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荆楚文化的传统内涵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表达特点。采用文本分析、图像解读和声音及视频元素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估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中荆楚文化表达的多模态特点和文化含义,提出了一系列荆楚文化创新表达策略与实践,旨在提升其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促进荆楚文化的现代传播,不仅能够丰富其表达形式,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全新视角。
关键词:文化传播学;荆楚文化;多模态分析;新媒体平台
中图分类号:G127;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4)05-0014-06
收稿日期:2024-03-20
基金项目:2023年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模态审美批评话语分析视域下‘荆楚’文化传播研究”(23Y027);荆楚理工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成果;2023年荆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促进荆楚故事国际传播的路径研究”(DSZJ23014)
作者简介:王娇艳(1981-),女,湖北当阳人,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研究。
当前,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它们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即时性和多样性,重塑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荆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现有研究多聚焦于荆楚文化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 [ 1 ]、历史发展[ 2 ]及其哲学思想[ 3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该地区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资料。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荆楚文化的传播和表达形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一些学者已开始关注新媒体背景下的文化传播问题,但对荆楚文化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多模态创新表达的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通过对荆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表达的系统分析,旨在揭示其多模态创新表达的策略与实践,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全新视角。
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创新表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一方面,Bateman[ 4 ]等认为当前多模态话语分析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体现出明显的跨学科性,其与传播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学科交叉,成为解决不同学科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众多学者开始探究新媒体环境中传播方式与意义建构过程的新特征,以及多模态话语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5-6 ]。在新媒体平台上,这些模态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出丰富多维的文化表达方式。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深入探讨荆楚文化内涵和特点,将其历史文化价值与新媒体平台的创新传播相结合,着重分析了其在文字表达、图像符号、声音和视频元素等方面的多模态话语实践,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表达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突出展示了荆楚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表达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多模态特征表达深层文化含义。由此,不仅丰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新媒体文化研究领域的应用,为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创新表达和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实践指导。
一、荆楚文化概述
荆楚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闻名于世。 从历史来看,荆楚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楚文化、三国文化等,这些文化元素在当今仍然对地方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从独特的地域风貌来看,荆楚地区地形复杂,自然景观秀美,如武当山、长江等风景名胜,这些地理环境为荆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地域资源。作为长江流域的交通要地,其历史上曾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吸收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此外,荆楚地区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如楚剧、湖北花鼓等传统表演艺术,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等,展现了荆楚人民的独特情感与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多元性的典型地域文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归纳了荆楚文化的基本特质, 如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的角度,荆楚文化的精神亦被总结为卓然不屈的自强进取精神、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多元价值取向的兼收并蓄精神、不拘礼法的开拓创新精神、好勇斗狠的拼斗精神[ 2 ]。从内涵上,主要表现在爱国爱乡、崇尚革新、兼容开放、经世致用、机智狡巧、刚悍劲直、尚武好勇、崇尚奢靡、多元并存这九个方面[ 7 ]。还有学者提出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表现为:神秘性、浪漫性与创新性[ 1 ]。
由此,通过对荆楚文化历史、地理和精神特质的深入解读,可为进一步探究荆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创新表达提供理论基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容。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内涵
模态是指话语或事件中所涉及的符号资源,如语言、视觉、声音等[ 8 ]。作为社会符号学的一个应用型分支,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以当代语言学家 Halliday[ 9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旨在理解和解释多种媒体形式中的信息交流。它结合了语言学、视觉文化、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深入探索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表达形式在交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研究中,多模态话语分析不仅关注单一媒体形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探讨多种媒体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意义和传达信息[ 10 ]。
Norris[ 11 ]认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核心在于理解和解释多种媒体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他认为,人们在交流和表达时往往不只是通过语言文字,还包括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出丰富而复杂的意义。例如,在广告中,图像、声音和文字通常相互配合,共同传达产品的信息和情感色彩。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对这些不同形式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特定的意义[ 12 ]。
