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防火监督工作开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4-11-10 00:00:00王林
消防界 2024年10期

作者简介:王林(1981—),男,汉族,四川雅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消防监督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消防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尽管防火监督工作在预防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防火监督工作的现状,探讨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消防防火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火监督;火灾隐患;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消防防火监督作为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安全水平。然而,尽管我国的防火监督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从当前防火监督工作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我国防火监督工作现状

(一)普遍存在的城市火灾隐患

在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老旧小区等场所,由于建筑密集、人口众多,一旦发生火灾,易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建筑设施老化,电气线路老旧,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极易成为火灾多发区域[1]。此外,违章建筑、私拉乱接电线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火灾风险。

城市中的地下空间,如地铁站、地下商场、停车场等,由于通风条件差、人员流动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严重的烟雾中毒事件,救援难度极大。同时,一些商场和市场存在商铺密集、货物堆积过多、通道狭窄等问题,导致消防通道被占用或堵塞,极大增加了火灾发生概率。

随着城市中电气设备和用电量的增加,电气火灾风险也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一些商业密集区和居民住宅区,电气线路老化、过载以及不规范的安装使用是引发火灾的常见原因。此外,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一些不合格的电气产品也增加了火灾隐患。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也日益突出。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楼层较高的住户逃生难度大,现有的救援设施如消防云梯等在高度上的限制,使高层火灾的救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二)较为突出的农村火灾隐患

农村房屋多以木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建筑抗火性能较差,多数家庭缺乏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往往迅速蔓延,难以控制。此外,农村地区的建筑布局相对分散,消防车通行困难,进一步加大了火灾扑救难度。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依然使用煤炭、柴火等传统燃料,这些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尤其是在冬季取暖时,使用不当或设备老化都会导致火灾隐患。同时,一些农村家庭存在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等问题,这些行为都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防火意识普遍较弱,消防知识普及率低,很多村民在面对火灾隐患时缺乏应对措施。此外,农村地区的消防教育和宣传工作相对滞后,村民的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不足,这使得火灾事故发生后往往难以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的消防力量薄弱,专职消防队伍少,往往依赖于自救或邻里互助。农村的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消防通道不畅,水源供应不稳定,增加了火灾扑救难度。这些因素使得农村地区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损失巨大,影响深远。

(三)严峻的企业火灾隐患形势

在制造业、化工企业、仓储物流等行业普遍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火灾风险。如果管理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配备不全或维护不到位。例如,一些企业未能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设备,导致设备老化失效。此外,企业内部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消防演练流于形式,员工消防意识薄弱,增加了火灾发生风险。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违规操作和生产流程中的隐患是火灾事故的常见原因。部分企业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存在超负荷生产、设备超期服役等问题。此外,在高温、高压、化学反应等危险作业中,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增加了火灾事故的风险。随着企业外包业务和厂房租赁的普遍化,外包方和租赁方的消防安全管理也成为企业火灾隐患的重要因素。一些外包企业和租赁单位为节省成本,未能按要求配备消防设施或者管理不到位,导致火灾隐患增加。此外,企业对外包业务和租赁场所的监管不力,也是火灾隐患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防火监督工作开展面临的困境

防火监督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防火监督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制约了防火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也影响了社会整体的消防安全水平。

(一)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亟待提升

防火监督工作涉及广泛的消防安全知识,包括消防法律法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消防设备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然而,一些防火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理解不深,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2]。这种知识不足直接影响到隐患识别和整改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防火监督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和培训不足等原因,部分监督人员缺乏实地操作经验,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火灾隐患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此外,新进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导致监督工作质量参差不齐。防火监督人员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心、执行力、应变能力等,是影响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部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足等问题。有些监督人员在面对复杂的火灾隐患时,往往选择简单化处理,未能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面对突发情况时,部分人员的应变能力也显得不足。

(二)防火监督工作过于形式化

在实际防火监督工作中,部分检查活动只是走过场,未能深入进行隐患排查。例如,一些监督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仅关注表面问题,如设备外观是否正常、记录是否完整等,忽视了对消防设施功能性和实际使用状态的检查。这种流于表面的检查,不仅难以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还可能给被检查单位造成麻痹大意的错误认知。

