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假回到家,就听见家后的山林里有砍柴的声音。而父母都在田里薅草,不可能在林里砍柴。我和弟弟推断,一定是有人在偷我家的柴。
我俩决定要捉住偷柴贼,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并让邻里们都知道,看谁今后还敢到我家山林来偷柴?我和弟弟悄悄地向山林跑去。
“喂,龙伢子,虎伢子,你们跑什么呀?到哪里去呀?”在田里劳作的父亲厉声高喊。
我和弟弟连忙回转身,向他挥手,示意不要喊,“我们要去捉贼。”父亲好像没听见,仍然高喊:“快回来,快回来!”
我们只得低着嗓音轻喊:“爸,有人偷柴,莫做声,我们去捉他!”
“偷柴!谁偷柴?哪有人偷柴!就是有人偷柴,等你们去了,人早就跑了。”父亲好像怕偷柴人听不见似的,声音更高了。
我们也顾不得跟父亲说了,迅速跑到山林里。可是,除了新放倒的两棵树还没来得及截断之外,一个人影也没看到。本想为家里立一大功,可谁知却无功而返。我和弟弟都显得闷闷不乐,就去田里找父母。
他们好像挺高兴,脸上都挂着抑制不住的微笑。父亲歪过头,好像有些幸灾乐祸地问:“抓住贼了吗?”
“当然抓不住啦,家里出了内奸,有人给他通风报信,再大的本事也抓不住啊。”我和弟弟都很不满父亲的行为,故意说给他听。
“是啊,是我给他通的风、报的信。你们不服,是吧?那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人家里很穷,经常吃不饱饭,可是为了一家老老少少的生计,不得不去当背夫。有一天,他身上背着一两百斤重的东西,走到半路就饿得快要晕倒了,实在没办法,他只得到苞谷林里去寻几个嫩苞谷棒充饥,却不料刚好碰到这片田的主人。当时,他尴尬得要死,恨不得地下有一条缝,好让他钻进去。那人倒挺和气,挺理解他的处境,说:‘到家里去坐坐吧,正是午饭的时候,吃了饭再走吧。你背这么重,不吃饱怎么能行呢?’你们知道那背夫是谁吗?”说最后这一句的时候,父亲的眼神突然变得意味深长。
“我们知道了,是您吧?您刚才是故意喊那么大声,让那人跑了,免得被我们捉住了,使他面子上过不去吧?”
“是啊,到底都是聪明的娃儿。人啊,都会有难处,不到万不得已,他怎么会去动别人的东西呢?我们就不要往他心中的伤疤上再捅上一刀了。”
父亲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让我明白,与人相处,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心肠。
亮点微评
文章虽短,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情节一应俱全,并且前有原因交代,后有点题之句,使主旨更鲜明。父亲所讲的故事,运用了转述式插叙法,说明了父亲放走偷柴贼的原因,拓展了文章内容,使得父亲故意放走偷柴人的动机显得真实可信,同时也彰显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