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首读”推荐青年作家燕茈的非虚构作品《奔跑的小鹿》,著名评论家于爱成撰写三千字评论,不吝赞赏。包括我们上一期刊发的《外卖生涯57天》,这些作品以其现场感、沉痛感、粗粝感,给人鲜活、真切的体验,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火热的生活需要作家走出书斋,去经历,去书写,去创造。《奔跑的小鹿》以真挚的笔触试图揭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作品着力展现当下都市女性仍承担着生育之痛、养育之难和传统生育观念的枷锁,以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完成对生育是一种选择还是使命的诘问。
让人感动的是,上述两篇作品,都可以发表于名刊,但他们仍然选择了《牡丹》,这也传递出《牡丹》在同行心目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我们的定位是“扎根河洛,辐射全省,面向全国”,核心服务好河洛地区及周边的读者、作家,将陆续策划、发现、选择、刊发一批洛阳周边地市作者的小辑。本期“平顶山作家小辑”,侧重基层作者,多人首次在文学刊物发表作品。
作为一份地方刊物,一项重要任务是发现推举本土有潜力的作者。基于这样的考量,《牡丹》继与《六盘山》互推后,本期与《伊犁河》第5期(双月刊)达成合作,互推洛阳、伊犁两地作者,我们推荐了4位洛阳作者的新作,其中3位从未在外面刊物发表过作品,他们大都写作多年对文学满怀热忱,亟待发表。本期刊发的“伊犁作家小辑”,人才济济,反映了伊犁作家的良好风貌。
同时,也要正视洛阳的写作现状,我们提交的作品,在友好互推互荐的情况下,在同等级别的文学刊物稍微严格的审稿标准下,就有一半作品达不到发表水准,没有过审。从这个意义上,更要珍惜家门口的《牡丹》,支持《牡丹》,订阅《牡丹》。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