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与麻木 揭露与嘲讽

2024-11-07 00:00:00

这篇小说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运用韵味十足的津味方言突显了酒婆的人物形象。

小说首先交代说“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还有就是这酒“价钱贱”,可以看出酒馆环境简陋、酒质低劣的特点,只有贫困的下层人们才来此喝酒。

接下来主要描写了“炮打灯”这种酒冲劲猛、不讲余味的特点,为下文酒婆的出场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作者运用了外貌、动作等描写,表现出了酒婆邋遢、穷苦、贫困的特点。即使如此,她也愿意为了一饮“炮打灯”一时的痛快而花钱,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酒鬼。酒馆老板往酒里掺水,人们都知道,但谁也不说出来,酒婆不会喝酒,但还是每天来酒馆喝一碗掺了水的酒,然后摇摇晃晃地走回家。但当酒馆老板不再往酒里掺水后,酒婆就因为酒醉被撞死在马路上。酒婆是弄虚作假的受害者,她从不赖账,她有着高尚的人格,但她永久麻痹自己,让自己去接受世界上的这些虚假,当虚假变为真实的时候,却丢了自己的性命。

通观全文,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她的外貌:“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卑微的人。而喝完酒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底层小人物。

作者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呢?是为了使其醉后的“乐”“潇洒”与醉前的“黯”“寒伧”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

小说写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人们都知道,但谁也不说出来,这是为什么?因为到酒馆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他们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作者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小说最后说:“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借老板的困惑引起读者深思,引出小说的主旨,表达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嘲讽;酒婆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醉酒出车祸,而深层原因则是死于以作假为常态的冷漠社会,死于贫穷而麻木的生活。小说从本质上揭露了社会上造假的现象普遍而根深蒂固,并用酒婆的悲剧控诉、批判这一罪恶,引起人们的深思。

作家简介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西、阿拉伯等近二十种文字,多次在海内外获奖。

文学特点

冯骥才的小说刻画了生活在天津的种种奇人形象。清末民初之时,天津既是水陆交通的要塞,又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因而,天津生活着不少与众不同的“奇人”。《怪事奇谈》系列和《俗世奇人》中的人物都是绝佳例子。这两部作品开篇就对天津卫的市井风俗做了细节的描绘,并选取了天津卫中的“奇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如《神鞭》中父母双亡的傻二、《三寸金莲》中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小脚女戈香莲、《阴阳八卦》中被富裕亲戚瞧不起的惹惹,以及《俗世奇人》中的身怀绝技的十九位“奇人”。冯骥才的散文充盈着浓厚的小说家或画家气息。其怀人忆事的作品中,小说家的艺术才能显得更为鲜明;而其以写景写情为主的作品中,画家的灵气则显得更为浓厚。冯骥才写人善于捕捉细节。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富有小说氛围。冯骥才写景写情时通常诉诸画面,用大量画面感的语言来进行描绘,被称之为“可视的语言”;且往往辅之以音乐感,娓娓道来,如诗如画,让人读了有心胸舒畅、精神为之一振之感。

冯骥才在其作品中着力刻画人性中的闪光点,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给读者传递一种沁入人心的温暖,值得细细品读。

(供稿 河北 王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