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科幻作品如《三体Ⅱ》中,宇宙的尺度都是以光年来衡量的。光年是指光传播一年的距离,约合9.46×1012千米。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长度、时间、重量、温度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又经过了哪些变革呢?快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长度测量的变迁的变迁
长度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度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常用身体部位来测量长度,工具“随身携带”,很方便。这不,几位人士正在热烈讨论——
古埃及人
我们喜欢用“肘”来丈量,把从胳膊肘到中指尖的长度作为标尺。我们的金字塔就是用这种方式测量并建造出来的,误差仅仅几厘米。
古罗马人
我们喜欢用脚步作为单位,走一步算一步。在外远行,走一段距离就立一块碑做个标记,“里程碑”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古人
我们的测量方式也不少,寸、尺、丈就是我们常用的单位。最开始,1寸大约是中指关节的宽度;1尺是10寸,大概是手掌张开、拇指到食指的长度,也叫“拃( zhǎ)”;1丈是10尺。随着时代发展,它们表示的长度也有变化。
法国科学家
虽然你们的测量方式都不错,但误差比较大,不太准确。我们提议,从1790年以后,我们就把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定义为“米”,全世界都统一用这个标准吧。
现代科学家
再精确一些吧。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利用光速的恒定特性,把光在真空中行进1/299792458秒的距离,定为“米”。
趣味小知识
如果你想知道中国古代的一尺到底有多长,得加一个前提——说清楚是哪个朝代,因为它一直在改变。
商代的一尺——16—17厘米
东周的一尺——大约23厘米
西汉的一尺——大约23.2厘米
隋朝的一尺——大约30厘米
唐朝的一尺——29—30厘米
宋代的一尺——大约31.6厘米
明朝的一尺——大约32厘米
清代的营造尺——大约32厘米,这是由康熙皇帝亲自审定的,他把100粒纵向排列的黍子之长定为“营造尺度”。
重量测量的传奇
重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既常见也很重要。这不,各国发明家纷纷发言。
中国古人
我们发明了秤,一根横杆的一头挂着一个盘子,秤杆上有刻度,通过移动秤砣找到平衡点来测量重量。
古埃及人
我们很早就发明了天平,它由一根横杆和两端的盘子组成,当两边的重量相等时,横杆就能保持水平。在一个盘子里放上标有刻度的砝码,就可以测量出另一个盘子里的物体重量了。
秦始皇
之前的重量单位太多了,有铢、两、斤等,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我统一六国后,规定1斤等于16两。
重量会改变
我们常说的千克,其实在物理学上是质量单位。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不受重力影响;而重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共同决定。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质量和重量混用。
重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跟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有关。比如在月球上,由于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左右,人在月球上会感到自己变得“轻盈”了许多。
近代科学家
1889年,我们用铂铱合金制作了一个国际千克原器,以它作为“千克”的标准,2019年5月20日,“国际千克原器”正式退役。如今,这个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国巴黎的国际计量局。
现代科学家
再精确一些吧。2019年,科学家决定用普朗克常数来定义千克。普朗克常数是自然界的基本常数,用它来做标准,能使得千克的测定更加精确和稳定。1千克等于普朗克常数为6.62607015×10-34J·s时所对应的质量单位。
趣味小知识
在中国古代,1斤等于16两,半斤就等于八两,因此才有“半斤八两”这个成语。那么为什么古代的1斤不是10两,而是16两?想想看,一段绳子平均分为10份容易,还是对折对折、再对折对折,分成16份容易?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1斤等于16两的设计也蕴含了古人的智慧。16两代表16颗星,分别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3星,以此来告诫商人要诚信经营,不能缺斤短两,否则就会受到福、禄、寿的惩罚。
你知道一朵云有多重吗?
