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构建了学生四维评价体系。该体系按照“德、技、能、为”四个维度,将“五育并举”的要求细化为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学习技能等10个关键引导要素,每个要素2~5个观测点,共计24个。观测点的评价由22个部门(单位)负责,充分发挥各部门育人职能,提高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开发“四维评价系统”,相关教师可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学生可随时查看评价情况,家长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四维评价”查看。该院将学生“四维评价”作为学生荣誉、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最根本的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并从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等7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学生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关系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改革学生发展评价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厘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基本逻辑,全面优化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构建“有德、有技、有能、有为”的四维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全面发展视域下四维评价体系改革的基本逻辑
四维评价是指从有德、有技、有能、有为四个维度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其逻辑起点有两条,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中有关培养目的的总体表述,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二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四维评价体系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相融合;又要紧扣高等职业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与人才培养目标。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四个维度中,有德、有技排在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位、第二位,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德技并重”“德技双馨”的内涵要求。有能,是要求学生将技术技能转化成为为企业、行业、社会作贡献的综合能力。有为,是要求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积极作为,把能力转化为对企业、行业、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四维评价以有德为起点,以有技、有能为重点,以有为为落点,四个维度层层递进,既包含了“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2 四维评价主要指标和内涵
学生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德”“技”“能”“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分采用百分制。每个维度的赋分权重可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定位弹性确定。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四维评价的总分= “德”×20%+“技”×60%+“能”×10%+“为”×10%,总成绩保留两位小数。
2.1 以“德”为基
“德”评价的目标是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具备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主义情怀、良好品德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德”维度分为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法纪意识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可再细化为若干个具体的观测点。观测点的评价原则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德”的定量评价,是整个指标体系的重点、难点。
在“政治素质”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政治立场和参军报国情况,旨在教育引导学生做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自觉将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作为一个公民的光荣义务,能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基于此,把“政治素质”进一步细化为“政治立场”和“参军报国”两个观测点,将学生入党、入团、入伍情况以定量的方式列入对学生“政治素质”方面的评价。在“品德修养”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文明素养、集体意识、行为习惯、好人好事和诚信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在“法纪意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遵纪守法情况,旨在引导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行为准则,能够在校园生活中遵守学校校纪校规。在“心理素质”方面,主要考查学生人格心态、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2 以“技”为本
“技”评价的目标是教育引导学生敏于求知、勤于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掌握专业必备的技术技能。“技”成绩评定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占比90%)和技术技能(占比10%)进行评价。学习技能评价是指对学生参加所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所作的评价。学习技能成绩得分根据同年级同专业学生学年平均学分绩点最高分矫正赋分。技术技能评价是指对学生取得专业类、体育类、艺术类、劳动类、英语类、计算机类等技术技能证书所作的评价,具体按照学校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执行。技术技能成绩得分根据同年级同专业学生学年技能证书的最高分矫正赋分。
2.3 以“能”为纲
“能”评价的目标是教育引导学生在各类实践和活动中不断增强通用能力,如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能力、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等。“能”成绩评定是指对学生参加、承担并完成校内外体育、艺术、劳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任务,开展社会工作等方面综合能力所作的评价,具体按照学校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执行。
2.4 以“为”为领
“为”评价的目标是教育引导学生攻坚克难、施展才华,积极作为。该维度主要考查学生在荣誉表彰、创新创业水平、个性特长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荣誉表彰是指对学生全面发展并获得国家、省市、学校各类荣誉称号和表彰所作的评价;创新创业水平是指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的获奖情况,以及自行或协助老师开展科研、技术服务工作,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等所作的评价;个性特长发展是指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化、艺术竞赛获奖情况,在合法刊物和媒体上发表文学、艺术和新闻等作品情况,以及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取得成绩所作的评价。具体按照学校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执行。
3 四维评价体系特征
3.1 以学生为中心
评价理念决定着评价体系效能的发挥和改革实践的方向。在“以生为本”评价理念主导下,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学校部门相关教育工作者都应是学生评价的主体。在传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与权威者,学生处于评价的边缘位置。以学生为中心,是四维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突显学生评价主体的地位,学生和教师都能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在自我反观与他人反馈中加深对自身成长的客观认识,提升评价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交互式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从差异比较转向欣赏他人与自我教育,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持续的成长过程,通过四维评价系统实时全程记录学生四维发展足迹,形成四维立体发展自画像,呈现动态发展趋势,聚焦学生进步与成长,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规划自我、实现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2 评价机制多元
