4.8亿元,建成后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保障率,使6.03万亩农田得到适时灌溉,同时可将金强河水引向松山镇,彻底解决松山镇常年缺水的现实问题。目前,全县建成万亩以上灌区4个,灌溉面积达到26.14万亩。
(二)全域调优产业空间。坚持以全域视野谋划产业发展,发挥特色优势,优化布局结构,构建县域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在发展文旅产业上,围绕打造“高原藏乡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独具风情的最美丝路花园”,按照“特色村+大景区+精品线”的产业布局,在400公里风情线上多点布局文旅产业,重点打造抓喜秀龙至天堂华锐民俗体验线、哈溪至祁连冰沟河康养休闲线2条精品线路,推进实施星级大酒店、星级民宿、帐篷城等重点项目,谋划建设标准化赛马场、高水平户外运动基地、冰雪嘉年华、吐谷浑王族墓葬区保护利用等文旅项目,加快开发富有雪域高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打响“青藏之眼·绿色天祝”文旅品牌。哈溪镇双龙村立足山清水秀的独特条件,讲好清代将领岳钟琪组建“黄金部队”在此采挖黄金、以补粮饷的历史故事,打造了“壹拾陆号院”特色民宿,成为天祝县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注重显特色、扬优势、锻长板,变气候冷凉劣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做大做强高原夏菜、食用菌、牛羊、藜麦藏中药材4个10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集群发展。比如,为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建成中药材精深加工园区,引进培育祁连藏药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带动8000多人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坚持向山旱地要效益,推行“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同步规划配套建设调蓄水池,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94万亩,全力打破农业发展瓶颈,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让低效的农田变为高效的良田。强化科技兴农,建成高原夏菜育苗中心,示范推广“一年两茬”高原夏菜种植技术,积极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牧互补”模式,探索示范推广全膜垄侧、垄膜沟灌、膜下滴灌、小畦速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有效带动农业提质增效。精心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白牦牛之乡、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中国高原走马之乡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天祝原生”在第三届中国蔬菜品牌大会上被授予“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天祝白牦牛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有菜农说,“过去天祝的高原夏菜很多都打着其他地方的牌子,现在反过来其他地方的菜打着天祝的牌子”。天华肉羊由国家畜种资源遗传委员会颁发了新品种证书,成为我国首个适应高寒气候的肉羊新品种,相较于原有的高山细毛羊,天华肉羊能稳定实现两年三产,年度只均效益可提高200元,基础母羊每只生产效益能增加900元以上。我们还了解到,天祝县不仅农业产业发展有声有色,而且通过“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农户自营、企业经营、集体联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发挥了联农带农的积极作用,农民既能从中学到生产技术,也能得到价格、销路等方面的保障,最大限度促进农民增收。很多群众兴奋地说,“现在自己生产没有后顾之忧,扩大生产的信心越来越足”。在发展生态工业上,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一区两园”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金强工业集中区及宽沟工业园、石门产业园,全县八成以上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百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在建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三)全域统筹城乡空间。坚持全域统筹、区域协同、一体联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拓展城乡发展空间、释放内需潜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建设美丽县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县城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注重风貌与建筑形态管控,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规划建设高铁小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建设节点城镇。着力构建功能明晰、各展所长、合作紧密的城镇发展格局,在6个重点乡镇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收缩安置周边区域农村居民,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在8个乡镇建设功能齐全的区域服务中心,完善农资购销、农产品集散、生活物资供应等服务功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建设和美乡村。坚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统筹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上深入、面上铺开,聚焦污水处理、人畜分离、村容改善,开展粪堆、柴堆、草堆“三个归整”,实施杂物垃圾、荒草枯树、残垣断壁、临违建筑“四项清理”,推进净化居室、绿化庭院、文化墙面、亮化街巷、美化村庄“五化提升”,在乡村集中安置点完善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实现清洁取暖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在雪域高原打造了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四)全域提升幸福空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85%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从实处着眼、短处着手、细处着力,统筹优化城乡公共服务,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聚焦“教育惠民”,举全县之力优先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以身心健康为切入点,强化五育融合,大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三大工程”,高标准建成天祝一中新校区、县城3所公办幼儿园等项目,实行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三包政策全覆盖。2023年天祝县高考一本上线率、本科以上上线率、一本院校录取率、总录取率分别比2021年提高了2.28、5.46、2.98、3.61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健康天祝”建设,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大力发展中(藏)医药事业,建成全省一流的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特别是深挖藏医药独特珍贵的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研制开发藏药制剂804f8f874da849b594a3ef09dfac3b50300多种,初步构建了以藏医医疗、藏医药研究、藏药制剂生产、藏药材种植、藏医药文化传承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藏医药产业雏形。