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化思维的儿童消防安全教育设计研究

2024-11-10 00:00:00徐宁周睿
消防界 2024年10期

作者简介:徐宁(2000—)男,汉族,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

摘要:针对当前学龄儿童对消防安全的知识获取存在障碍、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游戏化手段改进儿童消防教育。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研、跨学科分析法等方法,总结归纳儿童知识习得模型,提出儿童消防教育游戏化设计策略,提高儿童消防应急知识水平,促进安全知识体系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化设计;消防教育;儿童安全;SOR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火灾事故频率不断增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逐年上升。因此,消防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学龄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和参与度不高[1]。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枯燥乏味,无法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导致教育效果不佳。近年来,游戏化思维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方法,通过将游戏机制融入教育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2]。因此,基于游戏化思维的儿童消防安全教育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学龄儿童消防安全教育仍须加强

当前学龄儿童消防安全教育存在消防教学手段较单一、教育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完善、技术手段应用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消防教学手段较单一

1.教学方式枯燥乏味

传统的消防安全教育途径主要是课堂讲述以及书面材料。教师站在讲台上单向传授消防知识,学生被动接收信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3]。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通过讲述火灾案例、解释消防法规以及展示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够传递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和体验,儿童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实践机会有限

消防安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需通过实际演练和操作来培养儿童的消防应急及自救能力。然而,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实践机会非常有限。很多偏远地区学校由于场地、设备和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定期组织有效的消防演练活动。此外,许多家长不具备专业的消防知识和教育经验,无法在家中模拟火灾场景并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逃生演练。这使得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通过实际操作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学生互动性差

消防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主动进行互动,以加深印象。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得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互动性是增强记忆和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游戏化设计,增强学生的交互与联系,无疑会提高儿童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教育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完善

1.缺乏系统的评估工具

现有的消防安全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工具,难以有效评估儿童的学习效果。这导致教育者无法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2.反馈机制不健全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学习进度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教育者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改进,影响了教育效果。游戏化消防教育可以通过答题、检测,及时有效地评估学习参与度与学习效率。

(三)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1.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在消防安全教育中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深入,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

2.数据分析利用不足

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难以科学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限制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二、儿童消防安全教育知识习得模式

(一)儿童消防安全目标设定

设计消防教育游戏,需要对目标人群所需掌握的消防技能进行系统分析,确保内容安排符合目标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如表1),从而更好实现教育目标。《小学消防安全教育》一书中将学龄儿童需要掌握的消防知识分为十个模块,如了解火灾原理、防火知识、查找家庭火灾隐患、绘制家庭火灾逃生路线、消防疏散演练、消防设施、参观消防站、公共场所逃生、公共交通逃生等十个方面。

(二)儿童消防安全知识难点

1.知识点要求增多

随着儿童生理的发展,接触生活的场景也更加丰富,需学习更多的消防知识,以加强应急能力。学龄儿童的消防学习内容涵盖了校内、家庭和公共场合多个场景,相较于学龄前阶段,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提升。从幼儿时期只需掌握自保能力发展到需要了解火灾隐患排查、火灾预防、消防标识理解和消防设施使用等多方面能力,知识点更加繁杂。

2.描述性知识

区别于数学、物理等逻辑性教育内容,消防教育大多属于描述性知识,如灭火器的使用、火灾逃生策略等,对于记忆能力的要求较高。机械式记忆导致学习过程乏味,传统的消防教育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影响知识吸收效果[3]

3.经济水平影响学习方式

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儿童消防知识的学习。经济发达的省市,教育设施齐全,能够提高知识学习的趣味性。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有条件组织大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整体消防知识水平的差异性。

(三)游戏化学习行为机制分析

将枯燥、多类型的知识点与儿童知识习得方式进行融合是游戏化能否成功的关键。游戏具有情境性、建构性、目的性与联通性的特点[4]。分析儿童知识的习得模式,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游戏机制,得到更好的游戏化效果[5]。同时,电子教育游戏的出现,衍生出了游戏化学习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习得

以兴趣和需求为中心,儿童的游戏化学习行为建立在兴趣和好奇心上。在使用教育游戏进行学习时,通常是先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认知需求,其次才是无意识学习。

