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离职,折射乡村治理之“困”

2024-11-12 00:00:00王飞航侯文坤余春生
党员文摘 2024年20期

在我国中部地区一地级市,截至2023年底,当地2000多个行政村,两年中有800多名村干部离职。一名离职村干部说,自己于2021年换届时进入村“两委”负责文书工作,开始时觉得事情不是很多,工作之后才发现有党建、人居环境整治、防火等很多事情要做,有时候周末加班难以照顾孩子,最终选择辞职。

n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村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要确保国家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还需妥善处理村民纠纷,确保村庄和谐稳定。

n

对此,专家建议拓宽村干部职业发展通道,强化村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加强村干部薪酬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多举措稳定村干部队伍,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n

一些村干部选择主动离职

n

调查发现,男性村干部主动离职比例更高。主动离职的村党支部委员王磊说,他于2018年退伍,考虑到父母年纪越来越大需要照顾,所以选择回到村里。2021年当地村“两委”换届时,他当选村党支部委员,主要负责治保工作,但不到半年便离职了。“这份工作待遇较低,每个月薪酬加起来只有1000元出头,只好放弃了。”王磊说。

n

此外,年轻村干部更容易主动离职。据了解,2021年村“两委”换届,要求每个村配有大专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村干部,加之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少部分年轻干部选择主动离职。

n

中部地区一名30多岁离职的村干部说,自己是本村人,刚选上村干部时觉得村里都是熟人,工作应该比较好开展,但真正做起事来才发现和村民沟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经常一天忙到晚。后来,孩子要到镇上读小学,家里老人由于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住院,自己分身乏术,便选择了辞职。

n

近年来,少数地区一些年纪偏大的村干部也出现主动离职的现象。北部地区一名离职村党支部书记说,2021年村里换届,自己刚满59岁,本想退出选举,但没有合适的继任人选,在大家的劝说下选择接着干,去年生了一场病,出院后医生让好好休养,只能向组织部门提出辞职。

n

多因素推高村干部主动离职率

n

村干部离职现象受个人和家庭、组织管理、制度政策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n

一是个人价值诉求未能得到满足。一名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说,自己在担任村干部之前满怀憧憬,有很多改造家乡、发展特色产业的想法,但当选后,每天的工作以填表和向上级报送材料为主,日常工作内容与自身期待存在一定落差,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难以完全得到其他村干部的支持,工作难开展,于是选择离职。

n

二是激励机制不足,村干部的工作报酬、退休保障、工作环境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北部地区某县,在当地村“两委”中,村委会主任或村支书的报酬由财政负责,而村“两委”其他干部的报酬来源主要为村集体收入,2023年人均年报酬为6578.76元,人均月报酬为548.23元。

n

北部地区某县委组织部门负责人表示,个别地方村干部薪酬管理还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长干短都一样的情况,薪酬增长机制有待完善,村干部管理缺乏科学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影响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n

积极干预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

n

有专家认为,当前需要构建能够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激励机制,从畅通村干部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等方面积极干预村干部主动离职行为,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留住人才。

n

首先,全方位提高村干部工作获得感。一是搭建优秀村干部的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晋升流转退出机制,从加大村干部公开扩招、竞岗选拔、内部交流轮岗等入手,保证村干部有足够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二是多维度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毅说:“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等方面存在能力短板,我们通过‘请进来’讲、‘走出去’学、‘沉下心’悟,多维度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此外,还择优选派乡村干部前往高校脱产培训,全方位增强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其工作获得感。”

n

其次,加强村干部薪酬保障体系建设。不少村干部建议,通过实行“基础工作报酬+职务补贴+其他补贴”的薪酬管理模式进行差异化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村干部基本福利保障,建议每年为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财政补贴,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n

最后,推行村干部家庭支持政策。有村干部表示,建议将组织支持扩展到家庭层面,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对于遭遇家庭变故、自然灾害、大额医疗支出等情况,组织应第一时间予以帮扶救助,让村干部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n

(摘自《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