云朵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米0.5克。一朵中型大小的云,体积约为1立方千米,所以其重量大概为500吨。看似轻飘飘的云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呀。
温度测量的发展
古诗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古人早就开始想办法来测量温度了。
温度决定性别
大部分物种的性别都是在受精时决定的,而海龟的性别却是在受精之后由孵蛋的温度来决定。如果海龟蛋在27.7℃以下孵化,孵出来的就是雄海龟;如果在31℃以上孵化,出来的就是雌海龟;在这温度之间孵化出来的小海龟可能是雌的也可能是雄的。
中国古人
我们发明了一种“冰瓶”,将水灌进去,水若结冰,就代表温度到了零下,进入寒冬。
中国古人
除了测量低温,我们测量高温也有办法。我们很早就学会了使用和驾驭火,还练成了“火眼金睛”,能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断温度。“炉火纯青”说的就是当火焰达到青色的时候,就到了可以烧铸青铜器的温度。
伽利略
我在1593年发明了泡状玻璃管温度计,这可是世界上第一支标有刻度的温度计。
伊斯梅尔·博里奥
我在16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采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的温度计,使得测量温度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摄尔修斯
我于1742年提出了摄氏温标(即摄氏度),并将水的冰点定为0℃,沸点定为100℃。这一温标直观又好记,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
现代科学家
很感谢前人的努力。到了现代,温度计的使用范围和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数字温度计、高温温度计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医疗等领域。
趣味小知识
在有些温度计上,我们能看到两种温标?华氏度和摄氏度。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华氏度(℉):1724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提出。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份即为1℉。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这个32℉十分奇怪?据说,华伦海特当年38岁,他在母亲70岁生日那天发表了华氏计量法,于是用70减去38等于32来设定这一温度点。
摄氏度(℃):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在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的沸点为100℃,中间分为100等份,每份即为1℃。
再告诉你一个两种温标转换的公式:℃ =(℉ - 32) ÷ 1.8,下次可以自己来转换一下。
时间测量的智慧
为了确定时间,古人自有妙招,看太阳、看星星、看水、看沙子……古人查看时间的方式真是很多很多。
中国古人
我们发现,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借助刻有时间刻度的日晷(guǐ),就可以记录时间了,这种方法简单又直观。“一寸光阴”就是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耗费的时间。
古埃及人
我们使用水钟,利用水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的过程来计时,这样哪怕遇到阴天,我们也可以知道时间了。
中世纪欧洲人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制造出精密的齿轮和摆锤,从而制造出硕大的机械钟。把它安装在教堂和钟楼上,可以提醒人们祈祷和工作的时间。
标准时间的来源
在19世纪之前,世界各地的时间都是根据当地的太阳位置来确定的,这导致了时间上的混乱和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84年召开了国际会议,决定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的时间为全球标准时间的基础,即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这一决定为现代全球时间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瑞士工程师
石英晶体每秒可以振动32768次,利用仪器计算它振动的次数就可以精确计时。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在1967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石英表。过了没几年,人们就可以戴着小巧的石英表,随时查看时间了。
现代科学家
1967年,我们决定,用铯原子的振动频率来定义“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辐射所对应的9192631770个振荡周期就是1秒,这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哦。
你知道吗?
“星期”最开始是一种看星星推断时间的方式。古埃及人将赤道附近的星星分为36组,每组包含几颗星或一颗星,每组星星管10天,称为“旬星”。当一组星星在黎明前恰好升到地平线上时,就标志着这一旬的到来。这样,一年就被划分为36个“星期”,每个“星期”持续10天,总共360天。他们还会额外加上5天,这样一年就有365天了。
趣味小知识
武侠小说中经常说“一炷香的时间”,那么“一炷香”究竟是多长时间呢?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因素影响,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小时。
那么什么是时辰呢?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来指代,子时约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考考你,依此类推,卯时大概是几点?答案是早上5点到7点,“点卯”说的就是古代官署在卯时开始办公打卡了。是不是还挺早的?比现代正常的上班时间可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