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人类相伴千万年的朋友。很多动物比人类还要“高龄”——在人类诞生前,它们早已是我们脚下这个星球上的主人。今天,虽然人类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无论是出于情感,还是源于理性,我们都应当俯下身来,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去面对这些给了我们许多物质与精神的滋养的生灵。去关注它们,保护它们,给它们一个自由栖息繁衍的家园……
广东:保护生物多样性,绿美生态开新局
广东记录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近年来,广东打出“组合拳”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绿美生态建设新格局。广东省林业局、省政法委等14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全面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促进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发展。
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动地方保护法规与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率先将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写入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东积极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以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的就地保护、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迁地保护、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现代化治理等五大体系。到2030年,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5%,全面形成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水平和自然教育服务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摘自“中国新闻网”2024年5月21日)
[多维解读]
一、构建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家园的理念。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人类的亲戚和伙伴,保护野生动植物,其实就是在保护人类的家园。我们必须具有这样的理念。
二、推进环境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制建设。优化环境,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不能单凭宣传、单靠自觉,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动,使人们循法而行。
三、推出形式多样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纷纷推出各种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建立动植物保护区,带来了可喜的效应:大量濒危动植物复归。
[运用示例]
如果动植物消亡的现象不加以遏止,那么最后这个地球上将剩下什么?只能是一片荒漠!作为地球生物之一的人类自然难逃厄运。所以,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的广东已经推出各种保护措施,其他地区亦当努力争先!
白洋淀湿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
近日,6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彩鹮出现在白洋淀湿地,它们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光泽,有的在水面嬉戏,有的将喙扎进水里觅食,有的在梳理羽毛,悠闲惬意。
彩鹮是有着“东方宝石”之称朱鹮的近亲,曾一度在我国绝迹。彩鹮在河北省虽然有所分布,但一次发现6只仍十分罕见。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力度,珍稀野生动植物不断增多;河北省建成以10个收容救助站为核心的救护体系,划定公布4个第一批野生动物重要迁徙通道,加强全省9个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恢复;在白洋淀划定9块鸟类栖息地,开展2个鸟岛建设;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安家白洋淀,数量由最初的个位数增加到今年2月的285只;旗舰物种华北豹在太行山区频现,华北豹、丹顶鹤、猎隼、黑脸琵鹭、大鸨、中华凤头燕鸥、中华秋沙鸭等7种国家抢救性保护的极度濒危物种保护率达100%;调整公布河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由过去的530种增加到605种;建立候鸟迁徙“护飞行动”常态化制度,为候鸟迁飞保驾护航。
(摘自“长城网”2024年5月21日)
[多维解读]
一、环境改善,让濒危物种转危为安。“濒危”,一个多么让人揪心的词语。但是,一个个“濒危”物种今天已“转危为安”。这是生态改良的结果,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二、生物多样,让地球变得绚丽多彩。地球上的动植物,都是人类值得依赖的朋友,是我们生命的伙伴。正因为生物多样性,我们这个星球才会绚丽多彩,才会欣欣向荣。
三、强化措施,让地球成为众生乐园。不可否认,因为人类的活动,让多少生物濒临灭绝。今天我们应当采取各种举措,让地球不仅成为人类、更成为所有生物的乐园。
[运用示例]
阅读《诗经》,总觉得有许许多多缤纷绚烂的动植物向我们款款走来。这是多么令人沉醉的画面!可惜,它们当中的许多物种都已濒危甚至已经灭绝。但愿今天我们做出的种种努力,能让那些濒危物种就像白洋淀湿地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一样翩然归来,能让古籍中描述的美好的动植物重回我们身边,用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来装点这个世界!