2.体验习得

学龄儿童年龄小,身心发展不全面,主要还是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周围事物,这时游戏化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些特征导致其与成年人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主要表现为操作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6]。操作性学习指儿童需要通过实际参与、操作互动来帮助他们思考和认识事物,在游戏过程中成长,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求教育游戏内容需要有很强的互动性。探索性学习指儿童的学习以无意识性为主,即在学习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意志坚定性差,学习行为依赖于个人兴趣。

3.重复习得

重复的知识点在学习者的脑海中会短暂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时记忆会消失,需要进行规律性的重复,才能使短时记忆逐渐转变为长期记忆。因此,通过不同的游戏,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重复学习,可以减少学习的枯燥性,提高学习积极性[7]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作为游戏化的重要方式,具备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特点。然而,如何让儿童保持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动机是衡量一款教育游戏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成功的教育游戏能让儿童持续产生学习行为,在玩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目前,一方面,对于儿童游戏化学习体验研究不多,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另一方面,娱乐元素过多,泛娱乐化的现象会加深家长和老师对教育游戏的偏见,妨碍教育游戏的推广。

三、消防安全教育游戏化设计流程

游戏化学习作为自主学习工具,高度依赖儿童学习的动机,游戏化学习行为动机受到学习过程中各种体验因素的影响。环境心理学SOR(O为中介环节)模型认为,机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S)产生认知、情绪变化等反应(R),从而反作用于个体的学习行为动机(图1)。这里的外界刺激是指游戏化学习过程中能够感知到的一切元素。心理学家认为游戏化学习信息中的各种元素对机体造成生理上的刺激,促使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加工,调动潜意识中的美好体验。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际观察体验后,总结出了游戏化学习行为模型,如图2所示。

游戏化习得体验过程是游戏化信息被感受器所感知,产生正向的情绪体验,激发和引导个体产生相应的行为,认知基础和学习体验随之更新。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认知基础发生质变后,建立起来的认知开始遗忘,在知识后测过程强化认知记忆以及给予奖励,提升精神层面的情感体验。

四、儿童消防安全教育游戏化设计策略

为了提高儿童消防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游戏化设计策略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一)角色故事可以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

设计一个虚构的小镇,让儿童扮演消防员或安全小卫士,通过故事情境学习消防知识。通过扮演一个角色,增强儿童代入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和责任感。

(二)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挑战,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实际应对能力

多元化的学习任务包括设置火灾隐患排查、紧急逃生演练、灭火器使用等具体任务事项,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通过这些任务和挑战,儿童可以在紧急环境下练习应对火灾的技能[8]。此外,实时反馈与奖励机制也非常重要。在儿童完成任务后提供奖励,并设立积分、徽章等游戏化元素,激励儿童积极参与学习。

(三)增强互动与合作,利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和社交元素,如在线排行榜和好友互动,促进儿童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以及VR和AR技术,创建逼真的火灾场景,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体验感。同时,系统化学习路径设计,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学习进度分级设置学习内容,建立学习进度跟踪和评估机制,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通过这些策略,儿童可以在有趣和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在真实场景中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9]

通过上述游戏化设计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儿童消防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积极性。儿童可以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保障自身安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继续探索和优化游戏化设计模式,进一步提升儿童消防安全教育效率。

结语

游戏化教育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游戏化教育的优势在于其高吸引度与灵活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在设计流程中,结合用户习得模式与游戏化目标,明确不同阶段的习得模式是游戏化教育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基于环境心理学的SOR模型,游戏化教育的习得行为模型也得以完善。在这样的基础上,游戏化教育的设计更加个性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灾难应对能力以及火灾预防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安全教育启发。

参考文献

[1]艾夏禹,张海鹏.基于“游戏化”的实战化教学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06):154-156.

[2]范强强,朱雯婷.如何开展儿童消防安全教育[J].中国消防,2015(11):14-15.

[3]尚俊杰,庄绍勇.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7(01):63-68.

[4]崔勇.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安全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5]邵长胜,闫祥文.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践与探索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3,9(22):117-119.

[6]熊剑.在线学习模式下知识及其习得机制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6):1-8+54.

[7]白莉.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路径[J].教育探索,2011(04):70-71.

[8]魏婷.教育游戏激励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与设计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01):55-58.

[9]魏鹏飞.浅析如何加强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J].消防界(电子版),2016(0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