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上立着一个大大的“累”。
反面是密密麻麻的限定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说的不是你、没有针对谁、不上升正主、事情总有两面性、一个人的观点总是有局限性的、你别多想、无意引起误会……
以上就是“一块广告牌”跟孟庆延老师合作的公共表达。
经三联的刘刚老师推荐和介绍,我和孟老师某天下午在地坛公园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会面。作为一名社会学的专业人士,他除了学术研究,也积极地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尝试与公众进行更为开放性的联结。交谈中,孟老师很快决定了要在广告牌上输出的内容:“累”。
他发现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人和人之间进行真诚的交流太难了,每个人都害怕冒犯到别人,每个人都担心着自己被冒犯。有时候一句话需要用更多的限定词来作为补充,就像一个谎言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掩饰一样。对此,他将专门撰文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发表。
实际上,我并没有这个经验。
但我仍能感觉到“累”早就成为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通常的心理状态。说到这里,我想起近两天Manner咖啡连续发生的几起员工和顾客之间的冲突事件,想起很久以前那个在地铁站的角落里崩溃大哭的女孩,想起因跳河事件频发、太原市政府在大桥上挂的那块写有“跳河罚款千元”的牌子,想起十几年前央视的街头采访“神”提问:你幸福吗?等等,等等。
黄昏中,我坐在“累”的对面,与它对视了很久,背景是渐渐隐没在夜色中的连绵枯山。太阳21点以后开始降落。22点左右,天色渐渐黑下来。等到安全驶出无人区,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左右了。
儿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妻子发来家中经济紧张、已从银行贷款的通知。面对这总是堪忧的现实,我也想赚点钱啊!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找过一个盲人算命,说我终将“大器晚成”。哈哈哈,不知道会有多晚。
前两天刷到“程前朋友圈”足力健的视频,我恨不得拉上一堆老头老太去无人区,穿着足力健在夕阳下面跳广场舞,算是给足力健主动做的广告。
我想象自己在那片熟悉的戈壁上等待着,用卫星电话跟快递员联系(这个地方顺丰的广告也可以进来),快递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几十上百双足力健送到我手中。签收之后,我把它们整整齐齐码好摆放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等待老人们的到来。他(她)们到了之后,我帮忙一起布置好音响,然后纷纷换上足力健的鞋,开始热身,聊着、笑着、跳着,直到太阳落山,我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音乐却持续在旷野中回荡。
放眼望去,广告牌成为这荒原上唯一的光。循着光走近,观众们可以看到黑暗中广告牌上足力健的广告和广告语。广告语我都想好了:送老人,足力健。
心有多大,广场就有多大。
注:刘耀华,艺术家。
责任编辑:孟 尧 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