多模态话语分析强调语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对多种媒体形式的影响,学者们普遍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影响人们对媒体形式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在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时,需要考虑到语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并将其纳入分析框架,由此,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多种媒体形式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13 ]。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与文化创新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多模态话语分析常常运用于广告、媒体报道、网络文化等领域。通过对这些媒体形式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信息传播的机制和规律,从而为改进媒体传播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4 ]。此外,多模态话语分析也常用于文化研究领域,帮助研究者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有学者提出,通过建立多种符号模态之间或隐或显的相互联系,新媒体跨文化传播话语得以形成意义连贯的叙事整体,以多模态协同配合的方式有效提升其叙事效果,从而实现高效的传受交际[ 15 ]。有学者以《舌尖上的中国》为系列纪录片视频为语料,从文字、画面、声音三个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及其话语建构策略进行多模态分析,解读了饮食文化所折射的家园认同、“礼”性和谐、历史传承、多元共存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并指出多模态话语语料能以知识——意识——能力的发展路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认知分析、表述与传播交际能力[ 16 ]。
三、荆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文字表达特点和内涵分析
荆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展现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多模态话语,其中文字表达作为一种主要的传播形式,在国际传播视角下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内涵。
1.文字表达的多模态特点
荆楚地区拥有丰富的方言和语言文化,如楚方言、湘方言等,这种语言多样性在文字表达中得以体现。在新媒体平台上,荆楚文化通过多种方言文字的运用,展现出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吸引着观众的关注。此外,荆楚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著名诗人李白、屈原等都出生于此地,其诗词作品被广泛传颂。荆楚文化通过文字传承和弘扬其文学遗产,以诗词、散文等形式展现荆楚地区的文学风采,为国际观众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荆楚文化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如楚文化的龙舟节、荆楚大鼓等,这些文化符号在文字表达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关文字内容,荆楚文化得以通过符号化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形象和内涵。如湖北文旅局的官方抖音号,多次以图文混排的方式向受众传播相关信息,以诗说荆楚、荆楚美景等25个涵盖荆楚文化的特色主题,详细介绍了荆楚文化。
2.文字表达的内涵
一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新媒体平台上,荆楚文化的文字表达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现代元素,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文字内容既有古诗词传统的优美韵味,又融入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社会体验,使得荆楚文化在传播中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例如,荆楚地区的文化传承者,尤其是非遗传承者,常常结合当代流行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字内容,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如非遗剪纸传承人江小鱼,运用传统剪纸手法,结合现代元素,创作的图文并茂的剪纸教程,单篇播放量达3.8万次。
二是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荆楚文化的文字表达常常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文字表达荆楚地区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人文景观,荆楚文化得以与受众建立起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例如,在董宇辉“与辉同行”的抖音帐号中,共有88个与荆楚文化相关的视频,其中《行吟中的湖北》,不到两分钟的视频,包含了神农、俞伯牙和钟子期、春秋战国的屈原、三国的群英会、崔浩、李白、苏东坡等历史人物描述。在符号资源运用上,视频通过场景描述中的多模态内容嵌入,辅以字幕解说。镜头前景位置以图片播放,显示出其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模态,由此引发观众对当地文化的情感认同,视频点赞10万余次,共有8832条评论,还有不少国外友人表达了对湖北的向往之情,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17 ]。
三是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荆楚文化的文字表达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现出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通过文字内容的多样化表达,荆楚文化向观众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形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荆楚文化的窗口。例如,《湖北日报》官方帐号发布的有关荆楚地区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文字内容,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促进文化交流。
(二)图像符号的文化功能
图像符号作为新媒体平台的重要元素,承载着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新媒体平台上,荆楚文化的传播不仅仅通过传统的文字叙述,更是借助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话语形式,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这些形式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动态的荆楚文化世界。通过精心设计的图片、插画和摄影作品,荆楚文化的独特元素如楚地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得以生动展现。这些图像符号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还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荆楚文化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图像符号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不仅展示了荆楚地区的文化内涵,还促进了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交流。
首先,图像符号可以传达荆楚文化的地域特色。例如, 荆楚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通过图片展示楚地的山水风光、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荆楚文化的独特地域特色。通过这些图像符号,观众可以感受到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其次,图像符号还可以传达荆楚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精神。例如,宗庙壁画、楚帛画、帛书等符号、神话等文学作品展示了楚地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历程和文化积淀,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荆楚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精神。通过这些图像符号,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荆楚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可以向国际观众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引发观众对荆楚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此外,图像符号还可以传达荆楚文化的社会价值。例如,湖北博物馆的官方帐号以专题形式展示了历史上楚地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敢创新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是荆楚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些图像符号,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荆楚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在新媒体平台上,荆楚文化的图像符号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和文化含义的特点,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其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和价值。
