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different moxibustion with mixed moxibustion on joint function and serum CRP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CAI Feiyan
Nanchang Hongd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330038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AI Feiyan, E⁃mail: caifeiyfly@163.com
Keywordsknee osteoarthritis;mixed moxibustion;time of moxibustion;pain;joint function;C⁃reactive prote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摘要目的:探讨混元灸不同灸时对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常规护理组、混元灸30 min组、混元灸50 min组,每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混元灸30 min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混元灸干预30 min,混元灸50 min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混元灸干预50 min。7 d为1个疗程,3组均干预2个疗程。比较3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血清CRP水平。结果:混元灸50 min组、混元灸30 min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0.05),且混元灸50 min组高于混元灸30 min组(<0.05);混元灸50 min组、混元灸30 min组护理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CRP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0.05),且混元灸50 min组低于混元灸30 min组(<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组、混元灸30 min相比,混元灸50 min在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更佳,更适合膝骨性关节炎病人。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混元灸;灸时;疼痛;关节功能;C反应蛋白;中医护理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21.031
膝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病,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发病后会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日益加重,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针对此病多以关节腔药物注射为主,虽能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但无法彻底根治,且上述药物易导致内分泌代谢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3]。中医疗法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临床重视。混元灸属于中医疗法的一种,是在隔物灸基础上改良创新的灸法,通过将生姜碾碎制饼,并在其上覆艾绒施灸,集经络、艾灸、腧穴多重作用于一体,可调动人体元气,使元气充沛、经络得通,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补虚强壮、抵御外邪的作用。其较传统艾灸温和,作用更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但其不同灸时的疗效尚不明确,故规范其技术要点十分重要。为此,本研究探讨混元灸不同灸时对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从而为混元灸干预膝骨性关节炎提供科学依据,以形成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膝骨性关节炎的西医诊断标准[4]:年龄≥40岁;近1个月内反复出现膝关节疼痛;晨僵≤30 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或摩擦感;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缘骨赘、软骨下骨硬化。满足年龄要求及其他任意1项即可诊断。中医符合痹症的诊断标准[5]:多见于中老年,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初起多见腰脊、腰腿、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摩擦声等。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人知情签署同意书;年龄40~78岁;依从性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心脑血管、肝、肾疾病人;既往膝关节手术史者;合并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创伤、关节结核者;膝关节疼痛严重不能步行者;对烟熏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年龄43~78(59.50±5.03)岁;男17例,女13例;Kellgren⁃Lawrance分级,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6例;病程1~5(2.38±0.50)年。混元灸30 min组:年龄40~76(59.29±4.89)岁;男18例,女12例;Kellgren⁃Lawrance分级,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4例;病程1~5(2.45±0.49)年。混元灸50 min组:年龄41~77(59.38±4.95)岁;男16例,女14例;Kellgren⁃Lawrance分级,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5例;病程1~5(2.61±0.52)年。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KYKS⁃2023227)。
1.2 干预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予以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嘱病人日常多晒太阳,尽量不坐过低的椅子,以坐下不负重、可站起为宜。耐心向病人讲述膝骨性关节炎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并叮嘱其多食富含钙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指导病人进行直腿抬高、负重直腿抬高练习。
1.2.2 混元灸30 min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混元灸干预,病人仰卧位,取两侧膝眼、阳陵泉、血海、阴陵泉,常规消毒,在上述所选穴位周围放置1个直径9 cm、高6 cm的竹罐,将1层纱布垫于底部,然后铺上直径9 cm、厚2 cm的生姜末,将艾绒(绒体干燥、细腻、柔软无杂质,可用手指捏成形)做成高1.8 cm、直径1.5 cm、重30~50 g的圆柱形小艾柱(1柱为1壮),放置于生姜末上,点火施灸,以病人有轻微烧灼感为度,间隔10~15 min添加1柱艾绒,共3柱(铺3次,点燃)。施灸30 min,每天1次,持续7 d,7 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3 混元灸50 min组
除施灸时间为50 min外,其余操作方法均同混元灸30 min组。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降低>95%为临床控制;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明显缓解,WOMAC评分75%~95%为显效;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所缓解,WOMAC评分降低30%~<75%为有效;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无缓解,WOMAC评分降低<30%为无效。(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3.2 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血清CRP水平
