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回来了,孩子们咋没回来呢?回来看看就行,还带那么多东西。
是呀!奶奶,孩子们今天上辅导班,待下星期日,一定带孩子回来看您,没带啥,这是您爱吃的香蕉,这不天要冷了,给您买件棉袄,我连忙应答着说。邻居家大嫂笑着说:还是您孙子孝顺呀!奶奶连声可不是呢……滴滴滴……突然一阵手机的铃音,把我从梦中惊醒,可恨的手机铃音呀!要不还能和奶奶再多聊会儿,醒来后不觉已泪湿枕巾。这也可能是我对奶奶思念太久的缘故吧。
奶奶90岁,在我们村也可算是高寿。虽然她老人家离开我们,已有十四年之久,但她生前那一颦一笑,穿着对襟棉袄,微驼着身躯拄着拐杖,站在路边送我的情形,却历历在目,时常浮现在我眼前,难以忘怀。
提起奶奶,在我们小村庄,稍微年长的村民对她印象较深。邻居老祁嫂子说:“咱奶奶一辈子爱干净,为人和善、有本事、说话风趣、办事有规矩。”对于奶奶的生前评价我感觉是最恰当不过了。
我家房子是个典型的四合院,东西两厢房,我和奶奶住上房,虽然房子是土木结构,瓦房土地,奶奶经常戏言“这房子好,冬暖夏凉,比皇帝金銮殿还好呢”。破旧的土坯房,经奶奶这么一打理,打扫的一尘不染,房间的物品。放置的井然有序,什么八仙桌、条几、罗圈椅子……被她擦拭的锃明发亮,邻居大伯来家串门时开玩笑着说:“婶子,这是干啥呢?又是洒水,又是扫地,又是擦桌子,今天是迎接那位大干部呢?”是呀!今天你孩子不是来了吗?奶奶话一出口,惹得那位大伯哈哈大笑起来。因小时候家里父母农活忙的缘故!我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在十二岁时,还跟奶奶暖着脚头儿,我在孙辈中和奶奶相处时间最长,对奶奶的了解最为深刻,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
奶奶爱干净,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早年我家宅院比较大,奶奶就安排我和妹子俩人打扫,我们南北为界,一分为二,这可是早饭前的“必修课”。早饭前,必须打扫干净,否则不能吃饭。我有次因起床过晚,又急着上学,忘记了打扫,就去吃饭,结果奶奶大发脾气,这可不行,必须打扫,要不你们没记性,没有规矩哪有方圆。我立马搬来爷爷来说清,但也不好使。我知道奶奶的脾气,就和妹子乖乖地去打扫院子去了。奶奶因怕我上学晚,就特意让爷爷骑车送我去上学。
奶奶一生省吃俭用,但招待邻里亲朋却从不吝惜。因为我家是军属,每年的春节,村里有敲锣打鼓拥军的惯例,有好多小孩跟着大人们看热闹,奶奶就把春节准备的瓜子、水果一一分给他们吃。有时亲戚给她送点什么好吃的,她总要留一部分,来招待客人,更有甚者,为了给我和儿子留东西,宁愿把东西放坏,自己也不愿吃,当我接住东西时,她别提多开心了,我此时心里一酸,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
奶奶虽然不识字,没啥文化,但是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她经常教导我们:“不要吸烟,吸烟对身体不好,喝酒多了要误事,借东西要及时还。”要学会说话,她经常说:“好话一句顶千金,恶语一言伤人心。”奶奶虽然没见过大世面,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着自己精彩的一面。
记得有次,叔叔的同事从千里之外来看望奶奶,一进家门,奶奶吩咐我赶紧搬凳子擦桌子,她赶忙找来鸡蛋,给客人做了碗荷包蛋。在当时,这可是农村最高礼节了,客人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客人起身要走时,奶奶把客人送出院外,目送上车,因下雨,车上雨刮器上下摆动,奶奶竟好奇地说“你看你看,汽车还会给人再见摆手呢!”这句话竟成了街坊邻居们茶余饭后的最好的笑资。
70年代初期,我上早自习时,因家里没有闹钟看时间,奶奶就靠听公鸡打鸣来算时间,叫我起床上学。就这样,天天为我操心,直到小学毕业。
“32mBDVUq4I2fJWMYTxHZOQ==你奶奶做的饭可是响当当,像当年,公社驻队派饭,咱家是第一份。”三姑说此话是满脸的骄傲。姑姑说得一点不假,奶奶蒸的馒头个头均匀、雪白松软,有时为了讨小孩们开心,还会做些什么鸭子、小狗等动物形状,奶奶炒的菜非常好吃,她经常说“炒菜的火候、放盐的时机,一定要掌握好,要不做出的菜就是水煮菜。”奶奶不但饭菜做得好,而且干起地里活来,一点也不落人之后。奶奶打铁抡大锤的事,在我们村方圆附近可是出了名的。
我家是个铁匠世家。老爷、爷爷、父亲,他们都是以打铁为业,那场面可谓是火光冲天,流星四射,我那时因太小,也只有躲在一边看热闹。可奶奶竟然给爷爷搭起了帮手,60多岁的老太太打铁抡大锤,在当时也算是个稀奇事。真佩服奶奶的勇气,而自己只能在一边不住地为奶奶加油叫好。14岁那年,我也有那么点继承祖业的想法,记得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因学武术需要把刀,爷爷答应给我打一把。奶奶听说后,赶忙给我找了块上等的钢材,我央求奶奶这次抡大锤让我试试,奶奶在我的一直央求下答应了。她给我讲了些抡大锤的动作要领,我满口答应说知道了。爷爷笑着说:“别用那么大劲,悠着点。”我说没事看我的吧!一锤二锤,当打第三锤时,突然一道红光迎面而来,我感觉的脸上火辣辣,用手一摸满手是血,奶奶在一旁吓坏了,喊爷爷抓紧把咱的“龙骨石”拿来,奶奶用刀子刮下研磨成面,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经过奶奶的精心照料,没几天我受伤部位竟神奇痊愈了。当奶奶提起此事总感觉有说不完的愧疚,说自己没尽到责任,好歹没伤到鼻子、眼,要不可就麻烦了。当她在和邻居闲聊时,奶奶总是乐呵呵开玩笑地说“俺孙子差点被我给毁容了,要不孙子找媳妇都发愁呢!”总结我上次失误原因时,奶奶说:“主要是我用力不平衡,大锤抡偏了,导致你爷爷钳子脱手而造成的危险。咱吃一堑长一智,下次注意点就是了。”
奶奶在村里,也算是半“仙”人物,早年奶奶因受凉导致老年咳喘,发病时咳嗽的厉害,经多方医治,收效甚微,奶奶四方打听,获悉验方。用狗树果蒸、西瓜去瓤放梨蒸,通过两种方法,连吃数日,奶奶多年医治无效的哮喘病,竟然彻底好了,奶奶逢人就说:“还是偏方治大病呀!”奶奶的本事还多着呢,待以后慢慢再讲吧!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奶奶虽然是个平凡的人,但她那种处世为人、待人接物,明事理、敢较真的感人事迹,时刻激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从不迷失自我。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时,都能够知难而进。
今晚我多想再做一个梦呀,与奶奶好好地拉次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