图像符号的运用不仅仅是对荆楚文化的展示,还需要进行文化符号的解读与意义探索。通过对图像符号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和象征进行解读,可以深入探索荆楚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播荆楚文化。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推进,荆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图像符号表达将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为推动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声音和视频元素在荆楚文化表达中的角色分析
新媒体时代,声音和视频元素作为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在荆楚文化的表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声音和视频元素的运用,荆楚文化得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现出更加生动、多样的形象,吸引着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1.声音和视频元素的多模态特点
首先,传统音乐是荆楚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有研究显示,荆楚文化相对稳定的精神内核包括:爱uzuX2eqN1I6BIBvDOQzSUw==国兴国、习文之风、喜好乐舞、神秘浪漫等。这些精神内核通过礼仪、符号、音乐等传播活动传承延绵,生生不息。荆楚文化还具有非常特别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的编钟等地域音乐、祭祀巫术等仪式共同构筑了荆楚文化神秘超然的气息。这些音乐、舞蹈和歌曲不仅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和生活体验,也反映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新媒体平台上,民间音乐和歌曲得以传播,为观众呈现出荆楚文化的音乐风貌和民俗气息。
其次,声音在讲述荆楚历史故事、描绘自然景观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纪录片《荆楚大地》通过生动的旁白和音效,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湖北山水之间,感受到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荆楚地区还有着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如荆剧、楚剧等。这些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在新媒体平台上,通过视频的形式,传统表演艺术可以得到生动展示,使国际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荆楚文化的艺术魅力。 荆楚地区的地方特色活动如龙舟赛、传统节日庆典等是荆楚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活动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在新媒体平台上,不仅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为观众提供了了解荆楚文化的窗口。
2.声音和视频元素的功能
声音和视频元素在荆楚文化表达中扮演着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角色。通过声音和视频元素展示荆楚地区的民间音乐、传统表演艺术和地方特色活动,可以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观众,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声音和视频元素的运用不仅有助于荆楚文化的广泛传播,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通过声音和视频元素展示荆楚地区的音乐、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可以引发观众对荆楚文化的兴趣和好奇,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声音和视频元素的运用也有助于荆楚文化的创新和表现。在新媒体平台上,各种形式的视频作品如纪录片、微电影、短视频等得以广泛传播。这些作品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荆楚文化的魅力,让观众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丰富的文化内容。视频元素在塑造荆楚文化形象、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一些新媒体平台上的短视频作品通过展示湖北美食、风景名胜等,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进一步推动了荆楚文化的传播。
作为荆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展现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声音和视频元素在荆楚文化表达中的角色,并认识到其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推进,声音和视频元素在荆楚文化表达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为荆楚文化的广泛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荆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创新表达
(一)实践案例分析
以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举办的“楚河汉界·华章华夏”主题活动为例,该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展示楚文化和华夏文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融合与传承。在此背景下,该活动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了多层面的创新表达。
首先,活动利用海外媒体平台进行跨文化融合表达。通过结合当地文化元素与楚文化、华夏文明进行对话,使得传统文明和当代文化产生了融合式的传播,使普通海外观众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例如,通过制作海外特别定制的微电影,将楚文化和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内涵巧妙融入当地生活场景,使海外受众感受到地域文化与传统文明的共鸣。
其次,活动实现了多语言传播。不同于仅仅将楚文化直接输出至海外媒体平台,活动组织者在传播过程中专门配备了跨语言沟通专员,制作了多语言版本的宣传手册、线上文案等资源,并邀请当地语言教育机构进行翻译和传播合作。这不仅提供了更贴近当地观众的传播形式,更赢得了当地受众的认可与信任。
此外,故事化传播也是该活动的一大特点。通过挖掘楚地故事、华夏传说等历史故事,活动组织者创作了系列文化短片,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这些短片既包含历史正文,也融合了当代审美与表演艺术手法,使得海外受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更直观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熟练运用艺术创新表达也是该活动的一大特色。活动主办方精心设计了海外文化专场,由当地的中外演绎团体表演了楚地戏剧和华夏音乐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仅仅是中国文化与外部文化的交流,更是对中外文化的创造性整合,展现了中华文化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的活力与生命力。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互动表达也是该活动的重要部分。活动组织者通过设置活动专属的线上互动空间,并通过互动游戏、线上问答等方式,鼓励当地观众参与讨论和分享。这种主动互动模式不仅带动了传播范围的扩大,更是加强了荆楚文化与国际社会的交流。
(二)创新表达策略