多元评价机制中“元”指的是不同的价值尺度,四维评价体系主要从评价维度、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形成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一是评价维度多元,评价内容全面。构建了由4个维度、10个关键引导要素、24个具体观测点构成的学生四维评价模型,涵盖学生在校期间日常学习、行为规范、技能增长、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各类竞赛等方方面面。二是评价方式多样,确保评价科学精准。采用定性与定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对于学生遵规守纪、技能证书等易采集可量化的指标,采用定量评价;对集体意识、文明素养、团队合作等不易量化的指标,进行定性评价。将学生学习成绩、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等数据通过系统同步进行实时采集,补足因数据壁垒造成的过程性数据不足。强化日常记录与反馈,并进行实时推送,真正推动过程性评价从隐性教育走向显性教育。每学年结束,系统自动生成学生四维成绩报告单,综合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三是评价主体多元,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教师(辅导员、学业导师、企业职业导师等)可随时对学生日常表现、学习情况、职业规划、学业水平等情况进行评价;家长可对学生当前发展情况、水平和预期发展进行评价,学生可结合自我发展规划与实际成长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全面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在多元评价机制的牵引下,学生发展评价从“笼统”走向“具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走向“多维”。
3.3 强化育人价值
学生评价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培育人才。在全面发展和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四维评价体系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成长与成才为宗旨,首先解决“为什么评价”“评价为了谁”这一问题,坚持以生为本、面向人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为了学生的评价”。在“德”评价要素与方式上,重视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评价引领,引导学生涵养品德修养、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工匠精神,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技”“能”“为”三个维度评价过程中,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树立期望,发挥“罗森塔尔效应”,注重挖掘学生潜在优势,因材施教、针对性指导,评价知识学习、技能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把握通用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评价。同时,开展评价不止局限在学生当前发展能力与水平,更要进一步为学生未来学习、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支持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努力,帮助学生持续改进。关注过程、着眼未来是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通过探索开展学生大学成长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全维度横向评价,让四维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健康发展,切实发挥评价育人功能。
4 实证分析
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两年参与四维成绩评定的4490名学生进行实证性分析,分别从排名率维度进行争先进位分析、从四个一级指标维度进行绝对分值分析。
4.1 争先进位分析
本文先分析排名率的变化。排名率反映了学生四维评价分数的总体排行,进步最大的学生排名率上升达到了惊人的89.46%,由专业后三名直接晋升专业前十,该学生在“技”和“能”两个维度的分值进步显著,跟踪发现该生发掘到了自身的优势,在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该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自身的体育实践能力明显上升,并在创新创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排名率上升超过50%的学生达到44人,上升30%~50%的170人,上升10%~30%的783人,上下浮动10%排名基本稳定的2241人,占总人数比率接近50%。说明大部分学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然最大的排名下降率也超过了81%,下降率超过50%的学生有39人,这部分学生在“技”“能”“为”上都有相应的分数减少。
4.2 绝对值分析
本文对“德”“技”“能”“为”四个指标进行绝对值的分析,上一个学年“德”的得分低于基础分的学生达到886人,这些学生中大多数的失分在日常行为习惯上,如迟到、早退、旷课等不文明行为,其中有挂科或处分的311人,这也说明日常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德育发展也对学习成绩产生较大影响。次学年德育成绩低于基础分的达到995人,其中上一年度德育不合格有446人,近一半的学生纠正了日常行为习惯,但也出现了另外一部分学生不能良好约束自己。值得一说的是有10人获得顶格最高分,这10人全都是新加入的共产党员,可见这部分学生能够响应党的号召,对个人言行习惯有较高的标准要求。
“技”的方差相对较大,从0分到100分均有分布,其原因在于学习技能赋分原则是(学生学业测评得分/同年级同专业学生学业测评最高分)×90,这样在强者的光辉下,学业成绩弱的学生弱点会更加放大,“技”得分低的学生大多存在挂科的问题。“能”的得分也参差不齐,在这项上得分较多的学生大多在体育实践、志愿服务上有较好的表现,这项是个人努力实现的分数,并不像“技”那样需要与本专业最强者进行比较。“为”上得分较高的学生在创新创业及荣誉表彰上有显著的成绩,在个性特长的发挥上取得了应有的回报。
4.3 分析总结
由上一节的实证分析可知,总体上基于四维评价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向善向美向强发展,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锐意进取同时避免不被法律法规认可的言行举止。一年的发展即能够引导大多数学生在各个维度上取得进步,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上一年存在挂科的学生往往会形成挂科的惯性,由于“技”的赋分原则存在与其专业内最强学习能力者的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不善学习的学生变得沮丧,能否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是值得更加深入研究的内容,同时,面对已挂科的学生,是否有更多的师资力量进行干预,让学生避免连续的挂科形成学业危机的预警也是未来学校要持续关注的方向。
“德”在基础分上实行加减制,既成的日常不良行为习惯并不容易改正,这让一部分学生忽视了习惯的力量,在不经意间损失了大量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有损自身的形象,在校规校纪的遵守上还需要一线教师的悉心引导,发动学生中的共产党员,积极带动后进学生的成长。
“为”的目的是更多发掘学生个性特长,但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为”成绩并不理想,更多渠道发掘与学生的特长相匹配的评价内涵,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更加大众化的创新创业、科研探索、志愿服务、展演竞赛等活动中,在学习成绩之外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5 展望
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基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征及高职院校普遍特点提出四维综合评价方式,能够良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发掘学生个人评价过程中的不足,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未来,将在建设职业本科的背景下,基于沉淀的学生成长过程数据,深入分析更好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内涵,更好预警学生学业、安全、发展等各方面的利害要素,在普适性的同时关注个性化的成长,以便更好地践行国家对改革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工作的要求。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政专项)项目“全面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SJSZ0568)、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项项目“打造‘德技双馨’育人队伍”(项目编号:GS010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