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临沂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学校开展的“何谓中国”主题系列活动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这就是美丽的中国,是生我养我的热土;这就是可爱的中国,是我们扬帆奋进的好地方。
广袤的祖国大地,到处都有“好地方”——远方的山河,身边的巷陌,还有自己心灵的“小天地”……在这样的好地方,我们可以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可以感悟自然,追逐梦想……
请以“这是 的好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补全题目,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考生需要在空缺处补充词语,如写作材料中提示的“读书学习”“锻炼身体”“感悟自然”“追逐梦想”等,来确定文章主题,所补pCkSQZ5iTsE/0oqqAMHlBA==充的内容应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否则容易跑题。
立意上,要展现某地蕴含的深刻意义,凸显地方的“好”,可以是景色的优美,可以是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可以是给予自己很深的触动……考生应该表达出对这个“好地方”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表达出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思考,这可以通过描述这个地方给自己带来的正面影响和感受来体现,还可尝试挖掘这个地方的深层含义,比如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或者一种生活态度。
选材上,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个具体地点作为文章主体,比如图书馆、博物馆、景点、公园、学校等,描述这个地方如何彰显地域特色,展示特殊魅力,帮助自己成长等等,或者在这个地方发生的一些有意义的经历。需要对这个地方的场景或画面进行细致描写,叙述在这个地方发生的具体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自然生发情感和感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考生对这个“好地方”的热爱和向往。当然,若从“魅力临沂”“好客山东”“大美中国”这些角度来写,以此彰显个人的胸襟气度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佳作展示
这是追忆先辈的好地方
□ 临沂一考生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四月的南京,天气就像娃娃脸,阴晴不定。车子刚到达中山陵,天空便下起了小雨。看那满山苍翠欲滴,细雨绵绵密密,却不觉扫兴,只心中暗叹雨中游览中山陵最为适宜。
这是中山先生长眠的地方,是我早在心中计划许久的拜谒之地。踏着木质阶梯,登陵途中,所见之景令人沉醉,四周都被波涛般的葱绿环绕。雨打芭蕉叶,梧桐栖倦鸟,一路走来仿佛醉在春风里,静谧得让人忘掉了呼吸。看了一路的胜景,并不让人觉得沉闷疲倦,只是心底无尽的空静。
四处观望着,不觉已进了陵,木质阶梯变成石板路,循其而上,便是一座巨大的石碑。庄严是给我最直接的印象,除却庄严和肃穆,我找不出更多的词汇来形容,便情不自禁低了头,表达对先生的敬仰。走出碑座,面前便是台阶。
那是白石砌成的三百九十二级台阶。
站在台阶底下,我有些畏惧,台阶又高又长,顶端的先生祠堂如此遥远。但,百年前革命的道路一定比这石阶长且难得多。一步一步往上走,每一步都弯下腰,每一步都是深深的一躬。细雨,模糊了中山陵,也模糊了我的眼睛,因为这是先生长眠的地方。
终于登上台阶,我绕过长长的回廊,怀揣激动的心走进先生祠堂。此时雨也停了。
先生的雕像高大肃穆,端坐在祠堂中央。他的面容安详,目光如炬,凝视这双眼睛,我从中读出了先生心中闪烁着的民主的光芒,他一生秉持家国信仰,为天下苍生奔走呼号,怎能不令世人敬仰?呆呆地凝望先生沉睡的轮廓,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百年前,多少颗流星如中山先生一般划破了封建社会的夜空,即便转瞬即逝,可他们的民族气节万古常青。他们是峥峥不倒的长城,是巍巍的石岩青嶂,是民族大义的脊梁。
最后回望一眼先生雕像,最后回望一眼中山陵,请先生放心,吾辈将为社会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天地立脊梁。
参观中山陵,我更深切地意识到: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起笔借诗句烘托中山陵的庄严肃穆。
开篇交代游览时间、地点、心情,叙述简洁明了。
按照游览顺序,有条不紊地展开描述。
记录游览过程通过自然地传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忠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自然恰切。
由所见写所感,延伸恰当,立意逐渐深刻。
最终的“回望”点出游览结束,妙在对自己今日之责任的感悟。
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深远、思路清晰的文章。作者记叙了参观中山陵的经历,写所至,游踪清晰,富有条理;写所见,寥寥几笔景物特点凸显;写所感,联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表达尊崇敬仰之情。结尾写“吾辈将为社会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天地立脊梁”,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实为点睛之笔。文章情景交融,写景细腻,叙述条理,写景中融入对孙中山先生的无比赞叹和敬仰之情,富有极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