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2024-11-07 00:00:00吴玲蕊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促使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效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能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的个人素质与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意识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010-03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核心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认知、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同时是学生未来学习数理化等学科的关键基础。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未来学习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应用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融入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设计应用型课后作业等具体策略,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应用意识的作用与意义

应用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的重要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主要指学生可以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难题,培养应用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造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使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与概念,运用数学知识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与现象;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与数学现象可以巧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时应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在具体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自身认知特点,有效融合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在生活化情境下进行课堂教学。主要意义包括以下两点。

(一)养成利用数学解决难题的习惯

数学学科在基础学科中具有抽象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在理解数学概念与原理上存在困难。通过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有利于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学生一旦形成应用意识会产生数学思维,当面临实际数学难题时,会与数学知识产生衔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数学解决能力。

(二)促使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

实际生活有助于检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建立应用意识能促进学生养成数学习惯,还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检测,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善和提升自己。例如,学生在学习“周长与面积”时,对物体进行实际测量并计算其周长与面积,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前,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具体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认识到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难题,有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效。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可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小丽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需要你们帮忙解答一下。小丽家中有一面长方形的墙壁需要重新粉刷,墙壁的长为6米,宽为3米,你们能帮小丽算出这个墙壁的面积是多少吗?”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即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巧设情境教学,能最大程54a1c4fe2ab85b51f3d99df36efe1c2a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其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能增加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又如,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小红的妈妈需要去超市采购食物和日常用品,小红妈妈微信余额只剩100元,超市里1袋米的价格为50元,1瓶洗洁精的价格为15元。现在需要你帮助小红妈妈计算一下,购买这两样商品需要花多少钱?100元够吗?”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列出:100-50-15的算式,最终得出剩余35元,100元够买的结果。这样的实际情境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融入数学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应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还要锻炼学生数学解答能力,发散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还应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定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发掘数学知识的本真,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数学要点的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后,可进行数学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好数学实践任务,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度。如设置“小小调查员”的实践任务:和家人去超市购物时,调查8种蔬菜的单价,做好数据记录,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方式交给老师。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教师可设置一定的活动奖励,以学生的完成质量为奖励标准,完成度与质量最好的学生将会获得最终的奖励。在学生完成数学实践活动后,教师应对各学生的统计图(表)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及最终结论。而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针对不同学生所提交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掌握程度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还能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传授数学知识与开展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关系,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数学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完成数学实践,从中更深度地掌握数学知识,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将课本与现实需求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实践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应与同学积极分享,有助于提升其数学能力。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万以内的数”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给学生设置相关课堂实践任务,任务主题为“读数我最棒”,利用数学教具,引导学生完成摆一摆、读一读、比一比的数学实践游戏,积累一定的读数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小游戏感受数字的大小。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给学生设置“拨数我在行”的数学实践活动,如让学生通过在算盘上拨数进行数学学习,通过数数进一步认识万以内的数;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数学小画报”的课堂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制作与算盘相关的数学小画报,更明确地认识记数工具与数字表示方法的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另外,学生还能感受到我国文化的进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底蕴,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难题,唯有让学生不断发现数学问题,才能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深植应用意识于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日常生活几乎处处都与数学有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包含的数学关系,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如教室内的黑板面积、黑板擦面积、课桌面积等等。学生需要通过思考教室黑板、课桌等具体形状,对其边进行测量,明确其计算单位等。学生通过数学计算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更能拓展性地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简单数学问题。又如,学生学习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这节课后,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测量实物”的小任务,让学生测量家里时钟的面积,测量厨房盘子的面积,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面积等等。学生需要明确如何测量,具体测量圆形的什么,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学生通过对圆形的实际测量,能加深对圆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强化其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再如,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三角形特性后,部分学生化身为“小小修理工”,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对家里不稳当的家具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还发现了“怎么能让家具既美观又稳当呢?”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学生将三角形稳定性与美术课所学内容相结合,对家具进行了创新,培养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应用型作业,培养应用意识

课后作业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所以数学教师可采取设计数学应用型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业设计还应基于“双减”背景对其进行优化。主要应以具有探究性或应用性的数学作业为主,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明确作业设计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作业设计的“质”,而不是强调作业的“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课业压力;其次,作业设计要基于多元化标准,避免作业内容单调枯燥,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倦怠心理;最后,在设计中要明确层次性与开放性。

例如,教师在学生学习完“圆的认识”这节课后,引导学生走进日常生活场景中去,带领学生观察圆形物品,3qme4kk0r9mi3JlC5YokmIbqAYAstYmRiv2vC4v4ClE=不断加深学生对圆的认知。在学生观察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下水井盖都是圆形的呢?它做成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或梯形可以吗?你们回家后思考,也可找爸爸妈妈帮忙解答,明天课上告诉老师答案。”教师针对性地设计应用型的课后作业,学生会将这个实际数学问题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在课后积极地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父母,通过不断探究,最终会得到学生这样的回答:“因为圆形的半径始终是一样的,所以圆形无论以哪个角度放置都可以完美地与下水井结合为一体,不会掉到下水井中去,确保了日常行车或行人的安全。”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后数学作业,学生会通过自我探究或其他方式得到问题答案,还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包含着数学知识,从而不断强化学生自身的应用能力,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数学应用意识对发展小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既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认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现实意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通过长期教学去不断渗透,在数学课堂中,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应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淑婷.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6):113-115.

[2]靳瑞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2):186-188.

[3]李长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方法与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6):36.

[4]曾小莲.立足数学课堂 培养符号意识——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21):165-168.

[5]陈少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2(19):144-146.

[6]张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J].教育界,2024(3):71-73.

[7]胡启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39-41.

[8]蒋婧涵.数学因“应用”而高效——基于应用意识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23(35):63-65.

[9]陈美娜.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3(28):18-20.

[10]陈银辉.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J].新教师,2023(9):74-75.

作者简介:

吴玲蕊(1981年6月24日—),女,汉族,福建宁德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