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受到中暑影响,会引发心力衰竭、脱水,进而死亡,导致养殖户蒙受损失。因此,考虑到当前养殖人员在生猪中暑方面重视度不足的情况,养殖人员应明确生猪中暑原因,结合生猪具体临床症状,做好防控工作,一旦发现生猪中暑,应第一时间加强诊治工作,确保生猪能够恢复健康。
1.1 发病原因
经调查研究显示,针对生猪养殖而言,生猪中暑较为常见,通常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结合国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猪肉品质要求更加严格,这也倒逼生猪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因此,为有效提升生猪品质,应切实落实日常养殖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一旦没有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在通风度不足的情况下,猪舍温度过高,就会引发生猪中暑。从防疫保健角度出发,应确保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水分供应,以免生猪脱水。实际养殖过程中,生猪脱水情况较为常见,在脱水的情况下,猪舍温度过高,会导致生猪盐分、水分下降,抗病能力随之下降,一旦没有为生猪补充水分、养分,会引发中暑。可将小苏打添加到生猪饲料中,能够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以免由于高温,导致生猪机体电解质失衡,降低生猪中暑风险。生猪中暑在生猪任何年龄段均会出现,但是多见于肥胖猪、老年猪中,该类生猪心肺功能较差,由于夏季机体代谢水平不足,具有更高的中暑风险。另外,长途调运、饮水不足也会引发生猪中暑。
1.2 临床症状
生猪中暑前,存在明显前兆症状。如生猪烦躁、不适,走路不平衡,饮水量明显提升,排泄率也呈现提升趋势等;生猪嘴角出现大量泡沫,日常精神萎靡,进食量下降,并且存在呕吐情况;眼结膜呈现充血状态,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44℃,呼吸急促,脉搏超过100次/分钟,出汗严重,呈现异常兴奋状态。进入到后期后,病猪会出现脱水情况,逐渐昏迷,最终由于心肺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生猪中暑治疗措施相对较多。在物理措施方面,如果发现生猪存在中暑反应,应第一时间将生猪转移到阴凉环境中,同时,应保持转移的安全性以及卫生性,避免生猪感染。受到中暑影响,生猪免疫力低下,具有较高的病菌侵害风险,患病率提升。因此,在对生猪转移的过程中,要做好物理降温处理,可选择在生猪头部、背部洒水,有效降低生猪体温。在西药治疗方面,可选择盐酸氯丙嗪(10毫升、25%)并配合安乃近,对中暑病猪进行治疗。另外,应注意观察生猪的脱水情况,在脱水严重的情况下,可注射葡萄糖盐水(5%),以缓解生猪中暑症状。另外,还可以借助中医手段治疗中暑生猪,可熬制绿豆汤,并添加适量甘草以及滑石粉,缓解生猪中暑症状。
生猪中暑包括热射病、日射病,主要集中在夏季中午。在长时间处于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生猪体温升高,热量排解速度下降,会导致脑质、脑膜病变,进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引发中暑。另外,一旦没有做好环境管理,猪舍内部潮湿闷热,也会导致病猪病情加重,引发死亡。以下具体结合生猪中暑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诊治措施。
3.1 合理选址
在养殖前,应合理选择猪舍地址,做好建舍工作,确保能够为生猪创造更加优质的环境。其中,养猪场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保证良好的通风,并且附近应存在一定的植被覆盖,可以实现冬暖夏凉。同时,圈舍附近应保证饮水充足,确保饮水能够满足猪群饮水需求,即使在干旱的情况下,生猪也能够正常饮水,避免出现断水情况。猪舍选址不允许选择在低洼地。另外,合理控制圈舍朝向,最佳朝向为坐北朝南。做好猪舍内部空间规划管理,可划分为生活区以及养殖区,为有效避免不同分区相互污染,应加强隔热设计处理,外墙可用石灰水,涂抹成白色,强化光照反射,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热能传递,有效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3.2 加强环境管理
因为夏季气温较高,因此要及时撤掉猪舍覆盖的篷布,有效促进散热。同时,可将麦秸覆盖在屋顶上,能够有效提升隔热效果。做好通风处理,定期打开门窗,确保空气流通。同时,可在门窗处安装纱窗,避免蚊蝇进入到圈舍中,在气温过高的情况下,可安装排风扇、排气扇,有效满足夏季降温需求,进而有效提升猪舍的舒适度,降低生猪中暑风险。加强对猪场的规模化管理,可统一配套空调系统,为生猪正常生长提供保障。同时,进入到夏季后,应高度重视生猪中暑预防工作,适当使用凉水对猪体进行冲洗,配套滴水降温系统,隔1小时进行1次洒水降温,进而保障圈舍的湿度。另外,可在屋顶处设置相应的喷淋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屋顶面温度,进而降低辐射热量传递。可采取水帘降温法,在进风口布置水帘,水帘保持不断加水状态,利用风扇吹风能够有效提升降温效果。在规模化猪场中,养殖人员可选择猪舍附近栽植速生杨,地面铺设草皮,促进环境绿化,针对小型猪场,可选择在猪舍附近搭设遮阳棚,降低阳光直射,同时,可通过栽植藤蔓类植物,强化遮阳效果,进而提高圈舍环境的舒适度。定期可为猪群提供青绿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3.3 饲料管理
夏季高温,养殖人员应结合生猪状态,适当增加青绿饲料,并降低生猪高能量饲料。可结合季节性因素,对日粮中涉及到的能量、青绿饲料比重进行调整。每天需要将青绿饲料喂食量控制在1.5~2公斤,适当降低能量饲料比重。每隔2天,为生猪提供食醋或者绿豆汤,每隔1天,为生猪喂食西瓜,进而有效优化避暑效果。另外,在高温的情况下,可选取碳酸氢钠(0.2%)添加到饲料中,以免猪群热应激。夏季气温较高,每天最高气温集中在11~14点,在该时间段内,应有效降低猪群活动量,并结合气温变化,合理调整喂料时间。相关研究表明,早晨最佳喂食时间为5~6点,中午最佳喂食时间为10~11点,下午最佳喂食时间为6~7点。同时,可在上午、下午补充青饲料,并通过为生猪提供食盐水,有利于降低生猪中暑概率。需要注意的是,进入到夏季后,喂料过程中,应注意对饲料品质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积料,应做好清理处理,以免在腐败后,生猪食用导致中毒。夏季可提供湿料,确保猪群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补充,以免出现脱水情况。养殖人员应注意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避免养殖拥挤情况出现。对公猪、母猪给予单独圈养处理,针对育肥猪,每群应控制在15头范围内。在必要的情况下,地面铺设细沙,给予生猪散热处理,有效降低生猪中暑风险。
综上所述,从科学养殖的角度出发,应切实提高对生猪中暑情况的重视度,养殖人员应明确生猪中暑反应,并结合生猪中暑后的临床表现,切实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通过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配套针对性降温措施,确保生猪中暑后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可有效改善生猪临床症状,使生猪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同时,降低生猪中暑的概率,有利于提高生猪养殖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河舒镇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