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优美

2024-11-12 00:00:00王金凤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4年37期

左读范文

秋渐深

◎李 娟

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

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47f8a9cdb078490b6874a79622a4775c5cd6caca80722aea1bc7d3bcbeeb6d02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选自《最美文》,有删改)

亮点借鉴

这篇文章如秋日画卷般细腻温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天深深的眷恋与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作者是如何让语言做到如此清新脱俗、优美动人的呢?

1.生动的比喻拟人。作者巧妙地将节气和植物比作恋人,赋予它们情感与默契,如“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这样的描述让自然景象充满了人情味,读来倍感亲切。

2.细腻的感官描写。文中“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等细节描写,以及对桂花香、虫鸣、松子落等声音的描绘,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立体感,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

3.巧妙的引经据典。作者巧妙地引用《红楼梦》《诗经》等经典作品中的词句,如“花气袭人知昼暖”等,不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为语言增添了雅致与韵味。

4.深刻的哲理思考。文章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如“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这样的表达使得文章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5.流畅的语言节奏。文章语言流畅自然,简洁明快,节奏感强。通过长短句的结合、排比句的运用等,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从整体上看,段落之间过渡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右写作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赵一诺

晨曦微露,轻雾缭绕,我踏上乡间小径,心随风舞。小路蜿蜒,如同细长的绸带,轻轻铺展在翠绿的田野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旁稻田,翠绿欲滴,随风起伏,波光粼粼,宛如绿色的海洋。稻穗轻摇,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季节的密语,传递着大地的温情与希望。远处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其间,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水墨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

“哟,一诺,这么早出来散步啊!”路过的王大娘笑眯眯地打招呼,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慈祥与和煦,仿佛能瞬间驱散清晨的凉意;她的手里提着一只竹编的篮子,篮子里装满了刚从自家菜园精心挑选的新鲜蔬菜,每一棵都散发着自然与生命的活力。

那翠绿的菜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如同镶嵌了无数颗微小的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而诱人的光芒;旁边是一个个饱满的西红柿,它们像极了孩子们红彤彤的脸蛋,圆滚滚的,透着红润的光泽,似乎能闻到那酸甜可口的香气;往篮子里看,还有几根鲜嫩的黄瓜,它们身披翠绿色的外衣,顶端还顶着几朵未凋谢的小黄花,清新脱俗,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感受那清脆爽口的滋味。

我继续沿着小径前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香。小径两旁,野花烂漫,它们虽不名贵,却以各自的姿态绽放着生命的色彩。黄的、蓝的、紫的……星星点点,缀在翠绿的草丛中,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让人眼前一亮,心生欢喜。

乡民们日常生活的痕迹也随处可见,晾晒在篱笆上的衣物随风轻摆,仿佛在低语着家常;几只悠闲的家禽在田间地头觅食,偶尔发出几声欢快的叫声,为这宁静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气。“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处,一缕炊烟袅袅升起,那是谁家巧媳妇的温馨杰作,轻烟中似乎还飘散着诱人的饭香……

我继续前行,路过几户人家的院落,只见老人们或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或聚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那份悠闲与自在,让人羡慕不已。孩子们则在院子里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让这乡村的早晨更加生动活泼。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我站在这乡间小路上,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幸福。此刻,我多想化作一缕轻风,穿梭在这乡间小路上,与每一片叶子低语,与每一朵花儿共舞……

【山东临沂市第三十一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语言优美,如诗如画,细腻地描绘了乡间小路的宁静与美好。小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小路蜿蜒,如同细长的绸带”“稻穗轻摇,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季节的密语”,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与情感,使文字充满了灵性与活力。同时,色彩词汇的巧妙运用,如“翠绿欲滴”“晶莹剔透”“红彤彤”,使得整个画面跃然纸上,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整篇作文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让人久久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