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监测(二)

2024-11-07 00:00:00钱素芳
《学习方法报》历史八年级 2024年16期

(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A. 郑成功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2.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开始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在华北,北洋大臣所在的天津成为口岸的中心。”材料评述的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A.开眼看世界 B.瓜分狂潮

C.救亡图存 D.边疆危机

4.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 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C. 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5. 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陈旭麓先生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下列最能体现其“揖美追欧”精神的是( )

A.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

C. 军阀混战割据

D. 弘扬民主与科学

6. “在民国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在《新青年》等各种报纸杂志上,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传统和儒家的真实面目。”材料认为( )

A. 时人对儒学的批判是错误的

B. 动荡的时局冲击了儒学的地位

C. 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地淘汰

D. 知识分子未能恰当地评价儒学

7. 民国八年刊行的《新申报》,报道了“今日各校学生游街”“章宗祥在曹宅受伤甚重”“不认二十一条”等内容。关于这篇报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发新文化运动

B. 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C. 这一年是1919年

D.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8.1919年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上述团体的成立,主要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 )

A.思想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群众基础

9. 下图是某校初二年级同学绘制的长征组诗板报插图。其中①处可以插入的诗句是( )

A. 漫漫长路从此启

B. 生死攸关肃左倾

C. 大渡桥横铁索寒

D. 三军会师尽开颜

10. 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11. 革命先辈是一座座时代的精神丰碑,下列革命先辈的共同称号应该是( )

A. 建党伟人 B. 北伐名将

C. 长征英雄 D. 抗战英烈

12. 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笔记。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 统一战线的建立

B. 国共合作反侵略

C. 国共关系的变化

D. 内战爆发的背景

13. 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按照“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图( )

①→井冈山精神→②→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A. 遵义精神 抗战精神

B. 红船精神 长征精神

C. 五四精神 建党精神

D. 遵义精神 红船精神

14.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发生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

A. 提倡国货抵制了列强商品倾销

B. 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 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15.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 新式学校的出现

B. 女性地位的提高

C. 政治变革的结果

D. 封建制度的结束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15分)近代中国经历了从“防御性现代化”到“自觉性现代化”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追寻现代化之路。这种追寻在晚清时期经历了“求富自强”“变法自强”“立宪自强”三个阶段的演进。然而中国早期现代化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未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晚清现代化“求富自强”“变法自强”阶段的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时进行的革命实践。(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三 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及其形成原因。(3分)

材料四 某历史学习小组依据“高山滚石”效应绘制了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示意图。

(4)根据材料一、二、三拟定关于“20世纪中国革命”的观点,任选材料四中两则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7. (10分)近代日本的侵略使中国多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抗争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1895年

材料二 宋哲元致蒋介石电报:“日军驻丰台部队炮四门,机枪八挺,步兵五百余人,自阳夜十二时起,借口夜间演习,向我方射击。企图占领我卢沟桥城(即宛平县城),向该城包围攻击,轰炸甚烈。我驻卢沟桥之一营,为正当防卫计,不得已不能不与之周旋,现仍在对峙中。除以在事态不能扩大可能范畴内沉着应付外,如何之处,请示机宜。”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二)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出上述评论的?该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材料二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对中国的影响。(2分)

(4)当前中日之间矛盾与冲突仍然不断,你认为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2分)

18.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形势严峻,针对革命队伍中产生的一些悲观情绪和错误思想,毛泽东于1928年在《井冈山的斗争》和1930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指出,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开辟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当地的白色政权,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依托农村革命根据地去反对凶恶的敌人,在长期战斗中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认为有效的革命办法是什么?由此中国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3分)

材料二 两个重大战役示意图

(2)从图一、图二中各提取两个重要信息,并据此写出这两个战役的名称。(6分)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示意图

(3)写出材料三示意图中A、B处土地政策的内容,并分别简述这两个政策实施的意义。(4分)

(4)从党的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