防火监督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场所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措施。然而,部分监督工作未能做到这一点,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检查和管理[3]。例如,在检查中未考虑场所的特殊性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监督措施不具备可操作性或有效性,甚至增加了被检查单位的负担。在防火监督工作中,监督人员发现隐患后,需要督促被检查单位进行整改。然而,部分隐患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或执行不力。一些单位在整改过程中只是应付检查,未能真正解决问题;部分监督人员未能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导致隐患依然存在。

(三)防火意识欠缺

在许多地方,社会公众的防火意识比较薄弱,防火常识普及率低。例如,很多人不了解基本的防火常识,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也不了解在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此外,公众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认为火灾风险离自己较远,未能主动采取防火措施。部分企业管理层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将消防安全视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削减消防设施投入,忽视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对消防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未能将防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种态度不仅增加了火灾隐患,也使得防火监督工作难以推进。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企业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层,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一些单位未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员工在火灾发生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此外,消防安全教育在学校和社区的普及度不高,导致儿童、老人等群体在火灾中的应变能力较弱。

三、防火监督工作开展对策

(一)建立专业化的防火监督队伍

对现有防火监督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消防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最新的消防法律法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消防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确保监督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定期组织专家授课和实地演练,使监督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4]。应注重引进具备相关学历背景和专业资质的人才,如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或具备消防工程师资格的人员。这些高素质人才将为防火监督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平。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防火监督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可通过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方式,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表彰和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设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吸引优秀人才长期留在消防监督岗位。

(二)制定消防设施检查监督方案

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场所和设备,制定分类别、分级别的消防设施检查标准。例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易燃易爆企业等,应有更加严格和详细的检查规范。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标准,使检查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减少隐患漏检的可能性。在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增加突击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尤其是对火灾高风险区域和重点单位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突击检查可以有效防止被检查单位因应付检查而临时整改,确保日常管理到位。

(三)引入智能化检查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查、物联网技术等,对消防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查。智能化检查手段不仅提高了检查效率,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火灾隐患,减少人为疏漏风险[5]

(四)加大防火监督工作管理力度

建立和完善防火监督工作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防火监督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强化监督执法力度,确保每一次检查都有记录、有跟进、有反馈,形成闭环管理。此外,针对不合格单位,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督促其整改落实。

防火监督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配合,如消防部门、建设部门、安全生产部门等。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形成防火监督工作的合力。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和解决防火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防火监督工作,设立便捷的举报渠道,如热线电话、在线平台等,方便公众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对于有效的举报信息,相关部门应及时核查和处理,形成全民参与的防火监督氛围。

(五)营造优质的防火监督执法环境

防火监督执法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立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将检查结果、整改情况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避免因人为因素影响执法公正性。对于防火监督执法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廉洁执法意识。通过定期开展道德教育和廉政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杜绝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不良行为。为防火监督执法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如配备现代化执法工具、提供执法津贴等,增强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执法人员权益保护机制,确保他们在依法履行职责时不受外界干扰和威胁。

(六)加强防火监督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例如,制作防火宣传片、编写防火知识手册、组织在线讲座等,向社会公众普及防火常识和自救技能。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定期开展防火教育活动。例如,在学校中设置消防课程、举办消防演练;在社区中开展防火宣传周活动,组织居民参与火灾模拟演练;在企业中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宣传典型火灾案例,警示公众防火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在宣传中分析近期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总结火灾发生原因及教训,增强公众的防火意识。同时,表彰防火先进单位和个人,树立防火榜样,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防火工作。

结语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火灾隐患日益增多,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我国的防火监督工作仍然面临着人员素质不足、工作形式化、防火意识欠缺等诸多挑战。因此,建立专业化的防火监督队伍、制定科学有效的检查监督方案、加大管理力度、营造优质的执法环境以及加强防火宣传,成为提升防火监督工作成效的关键对策。

参考文献

[1]闵捷.防火监督工作开展的困境及解决措施[J].今日消防,2023,8(09):58-60.

[2]张宏卫.新形势下防火监督工作开展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20(21):121-122.

[3]赵子娇.消防监督工作开展的困境及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20(22):137-138.

[4]陈君显,张文涛.防火监督工作开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6):311-312.

[5]杨雄.防火监督工作开展困境与对应策略[J].今日消防,2021,6(0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