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理念和创作精神对今天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散文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回忆和深思,处处凸显了一位现代文人的情怀与风骨。《背影》承受时光的洗礼,将个人的记忆与思考相结合,写出了温暖人间的父子深情。“五四”新文学担负着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启蒙任务,在那样一个激烈批判家庭专制的话语环境中,朱自清并没有人云亦云,坚持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表现自我与人性,书写父慈子孝的伦理道德传统,表达了一种独立于潮流之外的思想理念。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入微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描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文字凝练而又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朱自清散文作品的一大特色。以描写父子关系为主线,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出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背影》中,他的文笔犹如水墨画一般,既含蓄又精确,表现出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洞察力。《背影》中的父亲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作者抓住父亲买橘子的动作细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短短数语,简洁朴实,将父亲年老体胖、动作迟缓笨拙,却为了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情态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正是有了对“背影”的细节描写,文章才显得立体生动,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在当下的散文创作中,我们要注重这种细节的表达,通过细节刻画来打动读者。
文学作品既是客观世界的表象,更是作者主观精神的外在显现。朱自清是一个本色作家,其作品与其理想人格高度吻合。当作家发觉真善美的内在心灵与人民的心灵息息相通时,作者主观的“小我”就会融入时代集体的“大我”,自我与时代、个体与人民便高度契合统一,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力量得到显著增强。在《阿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散文中,朱自清从描述个人内心的痛苦开始,逐渐拓展到探寻人的价值,将内心的忧患明确地推至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朱自清发现了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社会悲剧。他不再抛洒廉价的同情之泪,而是将自己的内心与人民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关联,思考当时人的价值毁灭和尊严失落的原因。朱自清对人间疾苦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不仅表现为他个人的哀伤和忧虑,而且涵盖整个社会和民族。他的散文一以贯之将忧患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融为一体,既包含个人的深切感受和痛苦经验,又超越了个人的苦难。
朱自清的作品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其素材大都来自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我们当下的文学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热爱人民、描写人民、表达人民、服务人民。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用文字传递着对美好人格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当下的散文创作需要追求精神的升华,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朱自清写作的主题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温暖和亲情是他作品的常见元素。现在,人们对情感抚慰的需求依然强烈。当代作家通过感悟朱自清散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好地去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创作出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动人之作。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虽然意在表现自己,但又深深烙印着现实主义的印记。对当下的作家来说,要能够沉潜到激情澎湃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观察体验人生,从生活中捕捉灵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体验,将生活化为艺术的源泉。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8月30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