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一直在倡导加强地理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具体到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在地理复习课中,为了提高复习教学效果,教师应基于高考考向以及考纲要求,在复习课上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复习内容和生活化素材有效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一课中涉及很多核心知识点,文章基于此探究生活化情境在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复习效率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情境 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139-0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为“地理新课标”)中,提出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纵观传统的复习课堂可以发现,学生因为反复的考试经常会出现厌烦、焦躁的情绪,这会在极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主题式情境教学的一种,强调生活化和情境化。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内化掌握的知识,并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一)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内涵
地理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应创设蕴含学科逻辑,符合实际生活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得到提升。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内涵即生活化教学与情境教学的融合[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关于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将内在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以提高学习效果。
46V6eSBsXsdR+7t+BefUzdlfqEx31RnvnIzkoN80exY=(二)生活化情境教学的价值
首先,符合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需求。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让学生融入到真实情境中,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生活化情境教学能够体现地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其次,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容易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再次,突显地理学科的特征[2]。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应用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同领域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有助于学生熟悉高考试题。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体现出生活化趋势,很多素材都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展开探究,探索地理现象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各种试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二、多方位剖析,明确生活化情境主题
(一)地理新课标解析
“交通运输”融合了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地理新课标中对此课提出了具体要求“运用实例,对交通布局和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的前两节涉及相关知识点[3]。同时,在复习课中,教师还要着重讲解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路走向等内容。
(二)高考考情剖析
高中地理复习课的关键知识点之一便是“交通运输”,这也是高考及各地模考试卷中频繁出现的考点。通过对2020年至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以及各地模考试卷进行分析,可以对“交通运输”的考查方向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主要聚集在三个方面,并且试题中情境式命题占据一定的比重,可见将生活化情境应用于“交通运输”复习课中十分有必要。基于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核心知识点,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表1 近年全国各地地理高考及模考卷中涉及
“交通运输”的部分考题归类
(三)学生学情分析
交通运输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应用生活化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也能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主题鲜明的情境中突破重难点,完善“交通运输”知识体系,实现复习目标。
三、“交通运输”复习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情境的实践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沉浸体验
在“交通运输”复习课中,教师应结合地理新课标要求、高考考向、学生学情找准切入点,确定生活化情境主题。“交通运输”涉及的知识点既分散又丰富,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的特征也存在差异[4]。对此,为了保障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更熟悉的“铁路运输”开展教学,运用“中国高铁”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2023年各国高铁里程对比图(图1),可以看出中国高铁里程几乎等于其他国家之和,具有压倒性优势,可见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1 网络趣图——2023各国高铁里程对比图
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从出行角度来看,为何中国客运的重点发展方向是高铁,而不是民航?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相较于航空而言,高铁具有更多的出行优势,如价格实惠、运输量大,与我国“人多地广”的国情相符。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分析高铁、民航在优势、缺陷、安全性等方面的特点,明确两种运输方式存在的差异,同时,通过对如今中国客运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高铁是很多国民出行的第一选择。在生活化情境中,熟悉的交通运输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图片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在复习课的开端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中,为祖国的欣欣向荣而自豪。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为了让学生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教师应继续拓展生活化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呈现一段资料,融入重要知识点“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中国铁路修建技术对非洲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材料:2016年10月5日,我国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在非洲修建的铁路正式通车,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海外实现了采用全套“中国标准”的铁路修建,连接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名为“亚吉铁路”,主要运输货物。在此之前,亚的斯亚贝巴到吉布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时间为7天,而亚吉铁路正式通车后,运输时间缩减为10个小时。
在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修建亚吉铁路对非洲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结合材料和实际生活,学生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了修建亚吉铁路产生的积极影响。经济方面,推动了非洲两地产业活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进步;社会方面,非洲两地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带动了人均收入的提升。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细致探讨了修建亚吉铁路的积极影响:从经济角度入手,首先,打通了埃塞俄比亚的出海口,同时使吉布提港口的经济腹地更加开阔;其次,拉近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再次,实现了海陆联运,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两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最后,沿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推动了两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社会角度入手,一方面,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人民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两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在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围绕复习内容,将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分析和探究过程中了解交通运输与各要素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为自己是华夏子女而自豪。
(二)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升思维深度
交通运输涉及的知识点中,“交通区位分析”虽然不难理解,但很多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此方面知识[5]。为此,在生活化情境中,教师应侧重于知识运用,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整合和巩固相关知识,并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读图与析图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不同区域的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亚吉铁路穿越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哪些因素限制了亚吉铁路的修建。学生在分析地形图的过程中,通过区域特征推断出:地势起伏大影响了铁路修建,同时,一些路段在高原,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容易出现高原反应。此外,从该地区纬度低的角度出发,学生讨论出两个观点:一部分学生认为,因为纬度低,因此该地的气候应为湿热,蚊虫较多,会影响铁路修建;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虽然纬度低,但通过观察地形图可以发现沙漠,并且有部分铁路修建于高原,由此说明此地气候特征并非湿热。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能够碰撞思维,此时教师可以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通过读图可以发现,亚吉铁路的线路比较分散,教师可以引出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让学生回顾这部分知识点,可见第二个观点是正确的。
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加大了亚吉铁路的修建难度。学生通过读图可以发现,亚吉铁路穿越了东非大裂谷,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同时,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修建铁路时需要为动物迁徙留出道路,这均使铁路的修建难度提高,对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产生了认知冲突,这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丰富自身的认知经验。
(三)升华生活化情境,培养探究精神
在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复习课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点,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完善知识体系。高效的复习课需要学生不断分析和探究,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创设生活化情境意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增强综合应用意识。因此,教师应升华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脱离情境后能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如,引导学生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客运以及货运的需求、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之间的联系等。如此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明确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加深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在复习课的最后设计开放性话题,使学生不仅在课堂内产生思维碰撞,在课下也能投入到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呈现2022年各国通用机场数量对比表(表2),设计开放性话题:我国的交通运输在将来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表2 各国通用机场数量对比表
在让学生对各国通用机场数量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中国的通用机场数量较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完成三项作业:作业一:为什么我国如今的通用机场数量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请你结合资料分析我国通用机场数量较少的原因。作业二:现阶段的情形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吗?作业三:我国的交通运输在将来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对课上教师设置的开放性话题进行思考。话题的答案并不固定,每个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此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延续到复习课外,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从而落实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将生活化情境应用到复习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合适的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内化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复习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婕.基于学术情境的高中地理复习课课例设计与实践——以“冬奥视角下的山谷风”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0):61-64.
[2]柳红霞,高小红,李彦飞.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1(6):29-31.
[3]刘颖.基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3(5):28-29.
[4]蔡明忠.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考复习情境创设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上的大气》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10):7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