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于护理前、治疗2个疗程采用WOMAC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WOMAC包含僵硬(0~8分)、疼痛(0~20分)、关节功能(0~68分)3个维度,总分0~96分,评分越低,膝关节功能越好;VAS评分0~10分,评分越低,疼痛越轻;同时采集病人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CRP水平,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3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混元灸50 min组、混元灸30 min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0.05),且混元灸50 min组高于混元灸30 min组(<0.05)。见表1。
2.2 3组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血清CRP水平比较
混元灸50 min组、混元灸30 min组护理后WOMAC评分、VAS评分和血清CRP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0.05),且混元灸50 min组低于混元灸30 min组(<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学将膝骨性关节炎归属于“痹症”的范畴,认为其发生主要是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加之风、寒、湿、热邪侵袭关节,痹阻脉络,气血瘀滞而发病[6⁃7]。故针对本病的干预应以扶正祛邪、温经活血通络为主。艾灸一直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其在本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然而影响艾灸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穴位选择、艾灸的种类、灸量(艾灸时间、艾柱大小)等,且尚无规范的操作标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8]。《医宗金鉴》中记载:“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认为灸时与灸效密不可分,想要取得一定灸效,需严格掌握灸时[9]。
混元灸属隔姜灸法的一种,结合了艾条的温经通络特性,可发散温和热力,由经络传导促使灸感直达病灶,又有生姜的助阳散寒之效,可发挥扶正祛邪、温经活血通络的作用。《说文解字》中“混”字示意为“丰流也”,意维溪水合流;“元”本意指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能推动人体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混元”意为元气汇聚。研究表明,艾灸时间是影响灸效的重要因素[10]。故在灸时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中,混元灸50 min组、混元灸30 min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且混元灸50 min组高于混元灸30 min组,混元灸50 min组、混元灸30 min组护理后WOMAC评分、VAS评分和血清CRP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混元灸50 min组低于混元灸30 min组,说明混元灸能够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人疼痛,且混元灸50 min较混元灸30 min效果更佳。本研究取膝关节周围穴位膝眼、阳陵泉、血海、阴陵泉施以混元灸,其中膝眼具有散风寒、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止痹通之效;阳陵泉具有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之效;血海具有祛风清热、舒筋活血之效;阴陵泉具有通经活络之效。上述穴位合用可发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扶正祛邪等多重功效,有利于减轻膝骨性关节炎病人临床症状。混元灸利用艾火温和热力可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另外,研究表明,艾灸的疗效与灸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必须达到充足的灸量才能够促进疾病更快恢复[11]。本研究中混元灸50 min疗效较混元灸30 min更佳,分析原因是混元灸50 min灸时适当,热量渗透更强,机体感受到的温热刺激更强,故在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更佳[12]。
综上所述,混元灸能够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人疼痛,且混元灸50 min较混元灸30 min、常规护理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唐利,曾鹏,胡再吉.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5):69-73.
[2] 刘静文,田宁,彭玉莹,等.热敏灸不同悬灸方式及仿灸仪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灸感和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21,41(10):1063-1068.
[3] 刘敏洁,陆佳伟,王琛琳,等.经筋手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对疼痛介质、炎症介质和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5):2812-2815.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97.
[6] 田爱平,匙磊,宋秋梅,等.雷火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5):961-967.
[7] 邓凯烽,陈日兰,朱圣旺,等.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9):4638-4642.
[8] 张燕珍,梁超,鲍春龄,等.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2):2656-2662.
[9] 赵聪喆,李勇亮,梁东升,等.隔姜灸结合推拿疗法应用于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干预效果及对其KSS评分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2):264-265.
[10] 王虎,陈顺喜,陈益丹.温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炎症反应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7):63-66.
[11] 冯雷,邰东旭.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代谢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150-154.
[12] 吕娜,程鹏,夏继秀,等.针刺联合艾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2,47(3):262-267.
(本文编辑崔晓芳)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一般项目,编号:2023B0564
作者简介蔡飞燕,主管护师,本科,E⁃mail:caifeiyfly@163.com
引用信息蔡飞燕.混元灸不同灸时对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4,38(21):3946⁃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