警民携手,救助国家保护动物
“你们快来看,我家院子跑来一只动物,感觉像野生动物,被卡在下水道里,你们赶紧来救救……”5月16日,咸阳市永寿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接到一位群众的求助电话。森林派出所立即启动联勤机制,联合县林业局动物管理站,一同赶往辖区的常宁镇。
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在村民家下水道里躲藏着一只小型动物,随即提醒围观群众注意安全,不要大声吵闹和投喂,由县林业局动管站的工作人员佩戴专业防抓手套,使用专业套网工具进行套捉。经森林派出所和动管站工作人员通力合作,成功救助了这只动物。
经林业局动管站工作人员确认,这只动物系果子狸,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检查,这只果子狸体表完整,未受伤害,具有野外生存能力,也符合放生条件。随后,森林派出所民警联合县林业局动管站工作人员,将果子狸带到林区内进行了放生。其间,民警还借此机会向村民宣传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大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摘自“三秦都市报”2024年5月21日)
[多维解读]
一、让野生动物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发现野生动物遭遇险情及时报警救助,这一行为证明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二、为野生动物提供最为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我们不仅要为珍稀野生动物设立保护区,也要为那些撞入非保护区的动物们提供切实的保护,使地球成为各种生物的美好家园。
三、建立并健全法律法规强化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保护野生动物不能仅仅依赖于人们的自觉,更要靠各种法律法规的制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运用示例]
让珍稀野生动植物从大众餐桌上的“山珍海味”变为人人珍惜的宠儿,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舆论的引领,需要法律的制约,更需要广大群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的觉醒。咸阳市永寿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和当地百姓,警民携手救助国家保护动物的行为让人眼前一亮,让我们看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已经深植民心。这样的民众必然迎来最美的家园!
上海志愿者参与反偷猎巡视活动
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志愿者将反偷猎巡视的“触角”逐步延伸至嘉兴、苏州、杭州、湖州等地,以“野羽环境保育志愿者小队”为代表的多路上海志愿者,积极配合当地职能部门排查“网情”,开展以护鸟为主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
由林业部门牵头发起的嘉沪、嘉苏、苏沪间反偷猎交流和联防机制开始建立和发展。多个区县的护鸟形势改善明显。上海志愿者的行动吸引了不少当地志愿者的参与,促进了江浙沪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上海资深志愿者姜龙,是一位70后自然爱好者,他长期关注和参与上海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宣传工作。十余年来,他积极组织自然观察、野外反偷猎巡视、营建小微栖息地、净滩清山等公众参与活动,和志愿者一起为推动沪浙多处禁猎区的划定作出了持续努力。他拍摄了大量珍稀禽鸟的图片,一次次营救了那些落入猎网和患病受伤的鸟类。姜龙曾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受到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表彰。
(摘自“澎湃新闻网”2024年7月10日)
[多维解读]
一、爱是保护,不是占有。对待任何事物,爱应当是一种保护,而不是占有。尤其是对待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因爱而占有,这并不是“爱”,而是一种自私,是一种伤害。
二、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生物多样化,处处鸟语花香,是生态健康的标志,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其实就是关爱人类自身。
三、加强法治,打击偷猎。我们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生物的志愿者行列,但我们更希望加强法制建设,从根本上去除偷捕野生动物的恶习,要形成偷猎可耻的认知。
[运用示例]
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是人类最喜爱的风景,是大自然给我们最美好的恩赐。可是总有一些人要将其窃为己有,偷采偷猎。上海志愿者组织、参与的反偷猎巡视活动,是对上述恶行的抵制。但是我们更希望加强法制建设,让那些自私自利、偷采偷猎者望而却步。优化环境、保护生物的观念的树立,不能仅仅靠“志愿者”,更要靠教育的培养和法律的威慑!
历史故事
网开一面
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有这样一段记载: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唉,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们听到了这件事,都说:“成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摘自《史记·殷本纪》)
[多维解读]
一、要心存悲悯,对动物不赶尽杀绝,给它们留一条生路。人性的善良,不仅表现为对待人类自身,同样表现为对待各种动物。能够“网开一面”的成汤应该不会是暴君。
二、爱惜各种生物,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各种生物,不断优化生态,要成为我们的一种潜意识。有了生物多样化,才有多彩的世界,才能持续发展。
三、要敬畏生命,即使是各种动植物,亦以仁爱之心待之。敬畏生命,不单单是对待人类,亦当包括对待我们地球村的邻居。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多样性,亦是保护人类。
[运用示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悲悯意识占据着重要地位。很多神话传说中都有敬畏生命、保护动物的情节。诸如《史记》中记载的网开一面的故事、《山海经》中讲述的从不捕杀活兽只吃自然死亡的动物的“仁兽”驺吾等等。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一种慈悲为怀、敬畏生命的意识。推己及人、推己及物乃是这种意识的核心。有此胸怀,才有和谐发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