荆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的创新表达形式对于推广中国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传播视角出发,荆楚文化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的创新表达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跨文化融合表达。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荆楚文化的创新表达形式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跨文化融合表达可通过将荆楚文化元素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国际化视野的作品。一方面,一些创作者将荆楚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现代故事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现代作品。例如,一些海外电影导演在拍摄电影时融入楚剧的表演形式和楚舞的元素,让海外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荆楚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一些海外新媒体平台还开展了关于荆楚文化的专题讨论和活动,吸引更多海外受众参与和了解荆楚文化。例如,结合当地流行的音乐、舞蹈或艺术形式,将荆楚传统文化创意融入当地文化,创作出具有跨文化融合特色的作品,以此吸引更多当地和国际受众的关注。
二是多语言传播表达。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传播荆楚文化需要借助多语言传播表达,使文化内容更贴近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受众。通过翻译、配音或双语创作,将荆楚文化的故事、传统、习俗等信息传达给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增加接受文化信息的渠道和机会,提升文化传播的国际化程度。
故事化传播表达。故事化传播表达是通过叙事方式展示荆楚文化,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来吸引观众。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制作微电影、纪录片、动画等作品,将荆楚文化的内涵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使观众在享受故事的同时获得文化认知与情感共鸣。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通过各种叙事形式,传递荆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引起国际受众共鸣与关注。
艺术创新表达。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荆楚文化的艺术创新表达可以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形式。可通过民族乐器演奏、中国画传统技艺、舞蹈表演等方式,将荆楚文化的独特美感和审美情趣展现给海外受众。同时,结合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或当地的艺术风格,创作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性的作品,以使荆楚文化更贴近国际艺术潮流。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新媒体技术,荆楚文化的元素被重新诠释和呈现。例如,一些设计师将楚辞中的诗歌意境与现代插画相结合,创作出富有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的视觉作品。这些作品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让海外受众在欣赏美学价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荆楚文化的魅力。
社交媒体互动表达。借助社交媒体的互动特性,荆楚文化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互动体验活动。例如,举办线上直播探讨、线上文化课堂、线下文化展览等活动,吸引海外受众参与和互动,增强受众对荆楚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度。此外,利用社交媒体的分享机制,将文化内容传播给更多人,扩大文化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荆楚文化的创新表达形式需要兼顾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传播趋势,注重情感共鸣与文化对话。同时,有效的国际传播对策包括积极开展海外媒体合作、培养具备跨文化传播背景的专业人才、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只有这样,荆楚文化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的创新表达才能更好地实现跨越文化障碍,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五、结语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平台已成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阵地。荆楚文化作为中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在新媒体平台上呈现出全新的创新表达,充分展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独特魅力。展望未来,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荆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创新表达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日益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荆楚文化将在新媒体平台上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艳红,骆飞莉.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时代价值与传承创新[J].学习与实践,2018(11):122-128.
[2]江凌.试论荆楚文化的流变、分期与近代转型[J].史学集刊,2011(5):73-79.
[3]徐文武.楚国思想与学术研究[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4]Bateman,J.A.Multimodality,where next?Some meta-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J].Multimodality and Society, 2022,2(1): 41-63.
[5]Wang,Y. & D. Feng. Identity performance and self-branding in social commerce:Amultimodal content analysis of Chinese wanghong women’s video-sharing practice on TikTok[J].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2022(50):100-114.
[6]袁小陆,乃瑞华.“文化中国”国际传播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研究[J].外语教学,2022,43(5):23-29.
[7]罗运环.论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194-197.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9]Halliday,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Arnold,1985.
[10]韩艳方.多模态话语中模态协同的多维分析:系统功能视角[J].外语学刊,2022(1):35-40.
[11]Norris 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A conceptual framework[M]//P.LeVine R.Scollon(eds.).Discourse and technology: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4:101-115.
[12]冯德正.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分类——系统功能视角[J].外语研究,2011(1): 24-29.
[13]张德禄.文化语境在多模态话语建构中的作用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46(5):54-61,161.
[14]徐燕,冯德正.多模态语篇中的视觉元话语:以新媒体传播为例[J].外语学刊,2023(2):27-33.
[15]肖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型及其对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70(6):126-134.
[16]严慧仙.多模态视频话语分析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5(3):69-74.
[17]张尔坤,张洪忠,姚俊臣,等.AIGC议题的动态演进与传播结构:基于微博和Twitter的比较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4(3):176-186.
[责任编辑:陈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