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事业,建成全省规模第二大的县级多功能综合养老院,在重点乡镇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建设幸福养老院、长寿食堂,免费为五保户、特困户、孤寡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五)全域深化治理空间。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探索了一批可圈可点的经验做法。作为“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故乡,天祝县注重把学习英雄事迹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文明之花在雪域藏乡绽放。特别是全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创新“一条板凳工作法”“马背调解工作法”等16种基层治理模式,积极引导各民族群众向上向善,有效激发了群众自治活力和内驱动力。华藏寺镇中庄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行建强一个堡垒、聚焦一个目标、靠实三个责任、搭建五个平台、凸显五个成效的“11355”工作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有村民说,“现在村里见不着为鸡毛蒜皮吵架的了,大家比的都是谁家的日子过得更红火”。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探索实践“一条主线”强队伍、“一个目标”育产业、“一套办法”建新村、“一本存折”储道德、“一碗烩菜”办丧事、“一张网格”抓治理的“六个一”乡村治理模式,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导者,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天祝发展有着可学可鉴启示
面对海拔高、气温低,山地多、平地少,限制大、基础弱的现实条件,天祝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初步走出了一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干出了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许多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一)党的领导是最大依靠,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政策落实作为兴县之本。天祝县之所以能够积厚成势、精彩绽放,得益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不折不扣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工作中,天祝县能够找准国家政策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成立项目政策研究、资金争取、前期工作3个专班,主动抢抓历史窗口机遇,积极向上沟通衔接,灵活机动对接政策,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最大限度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用活用好政策资金支持,是县域稳住经济大盘、兜牢民生福祉的最大底气。我们只有以更大力度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资金,借好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这个最大“浩荡东风”,才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在竞相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特色产业是基础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产业兴旺作为富县之钥。天祝县之所以能够实现量质齐升、效速兼顾的发展,关键在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赛道,实现协同错位发展。工作中,天祝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挖掘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激活新引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活力迸发。实践证明,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区域兴。只有结合县域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找准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才能跑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夯实县域经济的“硬支撑”。
(三)城乡融合是大势所趋,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全域统筹作为强县之道。天祝县之所以能够全域协同、城乡共进,在于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工作中,天祝县把城乡作为有机整体,统筹各类政策项目资金,一体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农房抗震改造等重点工程,实现了乡村“里子”“面子”同升级、“颜值”“素质”双提升。实践证明,城乡融合最能补齐县域短板弱项、激发县乡发展活力。只有坚持城乡发展“一盘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才能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更大实效。
(四)招商引资是关键一招,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活县之策。天祝县之所以能够后发追赶、提速进位,在于持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招商的突破赢得动能的突破。工作中,天祝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签约与落地齐抓、政策与服务协同,尽锐出战、主动出击、精准发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的“源头活水”。只有以更活的思维、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才能不断集聚要素资源,增强发展动能,厚植综合实力。
(五)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惠民利民作为立县之基。天祝县之所以能够安民乐民、心齐劲足,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工作中,天祝县始终把“惠民生”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前提,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件一件抓落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践证明,心中有百姓,脚下才有根,施政才有为。只有更加自觉地站稳人民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
(六)干部作风是根本保障,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真抓实干作为治县之方。天祝县之所以能够加速奔跑、事事争先,离不开上级支持、各方帮扶,更在于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冲劲十足的干部队伍。固然天祝县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多,但他们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把每一件事干出精彩是不争的事实。工作中,天祝县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各级干部拿出埋头苦干、勇于争先的精气神,甩开膀子同政策拼效率、与项目抢时间,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发展氛围。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事业成败,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关键保障。只有不断强化作风建设,锻造敢担当善作为高素质的过硬干部队伍,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智慧力量,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发展202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