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运河,焕发新生机

2024-11-11 00:00:00孟晓东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一 2024年16期

时事观察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24年6月21日至22日,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申遗十年看运河”大型融媒活动,邀请大运河沿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广电媒体齐聚北京城市副中心。活动现场发布“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媒体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大文旅热点”成果。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

(摘编自2024年06月24日《北京日报》)

深度思考

1.历史见证。千年运河如画,记录着时光流转,见证着古今辉煌。十年回望,大运河成功申遗,是中华文明为世界奉上的历史瑰宝。

2.焕发活力。大运河所承载的是民生福祉、国家期盼,也蕴藏着浩瀚的历史,彰显着中国之治。新时代里,申遗成功的大运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展望未来,运河流淌,文明永续,也必将催生新的时代华章。

3.任重道远。对于大运河而言,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相比于“静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是线性的、活态的、流动的文化遗产,因而,注重保护自然和文化共同形成的文化景观、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成为了保护大运河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