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振”兴青岛港的“超”人

2024-11-12 00:00:00余玮
党员文摘 2024年19期
关键词:青岛港集装箱图纸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许振超,在青岛港成为人尽皆知的“许大拿”,在工作中创造出的“振超工作法”更是为青岛港提速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之所以能把工作做到极致,在许振超看来,都是得益于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

“金牌工人”的工匠精神

1950年1月8日,许振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1974年进入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工人。许振超说:“我自幼喜欢读书,爱动脑思考问题。我没有读大学,但青岛港成了我的大学。”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了,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

还有,矿石装火车装多了,工人要费不少劲扒掉多的;装少了,亏吨,货主不干。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第一批桥吊司机。“面对当时最先进、造价最高的大型设备,连同二三百页的手册,加上密密麻麻的外国字母,我感到了压力。买了一本英汉词典带上,我去了上海港学习。谢绝了同事周末逛上海滩的邀请,我一门心思鼓捣图纸,很快拿到了操作证。”许振超又钻研上了。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全。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吊一小时吊十四五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1/4。

能工巧匠的创新精神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修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当时我们全队上百人,几十台机械,忙活一天一夜,也挣不到这个数。桥吊上最核心、最难懂的是电力拖动系统,要熟悉电路必须有完整的图纸。可人家别说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不给。我咽不下这口气,下决心用电路板倒推电路图,学会自己修,争口气!”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的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工作中的许振超(左一)

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

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延伸出2条连线,2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二三十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

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试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

几十年来,许振超到底搞了多少项发明和技术改造?青岛港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可他进行“油改电”、每年为青岛港节省2000多万元的事,每个员工都明明白白。

“振超效率”成为金字招牌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都没有进展。关键时刻,青岛港集团总裁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原本只负责现场安全管理的许振超临危受命,成了桥吊安装现场总指挥。接下任务,许振超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从现在到年底一个多月不能回去,让她放心;二是买了10箱方便面,往现场一扔。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2003年4月27日夜,国际巨轮“地中海法米娅”靠港,需装卸3400个集装箱。许振超给大家鼓劲加油:“咱工人是码头的脊梁,一定为中国人争口气。”

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许振超带领团队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

2011年,“许振超大师工作室”获得人社部批准之后,许振超带领团队围绕码头安全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推进互联网战略,持续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完成了“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解决了集装箱桥板头作业人机交叉的风险问题。他带领团队打造的“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品牌,每年为船公司节约燃油近1.26万吨,成为青岛港的又一金字招牌。

许振超表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任何岗位都是与企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都可以做出理想的业绩。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沉下心,在一个岗位上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勇于担当,努力奋斗!”

(摘自《中华儿女》)

猜你喜欢
青岛港集装箱图纸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首航青岛港
军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7-28 08:39:46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军事文摘(2023年5期)2023-03-27 09:13:10
青岛港的“无人”奇迹
金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3:56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当代工人(2019年20期)2019-12-13 08:26:11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现代装饰(2019年7期)2019-07-25 07:42:10
我家住在集装箱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青岛港上半年净利实现两位数增幅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6:52
世界最大矿石船靠泊青岛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