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2024-11-11 00:00:00陈雪丰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1期

摘 要:本文分析了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如管理体系不完善、监管不足、行为失范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推广电子化招投标、优化流程标准化、强化监管与透明度、明确责任与惩处力度、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策略。旨在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公平性和透明度,促进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招投标;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监管;信用评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招投标作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成本的控制,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研究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分析当前招投标实践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通过深入剖析招投标制度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本文力求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建筑工程招投标基础理论框架

第一,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招投标,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招标人)通过发布招标公告或邀请书,邀请符合资质条件的施工单位(投标人)参与ceuK6L4AaiIdieC/RMpihw==竞争,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选择最符合项目需求且报价合理的中标人,并与其签订施工合同的一种经济活动。这一过程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原则,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1]。

第二,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特征与程序。一是招投标管理的特征分析。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具有公开性、公平性、竞争性和一次性等显著特征。公开性体现在招标信息的广泛发布和透明化操作;公平性则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投标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竞争性则是招投标制度的核心,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一次性则指每个招标项目通常只进行一次投标报价,中标后双方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二是招投标管理流程详解。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流程一般包括招标准备、招标公告发布、资格预审(如有)、招标文件发售、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及合同签订等阶段。在招标准备阶段,建设单位需明确项目需求、编制招标文件并确定招标方式;随后发布招标公告吸引潜在投标人;通过资格预审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投标人;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按时提交;开标时当众宣读投标人报价及其他重要信息;评标委员会依据既定标准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并推荐中标候选人;最终由建设单位确定中标人并与其签订施工合同。

第三,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招投标制度借助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原则,为建设单位搭建了公平竞争的平台。通过全面评估,建设单位能精准选定技术精湛、管理高效且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确保建筑资源得到高效、精准的配置。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还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提升了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为了中标往往会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报价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等手段降低成本。这种成本竞争机制有助于建设单位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同时,合理的成本控制还能激发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项目效益。三是促进市场竞争与技术创新。招投标制度的实施打破了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为各类施工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种竞争压力促使施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同时,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施工企业还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这种良性循环不仅促进了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分析

第一,准备阶段。在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准备阶段,建设单位需明确项目需求、编制详细的招标文件,并确定合适的招标方式和策略。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招标文件内容不完整、技术规格描述模糊、评分标准不透明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投标人对项目理解不清,进而影响投标质量和竞争公平性[2]。此外,部分建设单位在资格预审环节设置过高门槛或存在倾向性,也限制了潜在投标人的参与。

第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招投标活动的核心环节,包括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文件递交、开标、评标等过程。主要问题体现在投标文件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不够严格,以及评标过程中专家主观性强、评分标准执行不一致等方面。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不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中标,或者优质投标人因非技术性因素而落选,损害了招投标的公正性和市场效率。

第三,中期阶段。中期阶段主要指的是合同签订后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与管理。在这一阶段,招投标成果的落实与监督成为关键。然而,部分项目存在合同签订后随意变更合同条款、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不到位、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不严等问题。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还可能引发合同纠纷和法律风险,削弱了招投标制度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包括工程验收、结算支付以及后续服务等环节。主要问题体现在验收标准不明确、结算程序繁琐、支付拖延以及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方面。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款项无法及时支付给施工单位,影响施工单位的资金周转和后续项目的开展。同时,售后服务的不完善也可能损害建设单位的声誉和利益。因此,加强后期阶段的监管与服务是保障招投标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三、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第一,管理体系不完善。一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空白和模糊地带。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使得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例如,对于新型招投标方式(如电子招投标)的监管规定尚不完善,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法律适用难题[3]。此外,部分法律法规条款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操作细则,使得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增加了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二是招投标流程标准化不足。招投标流程的标准化是保障招投标活动公正、公平、公开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流程存在标准化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不同项目之间的招投标流程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项目中,不同环节的招投标流程也可能存在衔接不畅、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招投标活动的复杂性和成本,还可能为违规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第二,监管机制缺失或弱化。一是监管力度不够。有效的监管是确保招投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监管部门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一方面,监管部门的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不足,难以对所有招投标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管;另一方面,部分监管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监管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对于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也不够严厉,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敢于铤而走险,进行违规操作。二是信息不对称与透明度问题。信息不对称和透明度不足是招投标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建设单位和投标人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不对称现象,建设单位往往掌握更多的项目信息和资源,而投标人则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另一方面,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不够高,部分关键环节和敏感信息未能及时公开披露,导致公众和潜在投标人难以对招投标活动进行有效监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还可能滋生腐败和寻租行为。

第三,利益相关者行为失范。一是串标、围标现象。串标和围标是招投标活动中常见的违规行为之一。串标是指投标人之间通过私下协商、串通报价等方式操纵招投标结果;围标则是指投标人通过联合多个企业共同投标的方式形成“围猎”态势,排挤其他潜在投标人。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招投标活动的竞争性和公平性,损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串标和围标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下降、成本上升等严重后果。二是低价中标后转包、分包问题。低价中标后转包、分包是建筑工程领域的一个顽疾。部分投标人为了中标而采取低价策略,中标后再通过转包或分包的方式将项目转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能力的企业或个人施工。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施工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此外,低价中标后转包、分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纠纷和法律风险,对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完善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作用的

策略路径

第一,完善招投标管理体系。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细化违规行为的界定与处罚标准。通过立法手段,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招投标活动的规范开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行业内外对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和遵守度。二是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实现招投标活动的全流程在线化、无纸化操作。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可以提高招投标活动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增强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和监控功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保障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三是优化招投标流程标准化。制定并优化统一的招投标流程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要求。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和主观判断的影响,提高招投标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4]。同时,加强对招投标流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流程按照规定执行,避免流程漏洞和违规操作的发生。

第二,强化监管机制的建设。一是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权限范围,形成监管合力。通过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等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同时,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二是提升信息透明度与公开性。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招投标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招标公告、投标文件、评标结果等关键信息都应在指定平台公开披露[5]。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公众和潜在投标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力度,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招投标过程的监督与审计。建立健全招投标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机制。对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和流程得到严格执行。同时,加大对招投标活动的审计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通过监督和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招投标活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第三,严格责任考核与追究制度。一是明确各方责任主体。明确建设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等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合同约定和法律法规规定等方式,明确各方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责任范围和承担方式。确保各方能够按照约定履行职责和义务,共同维护招投标活动的秩序和稳定。二是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对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建立健全的违规惩处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通过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同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曝光和宣传,提高行业内外对违规行为的认知和警惕性。三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与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和黑名单制度。对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各方进行信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将严重违规或失信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招投标活动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和黑名单制度的建设,提高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促进招投标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结语

招投标作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规范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和效益。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监管机制、严格责任考核与追究制度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提升招投标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小燕.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管理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9):171-173.

[2]沈丽艳.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因素及防控措施[J].现代企业,2023(08):73-75.

[3]姚静.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招标,2023(07):139-140.

[4]张俊.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问题的策略研究[J].江苏建材,2023(03):138-139.

[5]王爱玲.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及优化思考[J].房地产世界,2023(12):166-168.

作者简介:陈雪丰(1984.01-),男,汉族,安徽颍上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招投标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