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机遇出人才”

2024-11-12 00:00:00王金叶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39期

现代社会,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曲成名,似乎所有成功人士,表面看来,无一不是机遇垂青,气运难挡;而未曾成功者总以为自己这匹千里马没有遇上伯乐,都是因为运气不好。故世人皆谓:“机遇出人才。”然而,有了机遇就真能出人才吗?其实不然。

何谓人才?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何谓成功人士?能获得预期效果者就是成功之人,并不仅仅局限于世人眼中的高官厚禄、香车宝马、功成名就。人的成功有一定的机遇,但成为人才并不是靠机遇。梵高是人才,但他生前遭尽冷眼,受尽冷遇。别人买他的画有时是出于一种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到处都是黑暗与无助,机遇何曾眷顾过他?退一步说,如果冷眼与冷遇、艰辛与坎坷、黑暗与无助也算一种机遇的话,那梵高恐怕也不希望这样的机遇与自己相遇。

故曰:机遇并不出人才,它只是给予人才显现价值的机会而已。这就如一块璞玉,若它有好的机遇,遇到一个手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经过雕刻琢磨便可显耀于世,价值连城。同理,才能是人才的本质属性,它也不会因际遇而改变。诸葛亮辅助刘备,与孙曹三分天下,才华横溢,名垂千古。但如果他终老林泉,没有显赫的功绩,那也表现不出他作为人才的潜质。所以机遇与人才并无本质联系,“机遇出人才”是那些不属于人才同时又是未曾成功之人的开脱之词。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换言之,便是机遇只留给有才能的人。如果你自身本就能力不足,纵然有天大机遇降临,也无济于事。而那些真正的人才,都是善于在生活细微之处发现机遇,掌握机遇,从而一鸣惊人的人。正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时时留心国家大事,处处锻炼提高自己的才能,拥有了高超的政治领导才能与军事决策能力,才能在风雨飘摇之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系列胜利,让中国迎来新的曙光。

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成功的取得,绝不是朝夕之事,它宛如一粒种子,深深埋藏于土壤之中,从土壤中不断地汲取养料、水分,熬过严冬和干旱,逐渐具备了破土的条件。而这时,机遇便宛如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但如果原本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那么不论春雨下得多么恰到好处,也无济于事,它只会在土壤里发霉腐烂。由此可见,机遇的作用不过如此。若没有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命运的微笑再甜蜜,成功也只能是一场空谈。

机遇只是成功的催化剂,而不是成才的先决条件。机遇给人提供机会,但只有在各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湖南长郡·浏阳实验学校(G2204)班】

◆点评

这是一篇极具思辨性的驳论文。作者采用逻辑严谨的论证结构从世人的感叹入笔,将这个错误言论视作要批驳的“靶子”,通过分析,论证了“机遇出人才”观点的荒谬,提出了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才能造就人才的观点。先破后立,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观点深入、透彻,议论全面、周到,论述深刻,充满逻辑的思辨性,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