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和玫瑰树

2024-11-07 00:00:00安徒生

园子的四周是一圈榛子树丛,像一排篱笆。外面是田野和草地,有许多牛羊。园子的中间有一棵花繁的玫瑰树,树下有一只蜗牛,它体内有许多东西,那是它自己。

“等着,等轮到我吧!”它说道,“我不止开花,不止结榛子,或者说像牛羊一样只产奶,我要贡献更多的东西。”“我真是对您大抱希望呢。”玫瑰树说道,“我斗胆请教一下,您什么时候兑现呢?”

“我得慢慢来。”蜗牛说道,“您总是那么着急!着急是不能成事的。”

第二年,蜗牛仍躺在玫瑰树下大体上同一个地方的太阳里。玫瑰树结了骨朵,绽出花朵。蜗牛伸出一半身子,探出它的触角,接着又把触角缩了回去。

“什么东西看来都和去年一样!没什么进步!玫瑰树还在开它的花,再没有什么新招了!”

夏去秋来,玫瑰还在开花,结骨朵,一直到雪飘了下来,寒风呼啸,天气潮湿;玫瑰树垂向地面,蜗牛钻到地里。

接着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玫瑰又吐芽抽枝,蜗牛也爬了出来。

“现在您已经成了老玫瑰枝了。”它说道,“您大约快要了结生命了。您把您所有的一切都给了世界,这是否有意义,是一个我没有时间考虑的问题。但很明显,您一点也没有为您的内在发展做过点什么。否则的话,您一定会另有作为的。您能否认吗?您很快便会变成光秃秃的枝干了!”

“我从来没想过这一点。”

“您是否曾经考虑过,您为什么开花,开花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另外一样呢!”

“没有!”玫瑰树说道,“我在欢乐中开花,因为我只能这样。太阳那样暖和,空气那样新鲜,我吸吮清澈的露珠和猛烈的雨水;我呼吸,我生活!泥土往我身体内注入一股力量,从上面涌来一股力量,我感到一阵幸福,总是那么新鲜,那么充分,因此我必须不断开花。那是我的生活,我只能这样!”

“您过的是一种很舒服的日子。”

“的确如此!我得到了一切!”玫瑰树说道,“但是您得到的更多!您是一位善于思考、思想深刻的生灵。您的秉赋极高,令世界吃惊。”

“这我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蜗牛说道,“世界与我不相干!我和世界有什么关系?我自身与我身体的事就够多的了。”

“可是难道说我们不应该把我们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别人吗?是啊,我只做到了拿出玫瑰来!——可您呢?您得到了那么多,您给了世界什么呢?您给它什么呢?”

“我给什么?我给什么!我朝它吐唾沫!它不中用,它和我没有关系。您去开您的玫瑰花去吧,您能干的就这么多了!让榛子树结它的榛子!让牛和羊产奶去吧!它们各有自己的群众,我的在我自身里!我缩进自己的身体里,待在自己的躯壳里。世界与我没有关系!”

于是,蜗牛就缩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带上了门。

“真是叫人伤心!”玫瑰树说道,“就算我特别愿意,我也无法把身子缩进去,我必须总是开花,总是开玫瑰花。花瓣落了,被风吹走!不过我却看见一位家庭主妇把一朵玫瑰花夹在赞美诗集里,我的另一朵玫瑰花被插在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的胸前,还有一朵被一个幸福地欢笑着的小孩子吻了一下。这些都叫我很高兴,这是真正的幸福。这是我的回忆,是我的生活!”

玫瑰天真无邪地开着花。蜗牛缩在它的屋子里,世界和它没有关系。

一年年过去了,蜗牛成了泥土里的泥土,玫瑰树成了泥土中的泥土,连赞美诗中留作纪念的玫瑰也枯萎了……可是园子里新的玫瑰树开着花,园子里爬出了新的蜗牛,它们缩在自己的屋子里,吐着涎液——世界与它们无关。

(摘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

交代了蜗牛和玫瑰树生活的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蜗牛“跨界”目标很宏大,也因此很不靠谱,遭到了玫瑰树的追问。

蜗牛只说不做,而且理由“充分”,不想把梦想付诸行动的人,它总是有理由的。

蜗牛认为玫瑰树把一切都给了世界,没有意义,对玫瑰树的努力不以为然。

“必须”和“只能”两个词,体现了玫瑰树认为“应该如此,别无选择”,年年努力开花,坚持不懈开花,把自己最好的奉献给他人,就是它的幸福、它的生活。玫瑰树为自己能够不断地开出新鲜的花朵而感到幸福。

自己得到的那么多,却口口声声说“世界与我不相干”,蜗牛只知道得到,是一个极端自私者。

玫瑰树认为坚持不懈地开花就是它的幸福、它的生活,这是它的信念,也是它行动的动力源泉。

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时间内,有的人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最终被社会所遗忘,有的人选择默默无闻,用自身的光和热温暖它人,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绚烂多姿。

赏析

文章讲述了一只蜗牛和一株玫瑰树的故事。蜗牛每天总想着要做大事、要实现各种梦想,总希望一步登天,却不肯为之付出努力,于是最终被人们遗忘;玫瑰树从来不去空想,只想着认认真真地开好自己的花,最终得到人们的赞美。作者想通过这篇童话故事启发读者:既然所有的生命最终都要走向死亡,那么是让自己的生命为这个世界做出些贡献并带来幸福与美好,还是一生碌碌无为,让生命如过眼云烟,没有为这个世界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是做一个玫瑰树那样热爱生活、勤于奉献甘于奉献的人,还是做一个蜗牛那样一无是处的空想家?显然,何去何从,既需要我们做出选择,更需要我们以自己的人生故事去演绎。

本文想象丰富、大胆,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蜗牛、玫瑰树等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源于生活的,它们的对话场面则是虚构的,如此有实有虚、虚实相间,既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感觉,又让人觉得是在“情理之中”,是合理的,这就较好地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