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

2024-11-12 00:00:00黄俊豪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39期

乐哉!登高处者!一览众山之小,俯察天下之大!

悲哉!囿井底者!尽言天如井头,不知地比管深。

是什么将他们分隔开来?究其根本,是所处的高度眼界。唯有不断向上开拓视野,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居高处者视野落及山川河流,位低处者所见皆是蝇营狗苟。虽高楼美好,但难能攀爬。每一层都充满困难,只有拥有大毅力、大勇气、大格局者,才能登上高楼。爬上高楼之人,于磨练中开拓了视野,打开了格局,修炼了品德,自然所见之景异于低层之人。

世人皆言:“知足者囿于井底,贪婪者跃出藩篱。”而我想说:“懦弱者安于现状,拼搏者向上进取!”

纵古观今,临高处者,无不有大勇气、大毅力。掩卷覃思,秦始皇登上天子之台,他所看到的不再是秦王宫,而是六合八荒黎民百姓的疾苦,揽万里江山入怀,看山河万世风霜;举目远眺,刘禹锡身居陋室,他所见的不再是世间的繁杂,所听的不再是纷攘的喧嚣声,而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贤音;驻足远望,姚鼐登上泰山之顶,他所见的不再是巍峨磅礴的群山,而是“苍山覆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的美景……他们永不停歇地攀登,他们在高楼不只是赏美景,更是勘破世间纷扰,只留自我纵游天地。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说过:“格局决定了视野”。唯有格局大者,方有远见的视野。中国共产党不拘于眼前的困境,登上高楼,开拓视野,他们于无尽黑暗中看到了燎原的星星之火。攀登需要勇气,攀登需要毅力,攀登需要智慧……所以我们才看到那一位位革命先烈,为带领后人攀登,自己身先士卒。他们是:林觉民、李大钊、赵一曼、方志敏、黄继光、邱少云……他们纵使身处万丈黑暗中,但仍心系人民。他们的灵魂永远在最高处,俯视着世间。因为这世间繁华,是他们用生命创造的。

高山景行,卿自葳蕤。吾辈青年应以格局与视野为垂天之羽,不断勇敢前进,勇攀高峰,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湖南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

◆点评

本文化用诗句为标题,结尾又再一次点题,形成圆融自然的效果。本文以文言排比句开篇,语句简短,让人眼前一亮。第三段引出中心论点,并且在第四、五段对中心进行阐释,挖掘中心的内涵之后,再引入古今论据论证。并且论据阐述注意了详略得当,古代论据叙多议少,近代论据叙少议多,让作文不流于论据堆积冗杂的局面。本文采用“引议联结”模式,精巧的设计和优美的语言,让本文亮点频出,吸引读者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